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学术研究

李小山

李小山

RSS订阅

1957年生,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1987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艺...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55931

文  章:65篇

评  论:253篇

 
驴唇不对马嘴:我看龙瑞驳吴冠中发表于2007-08-16
  看到吴冠中老先生对画院的意见,深感老先生的诚实和正直。再看看我们的国家画院院长龙瑞理不直气不壮的反驳,觉得驴唇不对马嘴。我曾对很多同行和朋友说过,一百个吴冠中的对手加在一起,也抵不上吴冠中一个。我指的是,除老先生的创作实践外,他在不同时期发表的不同观点,皆能够切中要害,引起大家的反省和思考,也激起既得利益者的恐慌和鼓噪。   龙院长声称国家画院承担着宏扬民族艺术和落实国家重大题材创作的了不起...
体制中的画家发表于2007-08-16
  我没有作过详细统计,全国各地有多少画院,养了多少吃国家财政的画家,但我大致知道这是一个较为惊人的数字,有国家一级的,有省市一级的,还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县一级的。人们很少讨论画院存在的合理性——或许是熟视无睹的原因,或许是有关体制问题,说了也是白说,总之多少年来它存在着,大家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种事实。在这一点上我像大家一样,深知体制问题关系到国家政策,超出了个人讨论的范围,确实有点“说了也是白说...
李小山:有话直说发表于2007-04-11
  前不久,老友来访,不免谈论一些艺术方面的事,不料老友有心将我们的随意谈话录了音,并整理成文,我看了一遍,虽然了无新意,多是些老生常谈,但有的问题还是具有针对性。正好《当代美术家》杂志约稿,于是我征求了老友的意见,把我们的谈话加以修改和节选,发表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和批评。   友:我注意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家大多变成了活动家,变成了被人诟病的“赶场子”的人,他们出现在各种热闹的利益场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形态发表于2006-10-23
  内容提要: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认为,从事物发展的法则看,任何跨越必要阶段所发生的现象,都可能呈现扭曲,但是事物的法则并不是历史的宿命,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和另一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当代艺术有其特殊性,即我们目前无法回避和绕过西方这一强大的参照系,我们很多标准来自于西方,而所谓国际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化。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和积累,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初具规模,多元化、多样性的格局已经...
编辑该做的发表于2006-07-26
  这个题目似乎显得离谱,我有什么资格指派人家编辑做什么呢?拿我自己的经验做例证,结果正相反,是编辑先生(或女土)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我怎么做,碰上不客气的,甚至有些蛮横无理。大约应了“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老话,只怪我这“客”太小,人微言轻,因此活该被人“欺”。然而,情况并非这么简单——事实是,为数不少的编辑本身有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某种严重的扭曲。我曾经对一位做编辑的朋友说,现在有两种...
青山常在发表于2006-07-13
  一   当上海艺博画廊的老赵告诉我,他准备主办一个西南艺术家的群展,并列出他们的姓名时,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这个展览具有某种示范性质,其意义不仅在于将某一地域的艺术家的作品做一集中展示,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他们的艺术品味和体察他们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个部分呈现出来,让我们有机会以一种艺术史的眼光和态度来检索其价值。   何多苓、周春芽、郭伟、郭晋、钟飙五人,均为西南地区艺术...
什么是有意义的发表于2006-06-15
  对一部作品,一幅画,一首曲子作出判断,往往遇到一个问题,即它们是好的还是有意义的?听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好的难道不是有意义的?我的一个朋友对此作了区分,认为好的作品囿于人们熟悉的范围,延续人们的审美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具有精致和完善的表现,此类作品很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受到广泛欢迎;有意义的作品几乎是两回事,它是逆向的和反叛的,是动摇人们审美习惯的,具有挑战性、革命性,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往往被人们鄙弃...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思想发表于2006-03-05
  十多年前,我与一位同事合著了当时第一本《中国现代绘画史》,由于写作时间比较匆忙,加之学识和能力不足,书中疵点多多。回过头再看,不光是我们写作的准备与水平存在一定问题,写作的环境和氛围也不尽理想,原由无须赘叙,开放和进步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不单是整个社会需要交付足够的学费,就个体而言,很多时候大约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做那些投入大量精力却无几多回报的无用功。   一段时期以来,不断有朋友和...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