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私人美术馆的现状与未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私人美术馆仍然是一个非常新鲜的概念。因为即使是美术馆,很多人都还比较陌生。   提到美术馆,大多数人往往第一印象是巨大的外部体量,优美的内部空间,以及昂贵的艺术品。对于它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却是模糊的。认为它就是一个展出艺术品的地方,好像与日常生活也没有太大的紧密联系。艺术圈、高大上人士或许经常去,其他人就不会经常去了,甚至有些人一辈子都没进过美术馆。而一般来讲,在中国有实力建美 http://news.artron.net/20170104/n899610.html 保持距离的必要性——当代艺术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美学理论》的开场白中说到:&ldquo;艺术中的绝对自由总有特定的限制,并且总是与整体的永久不自由相矛盾。&rdquo;这句话似乎在提醒人们,针对艺术,无条件的&ldquo;绝对自由&rdquo;并不存在,&ldquo;压制&rdquo;或反作用力永远伴随着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当代艺术参与了&ldquo;新自由主义经济&rdquo;在全球的征程。一方面,得以获得大量的资本与物质支持, http://news.artron.net/20161226/n897278.html 艺术家们的“520”   如果从地球本体的角度看,人类的种种行为最终带来的都是祸害的话,那么唯有艺术和爱情这两个行为似乎是没有多少危害的。于是在&ldquo;520&rdquo;的今天,我们不妨来谈谈艺术家们的一些爱情,他们的爱情又会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521/n839284.html 绚烂与平静——杜菲的艺术生涯   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围绕对于&ldquo;人&rdquo;的如何进一步解放,如何让&ldquo;人&rdquo;更自由,欧洲的文化艺术领域都在不停地作出探索。这样的变革也同样体现在欧洲的画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接一场的轰轰烈烈变革在欧洲画坛上不停地发生着,特别是法国的艺术圈,它已经成为整个欧洲艺术发展的轴心。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0726/n763323.html “新水墨”的成与败   如果说在2014年艺术市场中,我们要找到一个最为出境的市场明星,那么&ldquo;新水墨&rdquo;无疑是最佳人选。这不仅因为从2013年到2014年冬,&ldquo;新水墨&rdquo;交易火爆,展览活动频繁,其代表艺术家价格指数快速上涨。也因为,2014年底的秋拍,&ldquo;新水墨&rdquo;频频遭遇滑铁卢,在一级市场,原本可以被视为&ldquo;现金流&rdquo;的&ldquo;新水墨&rdquo;指标性人物作品的流通也遇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0227/n715722.html 是谁在赞助当代艺术?   当下,中国当代艺术与商业活动的结合已经司空见惯。在城市中的众多现代化大楼前,经常会矗立着几件大型的雕塑或装置;星级酒店大堂里,也时不时能够看见岳敏君的&ldquo;笑脸&rdquo;、王广义的&ldquo;工农兵&rdquo;或者悬挂于墙上的由张晓刚绘制的《大家庭》;在北京商业核心区域,甚至建立了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大楼芳草地;众多的时尚活动也参与进来,他们不仅赞助当代艺术,还经常会邀请当代艺术家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604/n613152.html 从“国画”到“水墨”--新历史观的形成   在今天看来,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发生的,可是放大到历史中去观察,它却是经过一步步艰难地微调过后产生的结果。历史如此,艺术史也同样。水墨作为一种媒材,除了表现效果差别外,与油画颜料、石头、影像机没有任何区别。可是作为曾经中国传统艺术最主要的艺术媒材,它已经被赋予了太多媒材之外的文化内涵:&ldquo;水墨&rdquo;不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水墨,它更多成为了一种文化表征,一种代表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深刻链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603/n612652.html 阿拉里奥的兴衰   2013年1月,进入中国的韩系画廊主要代表阿拉里奥画廊(ARARIO)的北京分店关门,它的关闭也标志着韩系画廊在中国几乎全军覆没。而到了今年6月,根据青年策展人杜曦云的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位于韩国首尔的阿拉里奥画廊总部也宣布暂时关闭,并且没有说明什么时间会再次开张。这个场景令人唏嘘不已,回忆2005年,当阿拉里奥画廊进入北京时,气势如虹,部分媒体甚至称其为世界最大画廊。与曾经的巨大体量相比,时下的阿拉里奥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108/n531417.html 我看“新水墨”   从2012年冬天开始,水墨艺术忽然间成为了被人们频繁探讨的新话题。来自纽约世界两大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水墨拍卖专场大卖的消息,让艺术圈的人们不断地探讨着水墨艺术会不会成为艺术市场中下一个增长的热点。尤其是,1990年代兴起的政治波普与玩世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行情中的整体跌落,让人们对水墨艺术充满了期待。不过,这些水墨艺术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ldquo;国画&rdquo;,它们是受现代文化影响转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025/n525268.html 浅谈“艺术基金”   2005年5月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上,一家来自西安的&ldquo;蓝马克&rdquo;艺术基金出资五十万美金购买了刘小东《十八罗汉》组画,轰动一时。不过彼时,艺术基金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大多数人不知其为何物,国内艺术基金数量与规模也都非常小。经过了近八年的发展,艺术基金在中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可是因为投资门槛高,信息公布不透明,对于普通公众以及艺术圈大部分人士来说,它依然显得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704/n472324.html 中国人的威尼斯情结   1993年,当第45届威尼斯总策展人来到中国邀请中国当代艺术家去参展时,中国的当代艺术还处在一个微妙时期。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ldquo;现代艺术大展&rdquo;高潮之后,当代艺术陷入了低迷状态。少部分理论家与艺术家选择了出国,大多数人则只能留在家乡或工作之地,等待机遇的再次到来。那时来自西方展览的机会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更意味着极大的销售的可能。而作为世界三大艺术展览活动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8412.html 平价,艺术走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手段   艺术是走向大众还是停留在少数人的游戏中,已经成为当下艺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任何思想的衍生、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与精英时代文化艺术只考虑为贵族或小部分有权有钱阶层服务不同的是,在商业文明、科学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普通的民众正在取而代之成为文化服务、消费的主体,艺术领域也是如此。事实上,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从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逐步走出精神的&ldquo;象牙塔&rdquo;。正如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所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517/n451020.html 李苏桥:青年应当紧随时代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有两个必然:一,从展览到市场永远不可能指望一代人。二:不管资本、学术选择了哪代人,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只要活着都还只能干艺术。从近现代开始,当代艺术领域到当下还存在着三代人。第一代人就是近现代,如林风眠、赵无极之类;第二代人,就是改革开放后起来的那代人,比如罗中立、张晓刚、王广义之类;第三代人,就是现在所谓的青年艺术家。事实上,这三代人在今天艺术市场上都存在着,但是媒体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513/n449261.html 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的历史沿革与当下   世界三大艺术博览会之首的威尼斯双年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今年已经是第55届。在其近120年的历史中,威尼斯双年展从一个国家走向地域,最后被称为全球艺术的盛会,中间有曲折、不平凡的经历,也有勾心斗角、利益乃至文明冲突。而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重头戏,国家馆展则是双年展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威尼斯双年展备受瞩目、并被称为&ldquo;艺术奥林匹克&rdquo;的原因。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504/n445248.html 浅看艺术圈的青年热   2012年,是艺术市场低迷年,也是青年艺术家群体出场年:从CYAP&ldquo;引爆&rdquo;展、&ldquo;青年一百&rdquo;、&ldquo;未来展&rdquo;,再到尤伦斯的&ldquo;ON\OFF&rdquo;展,此起彼伏。而参与展览的艺术家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一时间青年艺术家也成为了人们热烈讨论的对象。按照当下的情况看,我们一般将出生于上世纪70、80或者90后的艺术家称为青年艺术家。他们的普遍特征是:市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17/n43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