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传统的“通道”--新水墨画的视觉质感发表于2014-03-03
  绘画作为视觉手段,通常涉及图像、语言等基本要素。图像,构建画面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抑或说主体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外在世界;语言,扮演“支撑”图像目标的辅助角色,兼带主体以怎样的状态面对外在世界。当然,如此区分稍显主观。一幅绘画作品的生成过程,两者并非如此泾渭分明——图像、语言共同构建了主体与外在世界的对话过程。无疑,这些视觉要素在绘画作品中的生效机制,基本建立于主体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色彩的“角色”——新水墨画的视觉次序发表于2013-12-30
  作为视觉“工具”,色彩通常被理解为“修辞”——无论再现式“随类赋彩”,抑或表现式“墨分五色”,都是既定目标下的“适应性手段”。何为“适应性手段”?就是围绕“意义生产”形成“图像组织”的原则,造型、线条、色彩、笔触等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原则而被给定的手段。如再现性、装饰性、平面性、书写性等观念,往往构成了一幅作品...
因为爱你,威尼斯发表于2013-07-02
  中国艺术家太爱威尼斯了。他们以温州商人席卷楼市的热情,飞扑而去,在静静的初夏。除了火热的爱意,没有任何原因可以解释中国艺术的组团批发,在威尼斯。诚如艾未未父亲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国艺术家对威尼斯的深情,如诗人般热忱。从1993年开始,这漂浮于亚得里亚海水上的土地,便成为中国艺术“成功”的代名词——在拿破仑眼中“...
观非所观--新水墨画的言说结构发表于2013-04-08
  绘画,作为视觉认知结果的描述,首先显现为“图像”与“意义”的生成结构。什么是“图像”与“意义”的生成结构?一般,我们会将之理解为“形象”与“主题”的关系。但“形象”与“主题”仅是“图像表述”,并非视觉认知结果。作为视觉认知,它需要显现“图像”(视觉结果)背后的“观看”,也即“眼睛以怎...
无需定义的“新水墨”--写在“新水墨切片系列展”之前发表于2013-04-08
  对“新水墨”的关注,不能“固化”。如果以“定义”方式来界定“什么是新水墨”,我们只会落入陷阱 — 市场所需要的“口号”。也即,“新水墨”并非“风格概念”,而是水墨的一种“状态”。所谓“状态”,是指水墨在新资源(包括视觉资源、思想资源)的刺激下,“生成方式”发生了变化,并因此形成不同于此前水墨的&...
概念超越——重新勘定的“工笔画”边界发表于2012-07-04
  成为概念的“工笔画”,是一种“负担”。因为它对“技术”的强调,使观者容易忽略“绘画”的意义——观看世界的通道。在工细、严整的意向下,“工笔画”形式美成为观看中心,关乎“图像何以生成”、“认知何以呈现”等问题,却不为人重。这导致“工笔画”成为远离当下的“传统”。问题在于:它真如我们想象的“传统...
2011年水墨(中国画)年度报告发表于2012-05-07
  相关链接:   2011 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2011年以水墨为媒材的创作及活动,格局上没有太大变化,仍延续着近年来“多轨”状态,“不温不火”地演进。所谓“多轨”,是指在官方体制及民间收藏等多种力量的选择、推动下,创作与活动呈现出“多种样式”、“多种圈子”、“多种声音”同时并存,且相对隔离的状态。其中,既有范曾式的“市场”红火、叶...
新国画——中国画不得不进行的改造发表于2010-12-07
  新中国尚在筹备期的1949年4月,北京80余位画家在中山公园举行了“新国画展览会”,展出作品多为画家于北京解放后创作。该展览所用名称“新国画”乃徐悲鸿于1947年提出,是基于前20年来“绘画之进步”,建立“新国画”的构想——“既非改良,并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造化而已”[1],其意更多着眼于徐氏强调的“写实性”的绘画方法。然而,此次展览所用&l...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