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黄专“别了,北京”感言的感言   黄专的&ldquo;机场感言&rdquo;在当代美术圈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mdash;&mdash;说其小,在资本当道,拍卖价格屡屡搏人眼球的时下,一个小小的0CAT北京研究与文献馆的夭折比起某件天价作品的流拍,实在不能吸引公众注意;说其大,对黄专个人的文化理想乃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长期发展,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黄专在文中说:&ldquo;由于投资方毫无愧疚的爽约,筹建0CAT北京文献与研究馆的计划划上了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415/n830616.html 装置的“泛化”与“日常化”   2000年后中国装置艺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其标志是此后的中国装置艺术出现了几个关键词:一是合法化,二是日常化,三是泛化。合法化的问题这里先不谈,装置的日常化与泛化的现象是本文描述的对象。   所谓&ldquo;日常化&rdquo;是指装置作品已经越来越多地从严肃主题、观念化中走出,非观念化甚至与商业的某种联姻现象,装置作品更多出现在非严肃展览空间的公共空间。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1028/n788283.html 八五新潮美术,激情如何延续?   2015年,时值八五新潮美术运动三十周年,各方面的纪念之声、之举不绝于耳,声势之隆以至使得部分当年的积极推动者都感到厌倦,当年&ldquo;两刊一报&rdquo;的《美术思潮》主编彭德就在他的博客文章《食尸者的理由》中对过誉八五新潮美术的现象表示了不满。但他也总结了八五新潮的价值,一是发对传统;二是自主。如果我们将其理解为&ldquo;八五精神&rdquo;的话,虽然大体上可以成立,但我看至少还要加上一点才完整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0930/n782389.html 青山行不尽——王伯敏先生仙逝随感   人之生死,本乃最自然不过的事,去后还能被许多人记得好,这是一种境界。左传有云:&ldquo;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rdquo;。对于文化人来说,唯有第三点可以追求,然亦殊难。我不是王先生的入室弟子,甚至连私淑弟子都挨不上。记得与王先生第一次的交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准备考研时,他的那本硬壳《中国绘画史》实在是我入门的敲门砖。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102/n554512.html 期待“历史的硕鼠”出现--黄专“别了,北京”感言的感言   黄专的&ldquo;机场感言&rdquo;在当代美术圈激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mdash;&mdash;说其小,在资本当道,拍卖价格屡屡搏人眼球的时下,一个小小的OCAT北京研究与文献馆的夭折比起某件天价作品的流拍,实在不能吸引公众注意;说其大,对黄专个人的文化理想乃至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长期发展,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黄专在文中说:&ldquo;由于投资方毫无愧疚的爽约,筹建OCAT北京文献与研究馆的计划划上了句号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216/n547172.html 彭德之“雅”   打开百度搜索&ldquo;雅&rdquo;字的含义,依次排在前面的是&ldquo;雅虎&rdquo;、&ldquo;雅思&rdquo;、&ldquo;雅诗兰黛&rdquo;、&ldquo;雅马哈&rdquo;、&ldquo;雅典娜女神&rdquo;、&ldquo;雅阁&rdquo;、&ldquo;雅漾&rdquo;等等。其中只有&ldquo;雅典娜女神&rdquo;与艺术有关。还一个不熟悉的&ldquo;雅漾&rdquo;,自以为可能是&ldquo;春心荡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819/n493228.html 重新做回自己——南京当代艺术描述   南京的文化气息 地域与艺术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十九世纪的西人丹纳,就为我们构筑了&ldquo;种族、环境、时代&rdquo;这样的决定论关系,中国传统中的相关描述则是&ldquo;一方水土养一方人&rdquo;。这个决定论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开始褪色&mdash;&mdash;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家逐步群聚在中心城市,在某种信念的驱使下,流派与风格开始与地域特征不再具有决定关系。特别在直面后现代社会生活的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819/n493226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