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刘骁纯: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点译(下)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独步古今自成体系的艺术创作理论。   此书引出了三百年的纷争和歧义,但通读下来,整个文章阅读并不困难,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是&ldquo;一画&rdquo;&ldquo;絪缊&rdquo;&ldquo;尊受&rdquo;&ldquo;资任&rdquo;等少数词语。由于整体上不难通读,而且是篇美文,我便采取了点译的方式&mdash;&mdash;不做过多引证和繁琐解释,用尽量少的编译解决阅读障碍。 https://news.artron.net/20190902/n1059780.html 刘骁纯: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点译(中)   遥接第一章,本章所用的&ldquo;絪缊&rdquo;概念是宇宙化生的又一说法,指混沌初开阴阳交会之气息,《易》:&ldquo;天地絪緼,万物化醇。&rdquo; 本章主要论述开启自我蒙昧,笔与墨会,合为絪缊,自成一家。与第一章对照看,更清晰的说明&ldquo;一画&rdquo;所指即&ldquo;自立我法&rdquo;。   &ldquo;不可雕凿,不可板腐,不可沉泥,不可牵连,不可脱节,不可无理。&rdquo;这是石涛对 https://news.artron.net/20190902/n1059776.html 刘骁纯: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点译(上)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是一部独步古今自成体系的艺术创作理论。   此书引出了三百年的纷争和歧义,但通读下来,整个文章阅读并不困难,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是&ldquo;一画&rdquo;&ldquo;絪缊&rdquo;&ldquo;尊受&rdquo;&ldquo;资任&rdquo;等少数词语。由于整体上不难通读,而且是篇美文,我便采取了点译的方式&mdash;&mdash;不做过多引证和繁琐解释,用尽量少的编译解决阅读障碍。 https://news.artron.net/20190902/n1059767.html 刘骁纯:书写•书法•书象(下)   中国20世纪末新兴的现代书法有两大类:现代风格与现代形态。   现代风格与现代形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西方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是以毕卡索(Pablo Picasso)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为临界点的,其后才进入了真正的现代进程。康定斯基为发端进行了第一场现代大革命,迎来了抽象语系和抽象形态;杜尚(Marcel Duchamp)为发端进行了第二场现代大革命,迎来了现成物语系和现成物形态。以后进入了现代形态的全面展开。用最简 https://news.artron.net/20190819/n1058797.html 刘骁纯:书写•书法•书象(中)   隶&mdash;&mdash;楷&mdash;&mdash;行&mdash;&mdash;草,这是文字的功能性和通用律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同时它自身又构成了反功能性和通用律的历史。这是个悖论。其中作祟者便是草书。草书有一种极方便又极不方便的两极同体性:简草之字越是便于写便越不便于读。于是,在读写两便的最佳结合部位,出现了楷、草之间的行书。行书大功告成,草书便放荡无羁地向着反功能性和通用律的方向奔去。篆籀不便于通 https://news.artron.net/20190819/n1058793.html 刘骁纯:书写•书法•书象(上)   在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看来:&ldquo;一个三角形的尖角和一个圆圈接触产生的效果,不亚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画上的上帝的手指接触亚当的手指。&rdquo;[i] 这种高强度的形式感受,不同于在产品造型与装饰图案中的形式感受,它是对抽象形式的内在精神高度敏锐的心灵感受力,正是靠着这种感受力的强大推动,使康定斯基开创了抽象绘画。   中国古代没有抽象艺术,但中国人对抽象造型精神感应的强度,丝毫 https://news.artron.net/20190819/n1058790.html 刘骁纯:笔恭而意纵——苏百钧《清辉》观后感   我对当代工笔画关注不多,但有的作品却过目难忘,苏百钧的《清辉》①即是一例。   &ldquo;工笔&rdquo;与&ldquo;写意&rdquo;是个错位的对偶,万青力认为工笔应对率笔,写意应对写形。②   这种错位本来不很重要,正如&ldquo;现实主义&rdquo;、&ldquo;浪漫主义&rdquo;作为流派概念已经约定俗成,大家沿而用之并无大碍,它并不否定其他流派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ldquo;抽象 https://news.artron.net/20191002/n997722.html 刘骁纯:“横看成岭侧成峰” 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高远意象 &nbsp;横看,是人们对山最原始也是最朴素的视角。山东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国原始陶器上有一种刻画符号,横连5个三角形,有的学者认为那就是山字的祖宗。在殷商甲骨钟鼎文中,山的象形字有横连3个三角形的,也有横连5个三角形的。这些都源自古人远看大山时岭脉绵延的视觉印象,也就是横看大山的视觉印象。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321/n823386.html 崔振宽与“黄崔系统”   我曾写过两篇文章:《蒋兆和与&ldquo;徐蒋系统&rdquo;》、《吴冠中与&ldquo;林吴系统&rdquo;》。其实,这种有画脉关联的艺术现象,在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坛,还可以举出&ldquo;吴(昌硕)齐(白石)系统&rdquo;。 通理,黄宾虹与崔振宽,就画脉关联而言,亦可称为&ldquo;黄崔系统&rdquo;。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1225/n693843.html 在现代与古典交叉处找到突破口   他是个画痴。那两块硕大沉重由颜料堆积成的旧调色板便是见证。   他1977年开始画油画,1984年从部队复员后成为自由艺术家,偶尔卖出张画便将所得再投到画上,维持不下去就兼职教书,略有好转又辞去教职专心画画。他不愿意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画去到处拉关系。三十余年一直如此。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911/n652415.html 笔墨论   笔墨是否等于零,没什么可争的,各走各的路就是了。   对于不等于零的笔墨,在今天需要重新解释,以拓宽文人画所设定的疆界,以走出文人画所筑起的城堡。文人画所设定的笔墨规范的核心是书法用笔,它是一元规范、集体规范,而今天的艺术家却要创造出多元的个体规范或派系规范。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824/n644664.html 写意论   写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它由写实形态分化而出,这种分化中国初兴于宋代,西方初兴于印象主义。其分野要点有四:一谓写其大意,&ldquo;删繁就简&rdquo;是也;二谓写其笔意,&ldquo;笔晕墨章&rdquo;是也;三谓写其意象,&ldquo;离形得似&rdquo;是也;四谓写其意气,&ldquo;抒发胸臆&rdquo;是也。绘画与雕塑,泛绘画与泛雕塑,其理相通。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816/n642000.html 重读王肇民“形是一切”论   王肇民最具挑战性的理论,归为一句就是&ldquo;形是一切&rdquo;。   为分析&ldquo;形是一切&rdquo;,先说明我的观点。   我是范缜形神不二论的信徒,他在《神灭论》中说:&ldquo;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rdquo;&ldquo;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rdquo;,&ldquo;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721/n630924.html 刘骁纯谈何玮明的精神追求   我十四年前给何玮明写过一篇文章。看了这次的新作又想起我那篇文章,还是没有离开那篇文章,那篇文章我主要谈的是宗白华的理想,既要有屈原的缠绵悱恻,又要有庄子的超旷空灵。他的这个追求基本上延续到那个时候,高岭说他有一种宗教感,实际上有一种一般说的形而上的追求,一种精神上形而上的追求。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710/n627424.html 大墨同禅——看大禅的画   释大禅,法号普生,年未及不惑,人艺皆有灵异,灵者言其才情熠熠,异者言其不拘常规。他践行&ldquo;笔墨之修行&rdquo;,诗文书画皆善;他畅言&ldquo;大墨同禅&rdquo;,书画更胜一筹。其画以写意莲花见长,风神与八大山人的冷逸孤寂忿世嫉俗大异其趣,光明灿烂自在从容一派生机。莲非莲而又是莲,叶非叶而又是叶。得意趣而忘形迹,尚意境而遗言相。其佳者,笔墨不忘古意,色彩化为新机;橙黄蓝绿不离淡雅,光明灿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21/n57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