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论艺术品鉴证与管理及其科学体系建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与文化发展,对艺术品的鉴赏、交易、收藏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但由于我国艺术品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匀速,导致艺术品鉴定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伪劣艺术品泛滥成灾、抄袭模仿司空见惯、真实价值与炒作价格反差巨大、虚假宣传与欺诈等行为已成常态。虽然&ldquo;作者鉴定、经验鉴定、科技鉴定、认证备案&rdquo;四大正能量均在发挥作用,艺术品鉴证文化新业态也正在形成,但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1210/n687864.html 对艺术品鉴证备案文化新业态科学发展的思考   近两年来,在对艺术品领域推行科学辨伪与科学防伪双项技术的进程中,一个将鉴与证溶为一体的名词一一&ldquo;鉴证&rdquo;,在全国各地被人们广泛釆用了。鉴定须有证据支撑才有公信力,备案信息是铁证才无可争议,取证需要科学技术,论证须以科学态度,沿着这条清晰的思路科学发展,就必然形成艺术品领域的文化新业态、巿场新格局。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19/n568936.html 艺术品科学鉴定备案体系应稳步推出有序发展   2009年,我提出了建立艺术品科学备案系统的方案后,便带领科研团队对数位画家及个别艺术机构的中国画作品实施了科研性科学备案。并使用艺术品科学备案新技术启动了新型画集的策划、检测、编辑工作。2010年,我主编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新型画集《为中国画备案》,我与欧阳启名共同主编并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艺术品鉴定新探》,我并在中国文化报以两整版版面发表了论文 《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性转折 》,这些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19/n568934.html 谈艺术品科学备案关键技术发明及其功能   艺术品科学备案的关键技术是一种防伪新方法。中国书画的传统防伪方法是作者在作品上亲笔签名和添加印迹。伴随当代科技的发展与普及,摄影翻拍、电脑复制的出现,以及拷贝台、投影仪的广泛使用,各种书画作伪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中国书画传统防伪方法日渐失效,必然迫使人们去探寻签名与印迹之外的防伪方法。但是,在宣纸中加隐形标志与作者名、在作品中添加作者指纹或防伪标识、在墨色与印迹中添加使用者的DNA等各种各样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19/n568933.html 谈由 “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分划出的三个科研目标   &ldquo;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rdquo;项目的科研目标最初是设定在寻找断代的物质成分依据,其科研路径设计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现代光学技术,对历代书画真品进行无损伤检测,获取、积累历代书画材质数据,逐步构建古书画的科技检测识别系统。这个目标与路径的设立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存在是将其作为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19/n568932.html 中国书画科学鉴定是怎样走向科学之路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当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并为诸多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在艺术品科学鉴定的国际大趋势和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内新形势共同影响下,中国艺术品鉴定由经验主导阶段走向科学发展阶段就具有了历史的必然性。一、中国书画科学鉴定是怎样走向科学之路的:在我国众多艺术品门类所及之处,曾有何人、何种机构在何地点、何时间针对何类艺术品率先进行了何种科研探索,我并不掌握详实情况,在此不敢妄言。但是,根据我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19/n568929.html 艺术品经验鉴定系统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以往的中国书画鉴定者主要靠经验,所以就有了&ldquo;经验鉴定系统&rdquo;的称谓。此&ldquo;系统&rdquo;的大家杨仁恺曾说:&ldquo;鉴定的本质是经验&rdquo;,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经验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时候仅凭经验鉴定书画是会导致失误的。杨仁恺的书画鉴定经验非常丰富,难得有人可以与其相比。可是,他晚年却在&ldquo;河南石鲁假画案&rdquo;中看走了眼,当时看走眼的还有其他几位书画专家和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219/n568922.html 当代艺术品鉴定面临着科技高仿品的挑战   从古至今,中国书画的复制技术总是伴随科技进步提高与发展的。最古老的复制方式是&ldquo;临&rdquo;,即对照原作画面,仅用手工描绘的方法进行复制。这种方式既慢又很难准确复制,于是古人又发明了&ldquo;摹&rdquo;的复制方式,将透明性较强的薄纸覆盖在古帖或字画作品上再进行复制。或者利用从后背射来的光线,将原作画面透射在纸上再进行复制。后来又出现了木刻雕版复制书画的技术,特别是木版水印和珂罗版技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114/n558818.html 谈艺术品鉴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步入了空前繁荣、空前混乱的历史阶段。艺术品的创作者、生产者、经营者、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越来越多,民间收藏热不断升温,某些地域的某些时段甚至到了火爆的地步。画廊和拍卖公司如今已遍布全国各地,艺术品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金额多得已难准确统计,何况还有众多艺术家与经纪人私下直销其作品,其交易量就更无法准确统计了。不管何种艺术品交易方式或收藏形式,其过程中都少不了鉴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224/n550098.html 对艺术品真伪之辨千古难题的感悟   面对繁荣与混乱并存的中国艺术品巿场,有识之士们一直在呼吁:要尽快治理赝品泛滥的现象,早日突破艺术品鉴定的困局,开创中国艺术品领域科学认知、规范管理的新格局。于是,在拥有了艺术品辨伪、防伪新技术支撑的当下,对艺术品实施科学鉴定、为艺术品科学备案的社会化态势油然而生,而且正在逐步蜕变为拥有广泛社会需求与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新业态。这种文化新业态不仅得到了艺术品创作、交流、交易、评估、收藏、管理等业内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210/n544947.html 关于中国画作者的观察与思考   两年前,我曾看过一台模仿秀的演艺节目,有人模仿刘欢,有人模仿宋祖英,有人模仿周杰伦&hellip;&hellip;我突发联想,若有人在中国画界策划组织一个模仿秀的画展,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策展人与参展者之间将会面对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展品中的原创与模仿被明确化、具体化后,会不会引发何为中国画原创何为模仿的置疑呢?画坛上的原创者、模仿者能像歌坛上的原创者、模仿秀那样诚实那样坦然吗?后来我在朋友圈中说到了这个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514/n449805.html 也谈“打造”画派   读了《美术》杂志2012年第9期张国荣文章《名不副实的&ldquo;画派&rdquo;制造――从&ldquo;敦煌画派&rdquo;的打造谈起》、第12期孔新苗文章《&ldquo;画派&rdquo;三辩》,颇有同感。但是张国荣文中所说:&ldquo;绝大多数画派的打造是由地方政府倡导和发动的&hellip;&hellip;&rdquo;,指出的是现象,却未道及实质。在各地制造画派的风潮中,当地政府不过是一个被推动的角色,一个借用的名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10/n435259.html 关于中国画艺术的“须知”与“须思”(下)   摘要: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遗产丰厚。它的生存、发展、兴衰、演变、一直受到文化、科技、政治、经济、教育以及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中国画艺术在过去、现在所发生的任何现象,往往都具有复杂的内因与外因,其昔日的、未来的演变与发展都始终贯穿着自身的规律性。   当代社会的每一位公民都可以依据其文化权力,基于各自的审美习惯与偏爱及其修养水准,按个人意志作出不同的艺术选择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83449.html 关于中国画艺术的“须知”与“须思”(上)   摘要: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遗产丰厚。它的生存、发展、兴衰、演变、一直受到文化、科技、政治、经济、教育以及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中国画艺术在过去、现在所发生的任何现象,往往都具有复杂的内因与外因,其昔日的、未来的演变与发展都始终贯穿着自身的规律性。   当代社会的每一位公民都可以依据其文化权力,基于各自的审美习惯与偏爱及其修养水准,按个人意志作出不同的艺术选择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83072.html 中国书画鉴定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下篇)   中国书画鉴定策略研究(下篇)   如何治理书画赝品泛滥之灾?怎样才能让中国书画鉴定走出困局?是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难题。抓住这一难题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以更高一筹的战略思考和最佳的解决方案扭转局面,并成功实现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性转折,这正是当代中国书画鉴定工作者的心愿与追求。中国书画鉴定的发展策略将涉及诸多问题,此文下篇将针对其主要问题从以下五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一、 中国书画鉴定需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