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批评年轻人是最没风险的事发表于2015-12-22
  关于“艺术圈的年轻人”是永远的话题。批评年轻人是最容易的事,因为他们没有反驳的话语权。批评年轻人也是最难的事,因为老生常谈似乎也于事无补。吕澎老师大概是艺术圈最有资格谈谈年轻人的前辈。作为前行者,吕澎老师有资格谈年轻人的未来,作为历史学者,吕澎有资格回顾历代的艺术圈年轻人。这一代年轻人是炮灰还是垫脚石?我们听听吕澎有何别样的观点。文章分为三部分:批评年轻人是最没风险的事(上篇)、理想...
不想做叛徒的门徒不是好信徒——评《不在图像中行动》发表于2015-02-16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这是滥觞于古希腊,而后在中国各个大学的门卫室得以推广的著名的“保安三问”。不曾面对保安三问的人不能称之为大学生,不曾在深夜直面此终极哲学问题的人不足以谈艺术。   “艺术是什么?艺术从哪里来?艺术到哪里去?”——关于此终极问题,每一代的艺术人都曾经尝试推翻前人的标准答案,给出自己的新答案——艺术是宗教、艺术是人性、...
工具还是玩具: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发表于2015-01-14
  艺术圈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古已有之,中国古代有文人雅集,艺术家在私家园林里纵酒欢歌、挥毫作画。18世纪的欧洲有艺术沙龙,艺术家在贵妇的客厅里高谈阔论、臧否作品。雅集和沙龙不仅是艺术家结交同志、应酬知己的社交工具,也是一个阶层维护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秩序的工具,更是个人舒展才华、发表观点的自媒体工具。雅集和沙龙同时也是贵族和富豪在艺术圈彰显影响力的工具,也是文学家、剧作家与艺术家跨界交流的工具。...
对抗还是游戏:新一代行为艺术家的赤裸叙事发表于2014-12-15
  有的艺术品是时代的产物,与一个时代同时诞生,仿佛时代的胎记。有的艺术品是时代的饰物,依附在时代身上,仿佛一个时代的纹身。无论如何,艺术无法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   中国的行为艺术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这块带着伤痕、救赎、悲壮和仪式感的胎记与80年代充满理想主义和历史使命感的时代底色几乎浑然一体。三十年过去,理想主义早已褪色,崇高精神淹没在犬儒与拜金之中,所谓的历史使命也在泼皮的哄笑中退场—&md...
如何批评大富豪的私人美术馆发表于2014-08-13
  爱情死了,剩下婚姻;佛教死了,剩下寺庙;艺术死了,剩下美术馆——这是乐观主义者的观点。而悲观主义者的论调恰恰相反——婚姻让爱情窒息,寺庙香火笼罩了佛教,美术馆埋葬了艺术。不管怎么说,美术馆是艺术的坟墓,这是一个由来已久,至今仍流行的观点。
黄金时代的画商(下)发表于2014-07-3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催生了一大批新贵,此起彼伏的革命之后,欧洲王室贵族的没落让大量的艺术品流入民间。当时的印象派已经大红大紫,立体主义也锋芒初露,古典主义还有很多拥趸,各种画派各领风骚。那是西方艺术品交易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画商(上)发表于2014-07-25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一派欣欣向荣,但是画家的好日子,并不等于画廊的好日子。画廊业的凋零在春意盎然的艺术品市场中,愈显凄凉。在今天的中国,画廊这碗饭之所以不容易吃,原因林林总总。艺术圈的大咖名人也相继开了不少药方,奈何沉疴终究无起色。也许回首历史上的画商的黄金时代,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依小弟的陋见,历史上有三个画商的黄金时代:明末清初的江南、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新世纪的纽约——...
与李宝玖同学一席谈发表于2014-07-18
  中国的艺术教育体制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几年前陈丹青从清华辞职曾经引起激烈的讨论,但热浪过后一切如故。两周前,天津美术学院的李宝玖同学在网络上上传了一段《走进天津美术学院》的自拍视频,视频中李宝玖采访了一些同学,他们表达了对学校教育的失望,然后李宝玖与学校领导对话,要求学校就教学质量问题给学生们道歉,最后李宝玖与学校沟通失败,李宝玖正式退学,以表达他对中国艺术教育的失望。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