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听政之暇”丹青癖——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慈禧书画作品(下)发表于2016-09-18
  《福》字:十幅作品均为粉色腊笺纸为地,大部分纸上有洒金,画面上部中间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方印,正中为行书福字。福字笔体一致,为同一人所书。圆润、丰满、厚实而柔美。   《龙》字:共十幅作品,均腊笺纸为地,有粉色、白色、绿色,部分有洒金。画面上部中间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方印,正中为行书龙字。这些作品为一人所为。运笔有力流畅,矫健如游龙。   《寿》字:共九幅作...
“听政之暇”丹青癖——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慈禧书画作品(上)发表于2016-09-18
  近百年来,关于这位女性的各种研究、野史层出不穷,然而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仍有其鲜为人知的一面。据相关统计,清代帝王、后妃流传后世的书画作品共有两万余件,其中乾隆皇帝一人便占了万件,而列居第二位的则是慈禧,共有五百余件,因此慈禧也可称为是一位“书画家”。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的一个世袭官宦之家。清文宗咸丰皇帝的...
董水荣:走在现代与传统、碑学与帖学之间——白砥书法的特质发表于2016-09-18
  书坛上活跃着不同类别的书法家,很多人一眼就让人洞穿了自己隐秘的书法身份,往往以一句“现代派”或“传统派”,亦或是“碑派”和“帖派”就可为他论定了,可见他的书写中有着某种过深且单一的观念烙印,而少有让人揣摩回旋的余地。这样的书法家并非少数,他们是在一条路上把书法给写死了,而不是写深了。因此,我更看重的是另外一些书法家,他们一直以自己的书法事实在书坛坚硬地存...
王登科:刘彦湖的意义发表于2016-09-18
  书法,作为一种极具中国文化气质类型的民族艺术形式,对于当代社会而言更像一个“遗腹子”。它孕育在故国文化的梦影韶光里,而今天它又存活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它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因为应用的退场而渐至浇漓。随之而来的便是其视觉意义的突显与强化—这其实正是“书法艺术”缘起的时代动因。功用的丧失,仅留下其中的表象,并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虚拟与象征,还在闪烁着一种幽幽的光亮。其实,...
生命的“情态”——忻东旺先生艺术回眸发表于2016-09-18
  这几日,翻开东旺夫人宏芳女士惠赠的东旺的几本作品集和朋友、学生写给他的纪念文字,我仿佛是在翻开那些逝去的光阴和载记着他人生过往的日历,一天天、一页页……   其实,我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东旺的文字了,关于他的心路历程、关于他对绘画的热忱,甚至关于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是,当我翻开他的作品集、读完他自己文字的刹那,我竟然不知所云了。其中原委有二:其一,东旺内心的强大与深刻出乎我的预料,他已...
王文杰:话说读帖—书法漫谈发表于2016-09-18
  有人说 ,字是写出来的,我说,是“读”出来的。近几年有个时髦词,“读你”“读懂”云云,其实这个“读”源于书法。找来一部帖子,尽管字迹洇蚀,黑白交映、星星点点,有如老者寿斑,难以辨认,但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一种浸润着文化色调的温煦,读着,读着,你在这些字中,隐见几个青衫长发的身影在黄灯宣纸前飘然而至,穿过千年历史隧道,和你漫步、交谈。汉字有魅力,书法有魅力,读...
“秀骨清像”义证(下)发表于2016-09-18
  今人在魏晋时期出土或遗存图像及风格判定上,常在顾恺之遗风与陆探微遗风中争论不休,如宋摹本《洛神赋图》、司马金龙墓屏风画、南京南朝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母本等。在争论之外,却未曾有学者对陆探微和顾恺之的画风之别进行分析,原因有三:一为陆探微本就师出顾恺之,可谓一脉相承;二是六朝作品已无,且出土图像与大师之间本又或多或少存在差距,三是这一时期绘画论著对顾、陆之风描述偏少,且皆草草,更不...
“秀骨清像”义证(上)发表于2016-09-18
  陆探微在世,画名满天下,长于人物、神佛、兽禽、风俗画,至唐时著录却已不满百件,宋时仅存《文殊图》,今日更不可得见陆氏之画。有关陆风的记载,史载更是寥寥可数,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陆探微评为上上品,却尽为夸词,无具体风格描绘。最早对陆风稍作细述的当数唐代张怀瓘,唐时真迹犹存,见后而评,其云“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矣,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