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建筑和艺术早已融为一体
2014-07-28 11:23:24雅昌艺术网专稿
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圣诞老人”黄建华之前,是在侨福芳草地一周年庆大party的手包上,穿梭在各色人群之中的唯一一个统一的元素就是印制在手包上的“黄建华”,其实更为直白的是他的看似不羁的手势,一张竖中指的印图,当晚的大趴中,作为主人的黄建华并没有举行诸如开幕式之类的仪式,这一次的匆匆“一见”,就是黄建华留给众人的印象——不羁的摇滚“青年”。
黄建华
侨福芳草地欢迎你——侨福当代艺术收藏展开幕之后,终于见到了真实版的“圣诞老人”,只是和初次感觉的“摇滚青年”有些出入,而颇有喜感的是,当说及他所设计的手包时,他兴匆匆的向我们展示他脖子上的项链,并以此“证明”他就是印制在手包上的本人,只是和上一版手包不同的是,在手包的另一面印有一条非常可爱的鲨鱼,而这只鲨鱼竟是出自他的长孙之手,这也是黄建华正在进行的项目——拯救鲨鱼,并且在6月初,这个由多位当代艺术家参展的“鲨鱼与人类”的展览已经在摩纳哥海洋博物馆开幕了,这个以环保和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展览集合了王鲁炎、翁奋、李晖、郑路等艺术家。
不变的主题:房地产商
“做房地产的人比较大气,我这个土地花了50个亿,我可以花10亿盖房子,预算10个亿,但是其实只要再摆2-3个亿的东西,这个房子就很棒了,但是很多人就不肯去花这2个亿,对我来讲我一定会花的,我花下去2个亿,可能我这个房子的价值就变成60、70个亿了,更重要的是,我花这2、3个亿永远不会后悔,达到了我自己的效果,那个成就感远远比钱更重要,所以我养成我这种习惯,要求好,做得最好,当然我也会平衡哪里的土地便宜,如果说多花了几个亿但是卖不到好价钱,这样我也不会做,我希望做点土地的价值能够让我愿意花钱去把这块土地打造好,我买画也是这种习惯,本来一百万的作品要花几千万元,我想我不至于那么神经,但是如果说花点代价去抢,那我是会去做的”,这样的一番话,也是解释了黄建华在艺术与地产中考虑的问题。
但同时,黄建华坦言,不会把太多的时间放在艺术方面,时间到底是有限的,而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我还得做我自己的事业,房地产是我的主题,没有房地产,我想我的艺术境界达不到这种高度,我的艺术也没有发挥的这么好,我的建筑本身就带有艺术的气息,之后再加上科技的结合,希望每次都是完美的,我希望在我的建筑里生活的人都是很舒畅的”,比起在艺术项目方面的规划,黄建华则更热衷于他的老本行——建筑。
黄建华在捐赠现场亲吻达利雕塑
收了太多家里就藏不了,就要拿出来了,在黄建华收藏的过程中,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买画不是说你花几百万拿一张画,不是这个意思,一边在买,一边去了解,在艺术的这个圈子里慢慢学会到一些东西,之后再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比如稍微有艺术品之后,就想要做一些事情,越收越多的时候,我就发觉艺术和房地产是息息相关的,房子是讲究外在美和内在功能性,房子的美是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希望我做到最好的效果,哪怕是将来自己来收也好,把房子变成艺术,把艺术变成房子,这就是今天芳草地所呈现给大家的效果”。
在侨福芳草地随处可见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这也成就了侨福芳草地“艺术购物中心”的美名。“芳草地摆了很多艺术品,我主要是希望来这边消费的消费者变成观众,观众来看艺术品变成消费者,他们之间产生一个互动,把商场的气氛带起来。”黄建华说道。但黄建华仍觉得侨福芳草地留有遗憾,“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酒店房间多了一点,100个房间我觉得不好玩,如果是60、70个房间,我可能更加潇洒一点。大的活动空间没有,这有点小遗憾。”
“如果说完全用科学计算方式来算出房地产和艺术结合的最好方式,那是很难计算出来的,只是作为一个房地产商到某种情况,他觉得房子必须要有更有人性化,要更好一点,功能上也必须要进步的时候,开始讨论艺术的时候,希望它能够很自然地,盖商场希望把几件作品越摆越多,越摆越好,一定有淘汰的过程,我走得比较快,不代表每个人都不会走,没有自私的形态,大家都会走这条路的,因为人的生活有享受、有品位必须要讲究美的东西,艺术就是美的一个表现,每一样作品大家都要求更漂亮,我想说这条路一定会发生的”。对于黄建华来讲,建筑和艺术早已经成为了一体,甚至是会发生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
结语:在黄建华向南京艺术学院捐赠达利作品时,有一张他亲吻雕塑的新闻图片,隐隐勾起了一些思绪,那一刻的黄建华犹如达利,成为了这件雕塑作品的创作者,不羁的“重金属摇滚青年”已经变为温情的艺术家,仿佛爱抚着自己的情人,这样的动情和感人。
(责任编辑:万舒)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