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戏剧人物画浅说   我国传统戏剧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多彩,有着广泛的观众。传统戏剧是上至皇室、下至民间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戏剧人物画也因此得以广泛发展与流传,不仅存在于纸本绘画上,更普及到瓷画、木雕、砖刻、民间剪纸、皮影、面塑、玩具等领域。   就正规的戏剧人物画而言,历史也很悠久,可以追塑到最早的汉代画像砖故事,就可能是戏剧剧情的翻刻,从可证的实例来说,现在故宫博物院的《宋杂剧演出图》就已是相当成熟之作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7/n997924.html 中国隐士文化精神   仕与隐的矛盾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一大困扰,由此矛盾产生的隐逸心态也随之盛行。其实,生长于中国名士身上的&quot;隐逸之风&quot;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他们或身归于山林,或朝野于庭而隐于内心。其实,隐逸之风之所以盛行,归根结底还是政治矛盾激化的原因。魏晋时期政局极不稳定,战乱导致生灵涂炭,士人的性命更是朝不保夕。这个战马嘶鸣的时代,也是名士与隐矛盾冲突表现得为强烈的时期。大一统王朝一去不复返 http://news.artron.net/20170803/n949006.html 2017年的清明节   放假了,三天时间,俗名清明小长假。一个人走出室外,漫步于荆河河畔,想理一理自己纷乱的心绪,因为最近的自己累了,一股身心间说不出的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么是耳目能详的诗句。又到清明,眼前又浮现出你们的音容笑貌,善良慈爱、触手可及,仿佛从未走远,一直就在身边。 http://news.artron.net/20170404/n920969.html 浅谈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中的绘画思想   晚明清初,画坛延续董其昌以来的绘画思想,以师古人代替师造化。如果说董其昌画构了一套符合文化趣味和审美理想的经典图式,四王两代人则通过精研董、巨及元四家的绘画。使董其昌确立的图式完美无缺。而后继者亦步亦趋,将绘画限制在狭小的形式空间内,使其丧失了发展的生命力。与四王同居清初画坛正统地位的恽南田,不为时习所囿,注重写生,这与他专精的画料有关。恽南田别具特色的&ldquo;恽派没骨花卉&rdquo;打开了 http://news.artron.net/20170222/n909889.html 风清气正的古典人文精神 一一书法学术研究   不跟风,不学时髦,自然心态,不计较名利得失,不为展览而创作,只为心中的传统文化追求和人文精神的耐之寻绎。因此,心性的塑造和文化品格的追求,成为其书法创作在当代书坛的重要价值所在。当我们在欣赏典范书法的时候,分明能感觉到一股潇洒畅快、玉树临风的正大气象向你扑来&hellip;&hellip;   当今,像很多人一样从楷书学起,半天摸不到头绪。第一次接触书法是颜真卿《多宝塔》,继而学习《麻姑仙坛记》、《郭 http://news.artron.net/20170215/n908166.html 我的情人节   我的理解,伴随一生相处不厌的,除了妻子(丈夫),还有一位情人,名叫书画艺术。 自从爱上艺术,虽然没有玫瑰、没有巧克力,没有礼物,没有红包,没有甜言蜜语或是海誓山盟,进入书斋,每天和&ldquo;情人&rdquo;在一起,每一天都如初见,总是充满新鲜感,总是有不断的愉悦与值得铭记的&ldquo;浪漫&rdquo;。   无论是落魄失意,还是春风得意,艺术总是不离不弃。她(他)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灵魂、陶冶灵魂、净化灵 http://news.artron.net/20170214/n908040.html 书法意象谱写了自然万象之美   用汉字展现出来,写下自然之美,意会自己的精神之美,自然的精神,主观的心灵,融为一体,谱写了一篇美的行迹&mdash;&mdash;书法。   大自然到处都是美的踪迹,书法家就是要用心去寻找美的踪迹。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现。中国的书法遍布名山大川,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所谓&quot;积健为雄&quot;,&quot;妙造自然&quot;,&quot;生气远出&quot;,&quot;真气弥满l&quot http://news.artron.net/20161009/n870784.html 中国汉字书法结体的丰富性   从书体结构,布置、位置、间架结构。也指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和组合,以及实画私虚白的布置(阴阳)--一-一&quot;结体&quot;。它除了追求点画的精严之外,更要求结体的柔美感意趣。因此,不同书体与不同书风的组合,形成了千姿万态的风貌。   书法,虽然不是具象的造型艺术,而是以美化汉字为的的意象艺术。它是把固有汉字塑造出具有特色、有情感,是书者在有限空间别出心裁地进行组合,从而能够达到和谐分割本领。书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2/n859198.html 晚清文人清居生活文化百科   魏晋六朝,中国以山水诗为先导的士大夫文化勃然兴起。魏晋文化晚唐士子吸收,经苏轼等文客大力倡导,北宋掀起了文人画的浪潮,从此,奠定了士大夫文化的地位。文人对绘画的审美扩大到园林、居室、器用、造物艺术表现出与诗词,绘画一致的品调,品鉴、收藏蔚成风气。经元而至明清,终于形成包括园林、诗文、绘画、品茗、饮酒、抚琴、对弈、游历、收藏、品鉴在内的庞大而完整的士大夫的文化体系。   江南,由其江浙一带,晚明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815/n856767.html 读孙过庭《书谱》有感   《书谱》是儒家思想的主线,是初唐艺术为政教服务主导风气在书坛的反响。唐武后垂拱三年(687年),孙过庭著《书谱》凡四千六百余言。诠释了汉魏以来典范书家的书风和书法源流,阐述了各体书法用笔,布局的要领和形式规律,以较重篇幅和切身体会,阐述了书法创作的诸多要素和书法形象化的审美。被后人认为孙过庭著&ldquo;谱&rdquo;为准则范式。《书谱》中,孙过庭发扬继承孔子&ldquo;依于仁,志于道,游于艺&rdq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115/n534525_1.html 风水与山水画   传统的&ldquo;风水&rdquo;是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种古代的学说虽然混杂某些迷信色彩,但是,它具有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天文、宗教、建筑诸方面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风水学与营造学,造园学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的三大支柱。以科学态度搜索&ldquo;风水&rdquo;,对阐明我国传统理论有所裨益。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很受山水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107/n530701.html 简析当今中国书法流派   中国书法已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中国书法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三千多年而不变,这是世界上任何以文字为基础的书写艺术中仅有的,是书写艺术,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从最早的文字&mdash;&mdash;甲骨文开始,发展为金文、战国文字(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论字体如何变化,都体现了中国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因此,中国书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905/n506020.html 镜游园林,艺术遐想   在经济富庶,文化昌明华夏大地上由此遐思,中国士大夫的营造园林艺术思想和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造园之&quot;道&quot;是自然之道,而非人工有意的&quot;式&quot;,即以自然山水为园林景观的母本,以老庄自然观为圭臬,表现艺术思想,深刻丰富,蔚为大观,人巧藏天工,要如&quot;天造地设&quot;,&quot;园地唯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820/n493366.html 徐渭的艺术浪漫情怀   徐渭是一位颇有判逆精神的人物,晚明个性解放思想渐渐在徐渭身上初露端倪。故其诗文书画中无一不充满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其天才绝伦、诗、文、书画、戏曲、无一不精,并以书画表现桀骜不驯之精神。中国艺术发展至明代中后期出现了重要的历史转折。从城市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大批的巿民阶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阳明心学的兴起,催醒了人们的民主意识、个性意识,思想界如李贽、袁宏道等人,呼唤个性解放社会审美产生裂变。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801/n486632.html 书法艺术审美范畴“神化”喻义论   书法审美讲究变化。万物在变化,日月星辰运行变化,寒署昼夜代迁相继,风雷云雨聚散,山岳河海流峙,此天地间之变化。而高士行吟长啸,美人舞袖流昐,喜怒哀乐,或喜或悲、或歌或泣,此人情之变化。书法从天地万物间觅取意象,也贵乎变态无穷,变化莫测。(丁文隽《书法精论》)&quot;书亦必善于变化乃能尽万有之妙象,夺造化之神工。&quot;孙过庭说:&quot;数画并起,其形各异,众点起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725/n48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