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雅昌专栏|贾方舟:悼振立 悼振立突然在商总泣不成声的电话里传来于振立先生去世的噩耗,悲痛之际,心中暗自吃惊:记得去年参加由商总发起、廖雯策划的“‘山海精’艺术聚——纪念刘骁纯,看望于振立”活动时心中就有一种不好的感觉,虽然在刘骁纯生前,两位先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总觉得这个“组合”在心理上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加以在活动开幕前于振立以垂头丧气的姿态摆拍的一张照片(附后),我就更多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加以他在屋前的山坡上所做的那些 https://news.artron.net/20220512/n1109644.html 雅昌专栏 | 贾方舟:一切艺术史都是批评史 右一为贾方舟在第15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现场艺术批评与艺术史作为各自独立的学科(虽然迄今依然有人认为“艺术批评”还不能构成一个“学科”),是建立在康德的三大批判的基础之上。康德在他的三大批判中首次将“审美”作为一个独立的活动领域,将科学、道德与审美做了明确的划分,并在各自的层面上确立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康德把实践理性与判断的能力跟理论知识的能力区别开来,并把它们置于各自的基础之上… https://news.artron.net/20211201/n1104627.html 贾方舟:装置艺术三题议   一、从马塞尔&middot;杜尚的《泉》到安迪&middot;沃霍的《布里洛盒子》这个议题涉及到装置艺术的起始。   过去,我们往往把杜尚1917年创作的《泉》看作是现成品挪用的最早例证,因此也把杜尚看成是装置艺术的始祖。而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也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进行的。但问题是,为什么直到近半个世纪以后,装置艺术才正式粉墨登场?它的起因是:1964年4月,美国艺术家安迪&middot;沃霍 https://news.artron.net/20181107/n1031909.html 水墨中的乡土情怀——刘巨德和他的艺术   刘巨德先生多年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艺术的多个领域&mdash;&mdash;水墨、油画、陶艺,青铜、玻璃等多种门类及教学与研究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其底蕴深厚的多方面成果不是在有限的篇幅中可以说清楚的,因此,本文仅对他在水墨领域的个人化探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刘巨德当年在中央工艺美院读研究生时,师从庞薰琹和吴冠中,两位先生均为德高望重的艺术前辈,刘巨德在求艺的道路上深受两位先生的影响。庞薰琹教 https://news.artron.net/20171019/n962663.html 我希望有更加一流的女艺术家成熟出场   近年来,对于女性主义艺术研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女性艺术家这个群体。然而,女性艺术家作为一种身份标签,一直在艺术界备受争议,以性别区分的艺术市场本身也不存在理论依据。著名美术理论家贾方舟可谓是我国最早进入对女性艺术研究的学者,面对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贾方舟认为现今女性艺术家已经具备更加宏观的眼光,逐渐从边缘状态进入到主体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国内女性艺术家的自觉意识还不够,社会依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6/n861300.html 大墨同禅 水镜如华--大禅法师的艺术圣境   判断一个画家的作品,不能离开作为&ldquo;主体&rdquo;的画家本人。因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必然要与产生它的&ldquo;母体&rdquo;保持一种密不可分的&ldquo;血缘关系&rdquo;。所以,艺术的高下优劣,在很大的意义上取决于&ldquo;母体&rdquo;的文化状态。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乡村文化的失落与都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21/n570000.html 回应苏坚《提请批评家年会做个认定》   有鉴于行为艺术家华伟华因在央美美术馆沃霍尔展开幕式上&ldquo;放飞苍蝇&rdquo;实施行为艺术被警方&ldquo;抓人&rdquo;一事,苏坚先生专门著文,希望通过第三方来做学术认定的方式影响警方秉公执法。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他还在&ldquo;该提请哪家第三方来做学术认定最恰当&rdquo;这个问题上,在比较了多家专业性机构和组织之后,觉得&ldquo;批评家年会是最可能、有能力锻造成这样的有公信力的学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105/n529816.html 表现主义的中国方式   &ldquo;表现主义&rdquo;虽然是一个外来概念,但绘画中的&ldquo;表现性&rdquo;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在本质上就具有一种表现性,至少它的&ldquo;表现优势&rdquo;大于它的&ldquo;再现优势&rdquo;。有人曾将中西绘画之不同概括为&ldquo;表现性&rdquo;与&ldquo;再现性&rdquo;的不同,不是没有道理。当然如果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也可以说一切艺术都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27/n514689.html 邵戈的都市新水墨   我曾在《都市与水墨》一文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乡村文化的失落与都市文化的兴起。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的转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和空间观念,传统文化所植根的土壤被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水墨画家,坚定地持守传统反而是不自然的,我们不得不作出新的选择。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19/n439061.html 冥 想 的 艺 术--论 赵 无 极   20世纪以来,先后到海外(包括西洋和东洋)留学的中国艺术学子可谓多矣,而其中学成后仍留在海外从艺的为数也不算少。但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能在异国他乡找到一方立足之地并不容易,多少有才华的艺术家被无视、被遗忘或被尘封于历史之中,而在为数不多的脱颖而出的艺术家中,赵无极可谓一个佼佼者:他应该是最早在西方获得成功、也最早被西方认可的中国艺术家之一。赵无极于1948年赴法。出国前他已经为他在艺术上的蜕变和转型打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12/n436391.html 冯大中的“家园”和“园主” 艺术家 冯大中   冯大中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他一出场,就引起了画界的注意,一是因为他笔下的白山黑水,一是出没于这&ldquo;白山黑水&rdquo;间的东北虎。这两个题材其实是一会事,即&ldquo;家园&rdquo;和它的&ldquo;园主&rdquo;。波德莱尔曾说,&ldquo;大自然是一座庙宇&rdquo;。不错,因为它令人敬畏,又令人向往。冯大中正是带着对自然的这种敬畏之心和向往之情展开他动情的叙事。他的过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50652.html 抽象艺术在中国应争得一块地盘   抽象主义是现代主义诸流派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瓦西里&quot;康定斯基、卡西米尔&quot;马列维奇、罗伯特&quot;德劳内和佛拉基米尔&quot;塔特林是这一流派的开拓者和最早实践着。包括抽象主义在内的现代主义思潮出现不久,也先后扩散到非西方国家,日本是最早接受这一影响的亚洲国家,接着是中国,二、三十年代从欧洲、日本留学回来的青年学子也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现代主义运动。林风眠19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1279.html 中国油画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78-1993   中国油画在将近一个世纪的进程中,曾经历了三个较大的发展期。第一个发展期在1930年代,是在&ldquo;五四&rdquo;前后出国留学的一批青年油画家先后回国的背景下形成的。他们回国后带着各自的艺术理想纷纷办学、办展,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出版刊物,翻译艺术论著。不同流派之间展开的激烈争论,主要表现为古典写实与现代表现的两极对抗,从而形成了中国油画的第一个发展热潮。但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艺术的发展不得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33199.html 谈田卫抽象水墨的精神诉求   我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篇文章中断言:走向抽象,是水墨画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理由是,从形态演进的角度看,水墨画的产生即标志了传统绘画从具象向意象、从写实向写意的一次飞跃。水墨画在其发展的早期,就已带有浓重的抽象意味。《唐朝名画录》曾记载王洽作画常在&ldquo;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20560.html 吴冠中——身家性命画图中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关链接:吴冠中油画的分期与艺术成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吴冠中:水墨行程三十年   第一流的艺术家在自身之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