张铁林:收藏即为“寓教于乐”
2014-05-28 09:53:29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者按:在张铁林北京的家中见到他时,已经是他当天第三拨接待的媒体采访了,这对于这位娱乐圈的影视明星而已,早已经是家常便饭。张铁林很早就接触到雅昌艺术网,并且经常会有重要藏品的出版复制业务上的往来,但是这样的一次开诚布公的关于收藏的对话,却是和雅昌艺术网作为媒体的第一次交流。首次见面时,依然能够感觉到影视明星的距离感,但是张铁林的家中,处处流露出收藏者的熟悉气息,门口摆满的拍卖图录、会客厅的香台以及满屋的书籍和书法作品,和他在荧屏上呈现的明星形象不尽相同。
而当笔者拿出另外一位重要手札收藏家何国庆先生的《明代名贤尺牍集》时,没曾想两位竟是收藏圈里的好朋友,看到老友如此精彩的藏品集时,张铁林的一句“就是喜欢你们这样的朋友过来家里,这样的书正是我最喜欢的”,顿时让所有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全无,所有关于明清手札收藏的故事就是从这样的一套书中开始谈起的。
收藏即为“寓教于乐”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这样的一个身份,也是张铁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他所开设的课程中,有一个中国书画鉴赏的专业课程,正是张铁林在收藏文化中所涉猎到的一种想法,即收藏是一种综合文化的汇总。“说起来也简单,正是因为张铁林喜欢写小字,凑巧在当时小字又便宜,力所能及之下就开始买小字,一下子变成东西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变成收藏了,但是对于收藏家这个称谓,其中“家”的称谓,其实是特别能够引起深入思考的”,张铁林说道。
“我一直对“收藏家”有一种模糊观念,什么叫收藏家?有人有钱买了很多东西放在手上其实也不懂,就是因为有钱买东西所以变成“收藏家”了,这个“家”也混到文化人的圈里了,其实还是不懂。但是后来想想,可能很多“家”就是这样的,收藏家就是手上有东西,只要有东西就叫收藏家,懂不懂单说,很多手上有东西的人让他都懂不见得,特别是收杂项的人,收杂了以后不可能都懂,因为世间的文化是包罗万象,涉及到的知识面特别广。所以说越专业的,所谓越专业的,中国老说专业,越专业玩得越高、越精的就越窄。指向性越强,方向性越强。说某个人收了五十年,收到最后还什么都收,还是杂项,那是潘家园的地摊”。
张铁林认为,越专业的方向越窄,指向性就越强,最后真成了所谓的“家”的时候,就不是什么都懂了,但是攻其一点,不是不及其余,而是别的方向会顾不上了,这就正如任何一个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这就是我现在办学的想法一样的,我强调的是综合知识结构,比如我们的专业里有一个中国书画鉴赏专业,带有很重的实验性,因为过去在传统的学院内是没有这样一个学科的,主要是没有系统的教材,在过去来讲,这样的课程多数是鉴定专业,并且采用的是师傅带徒弟这样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这样了,学校里边最大的问题就是见不着真东西,天天看书是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实力的,这是我为孩子们思考的问题,所以我收藏是要和实际应用发生关系的,多少把我自己收藏的体会应用到教学中”,张铁林说道。
其实,早在张铁林的授课中,他就会专题性的讲解关于明清手札的相关课程,“其实是很浅薄的、一般性的知识性的东西,但是集腋为裘,一点一点的去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学生们真正能够学到知识,也是我分享我收藏中的一点体会”。
他常向学生强调的是,文化的东西要立足于传承,才能有发展。“我想象在未来50年,别说写毛笔字了,就连硬笔字都不写了,这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手信都成了历史遗迹。这些文化古物的收藏,对我来说,就好像下山时的一个拐棍,拿在手里我就比较放心。否则我没有抓挠,我不知道话从何而来,下句话往哪里去。有人说,一切古代史就是现代史,司马迁的《史记》中,连秦始皇那点事都没讲清楚,每一代君王都在根据自己的需要篡改历史。秦始皇焚书坑儒,乾隆可以烧书,留下的书,是他想要传下去的书,都不是历史想传的书。”
在张铁林所有的采访中,唯独关于手札收藏是他最乐意分享的,虽然已经不再在拍卖市场竞拍,但是这种从收藏中汲取到乐趣,是他当下最为享受的,演艺事业之余,在家中挥毫泼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信札收藏中的趣事,这是张铁林作为明星收藏中,最为惬意的一种状态。
(责任编辑:董晓帅)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