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中国应该寻找一个西方的“卢芹斋”——谈中国文物的回归与保护(之五)   卢芹斋曾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卖至欧、美,包括 : 青铜器、古玉器、南北朝与隋、唐的佛像、唐三彩雕塑等等。他最出名的事件,是在1916至1917年间,将昭陵六骏中的&rdquo;飒露紫&rdquo;跟&rdquo;拳毛騧&rdquo;卖至美国,现存于宾州大学考古与人类博物馆。许多中国人视他为卖国贼,对他痛恨不已。卢芹斋在1950年曾试图为自己辩护。他说 : &quot;我出口的文物都是从市场上通过与别人竞标买来的;我卖到国外的文物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29/n515831.html 中国文物面临的重大危机并非文物外流——谈中国文物的回归与保护(之四)   一般人对价值的认定,是有价才有值,没有价就没有值。我们说宣德洒蓝钵多么珍贵是没用的;没有价钱来证明其珍贵,老百姓就会拿去喂鸡。任何东西要有价钱,必须要有市场,在市场中发生交易,价钱就被订出来了。所以文物要得到保护,归根结柢,就是要有市场,能反映出其价钱。除此之外,还不能忽视民间收藏家的功能。收藏家购藏文物,就为文物设定了价格。而且,收藏家买文物要花钱,自然会仔细研究文物的真伪与价值,于是有关文物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29/n515830.html 盗墓之风和出土文物市场无关——谈中国文物的回归与保护(之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处处盖房挖路,无意中发现了不少墓葬,南越王墓就是盖楼挖地基的时候被发现的。除此之外,沉寂了近三十年的盗墓活动也重新发作,因此确实有不少出土文物流到国外。有些中国人看到许多中国古物流到了海外,大感愤慨。认为有外国人收购,才造成中国盗墓的猖獗,其实这种看法可谓倒果为因。外国人来中国收买文物,在晚清才开始;而中国人盗墓起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不应该把盗墓的帐算到外国人头上。中国人过去盗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29/n515826.html 我们的收藏怎么陷入了险恶环境?——谈中国文物的回归与保护(之二)   以前的人定义文明,经常流于名词堆砌、不知所云。其实真正要了解文明,最好的方式是设想,假如没有文明,我们过的会是甚么样的生活? 野生动物的世界是没有文明的;因此看看野生动物的生活,就能了解没有文明的世界是甚么样子 。从许多动物影片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虽然极端美丽;但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所有动物来说,自然却是个可怕的地狱。即使贵为狮王、熊王&shy;,妻妾成群,一旦年老力衰,立刻会被年轻狮、熊逐出社群,除了自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29/n515814.html “国宝”的认知偏差——谈中国文物的回归与保护(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在经济上推动改革开放,文化上也试图重新建立与传统的联系。文革期间,中国传统文物被视为进步的障碍,遭到全面破坏、清除,民间收藏几成真空;随着经济起飞,中国民间收藏风气再起,开始大量自海外购回中国文物,导致其价格不断飞涨。清朝雍正、乾隆两代的官窑粉彩瓷器,80至90年价格大致涨了十倍,90年到2000年又涨了十倍 ! 2005年7月12日,一件元朝的青花瓷罐,上面绘有「鬼谷子下山」图,在伦敦以156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29/n515772.html 美感与艺术(五)   一般收藏家面对当代艺术,常常感觉「看不懂」;尤其是抽象作品,只见到线条、块体和颜色,不知道代表甚么意思。对于比较具象的作品,大家感觉比较看得懂,起码中间有大家常见的风景、人物、动物和静物等等。其实抽象的线条、颜色,或者具象的山、水、人物等等,都是艺术家使用的「语言」;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借着这些「语言」,来传输作者的理念、感觉或情绪,如果我们不知道艺术家想传达什么,就是没看懂。譬如,张晓刚先生画的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826/n501304_1.html 美感与艺术(四)   前面我们说过,艺术跟美是两回事。美就是好看,就是能让视觉愉快。许多天然的东西都很美,像蓝天、白云、雪山、瀑布,清澈的溪流,或者美丽的石头等等,能都让我们惊艳、赞叹;但没有人说,这些是艺术品。所以,经过人创造出来的,才能称之为艺术。不过,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随意涂鸦,不会被视为艺术。所以贡布里奇(E.H.Gombrich)的名著「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开头第一句话就说:『世上只有艺术家,而没有艺术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725/n483192.html 美感与艺术(三)   毕加索曾经说过 :『好的图画像诗,都是押韵的』。在图像上重复出现的形状,就是「韵」,韵的出现有规律,就称之为「韵律」。图11是距今4000至5300年间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陶罐,罐上波浪纹与并行线,都是「韵」,波浪纹与并行线重复出现,很有规律,因此韵律感很强。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627/n469226_1.html 美感与艺术(二)   上篇我们说过,人眼睛主要的作用,是判读周围环境的凶吉。如果眼睛看到的东西很乱,很难判读,那八成是凶兆,我们会因此觉得焦虑不安,就不愉快,当然就不觉得美。很多动物有&rdquo;拟态&rdquo;的本事,就是制造混淆,让它们的天敌或猎物难以把它们跟环境区别开来。因此,我们的视觉喜欢简明而容易辨识的图像,越简明,我们越觉得有美感。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531/n457117.html 收藏家谈美感与艺术(一)   美感与艺术,过去西方哲学家曾有许多探讨。像两千多年前的柏拉图(Plato)、十八世纪的康德(Kant)、十九世纪的黑格尔(Hegel)等等,都是美学理论的大师;不过以前的美学理论今天大部分都已被扬弃。过去西方的哲学家善于逻辑推理与数学演算,例如大哲学家笛卡儿(Descartes)同时也是解析几何的发明人;莱布尼兹(Leibniz)则与牛顿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哲学家这种理性分析的能力使得科学突飞猛进,造就了今天的科技奇迹;然而理性分析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508/n447178.html 从几件雕塑看中西艺术的分合   西洋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埃及到希腊、罗马,可谓一脉相传,留下的作品极多。撇开建筑艺术不谈,这段时期西方的绘画、浮雕与圆雕主要用于描绘神明、神话、帝王肖像与事迹,所以看起来相当「写实」。尤其希腊的雕塑,对人体表情、肌肉、骨骼的描绘,更达到了逼真的程度。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22/n43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