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艺术号·专栏 | 陈明:开放与变革下的新传统 ——中国现代水墨创作40年 摘要:现代水墨的产生与发展,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艺术思想涌动、水墨创作活跃的背景下,对于传统中国画的质疑和变革,成为引人注目的部分,并由此带来语言、风格和观念上的探索与变化。这种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体现出开放的精神和变革的思想,并在全球化的场域中,使现代水墨逐渐成为彰显中国文化立场和现代精神的文化表征与精神符号之一。吴冠中作品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形成,总会伴随着有其理论的争论,而争论的形成则往往 https://news.artron.net/20210225/n1092087.html 艺术号·专栏 | 陈明:以新化古——刍论叶浅予的舞蹈戏曲人物画 叶浅予先生从创作《王先生》的漫画开始在人物绘画上崭露头角,并以此初步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1943年,他到印度写生,留下了很多人物写生作品,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叶浅予开始进行国画人物创作。叶浅予并无正式拜师学习中国画的经历,但从早期的漫画创作,到后来的舞蹈国画人物,叶浅予在人物画探索中将现代绘画(包括漫画)的技巧融入传统国画的勾画点染之中,将现代人的审美特征融入水墨画创作中,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 https://news.artron.net/20210225/n1092129.html 艺术号·专栏 | 陈明:反向与超越 ——世界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下的新中国十七年油画探索 20世纪中叶,正值世界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全盛期,现代主义思潮席卷全球,后现代主义思潮也业已出现。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E.H.Gombrich,TheStoryofArt)中把最后一章第一节命名为“现代主义的胜利”,理由也在于此。[1]20世纪中叶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不但在艺术语言上不断推翻前辈,而且在形式上也开始了摆脱架上绘画的探索,现实主义艺术早已成为昨日黄花。然而在新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 https://news.artron.net/20210225/n1092089.html 艺术号·专栏 | 陈明:简论石鲁绘画的色墨体系特征 【内容提要】石鲁早期绘画具有写实主义的倾向,在创作上力图将传统笔墨语言和相对写实的造型与色彩相融合。这一特征尤其体现在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物画作品中。相对于其早期绘画,石鲁中晚期绘画在色墨上摆脱了写实的束缚,更具有强烈的精神性特征,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色墨创作体系。这一方面体现出石鲁绘画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个人遭际导致的精神状态的突变。作为新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画家,石鲁绘画中所 https://news.artron.net/20210225/n1092090.html 陈明VS任旭:“黄山会议”始末 油画艺术的春天是如何到来的?   &ldquo;这个会议在黄山召开,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rdquo;   已经87岁的鲍加老先生回忆30多年前的油画艺术讨论会时说,&ldquo;1985年4月,那个时候正是皖南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每天早晨,驻会宾馆的每个房间里都会放上一簇映山红。6天的会议中,参会者天天都在讨论油画问题,各种思想观念得到相互的碰撞和激励。这是很值得怀念的。&rdquo;当时的鲍加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分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负 https://news.artron.net/20190923/n1061239.html 陈明:技巧之道 ——陈明、郑庆余对谈录   陈(陈明):我记得你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创作以人物画为主,画了好几年,后来转向了动物。   郑(郑庆余):对,现在人物、动物、花卉、景物&hellip;&hellip;什么都画!   陈:我今天看到的《异度》这个系列,还是延续了早期的一些创作风格。   郑:《异度》这一系列大多是四五年前的作品,也有两幅是去年(2018年)画的。 https://news.artron.net/20190808/n1058038.html 陈明:大潮起头 艺文灿烂——读“打开的窗口是美丽的”深圳美术作品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特区城市,深圳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言而喻。从其诞生的第一天开始,深圳的发展就和中国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   在40年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中,深圳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改革开放的历史实可谓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缩影,而其中所蕴含的开拓精神与胆魄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一种进取的象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文艺创作的繁荣,也为深圳美术的崛起提供了绝佳的 https://news.artron.net/20190807/n1057962.html 陈明:从博物馆美术展览看阿根廷的展览体制与批评机制   阿根廷的博物馆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比如自然博物馆(比如世界最大的动物标本博物馆拉普拉塔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美术博物馆,大学博物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有10座博物馆),等等。其中,美术博物馆和美术馆遍布全国各地,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北部的科尔多瓦、萨尔塔到南部,都有类型各异、大小不一的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其中,有综合性的艺术博物馆,也有专项的特色艺术博物馆。在布市大约就有10余家大型 https://news.artron.net/20190724/n1057060.html 陈明:政治喻言与社会镜像——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德国区)中的影像艺术观看侧记   与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相比,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以下简称&ldquo;文献展&rdquo;)的影像艺术更多地关注了社会和政治,较之越来越商业化的威尼斯双年展,文献展延续了一贯的深刻和严肃&mdash;&mdash;这与德国人的性格是相称的。在&ldquo;以雅典为鉴&rdquo;的主题下,本届文献展的影像艺术似乎并没有向&ldquo;经典&rdquo;致敬的意思,反而凸显出深刻而尖锐的反思性质,而这种反思与政治、社会息息 https://news.artron.net/20171220/n976028.html 陈明:这是当代艺术吗?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观察   5月11日,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ldquo;中国馆&rdquo;如期开幕。&ldquo;中国馆&rdquo;以&ldquo;不息&rdquo;的主题来呼应本届双年展的总主题&ldquo;艺术万岁&rdquo;。据策展人邱志杰介绍,之所以采用&ldquo;不息&rdquo;的主题,是因为&ldquo;中国人是不相信&lsquo;不朽的&rsquo;,只相信&lsquo;不息的&rsquo;&rdquo;,&ldquo;我要带去的不是&lsquo;中国当 http://exhibit.artron.net/20170607/n936121.html 论周韶华艺术作品的空间   在当代水墨画家中,周韶华以&ldquo;横向移植&ldquo;、&rdquo;隔代遗传&rdquo;的方法论,以&ldquo;全方位观照&rdquo;的魄力,打通古今,开创出一代水墨新风而成为一代大家。周韶华的开阔心胸和艺术学养,支撑着他将眼中所见,心中所识,手中所作的万象,幻化为无穷无尽的艺术形象。他的艺术途径归结于一点,即:得天地之道、人文之助,饱览天地大观,开辟水墨画发展的全新的艺术主题和艺术符号,探索全 http://news.artron.net/20170531/n934294.html 中国古代历史画的创作风格与审美观念   目前可见之最早古代历史画以秦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为代表。在两汉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可见到表现历史事件的画作,比如汉代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孔子见老子》,这样的题材在两汉时期十分常见。对此题材的重视,反映出汉代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而这一观念在此后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和丰富。儒家学术非常重视政治教化,即通过艺术的手段,达到所谓&ldquo;克己复礼&rdquo;&ldquo;忠恕&rdquo;& http://news.artron.net/20170505/n928654.html 溥心畬渡台后绘画之风格及其传承   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溥心畬是一位颇为独特的传统大家。他的贵族出身和绘画风格,在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显得不合时宜,但却以其因其恪守传统及坚守文人格调在20世纪美术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溥心畬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生于清光绪22年7月(1896年8月)。作为清末重臣恭亲王奕忻的孙子,溥儒的生活注定不同凡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自幼就能接触名家书画,弱冠之年,便打下良好的诗文书画 http://news.artron.net/20170419/n924885.html 历史之后的历史 台湾美术的发展与变迁   历史变幻莫测,但又无法更改。如果时间提前到二十年前,那么,在大陆举办一个百年的台湾艺术家作品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今天,囊括百余位台湾艺术家作品的《美丽台湾&mdash;&mdash;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1911-2011)》在大陆成功举办了,为台湾美术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增添了一个新的注脚。 http://news.artron.net/20170317/n916377.html 图像的选择与阐释——艺术史书写如何面对图像化的时代   图像化时代的艺术史书写,至少面临两个问题:一、如何选择图像?二、如何阐释图像?图像构成当代艺术史书写的重要内容,但在这些碎片化和纷乱的图像中,选择哪些图像,需要艺术史家去甄别和判断,这就牵涉到他自身的艺术观念和思考了。在图像化时代,图像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文字的势力大大减弱,无所不在的图像改变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图像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提高了。然而,   艺术史家在撰写艺术史时,不可能只是依靠图像来 http://news.artron.net/20170317/n91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