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去了韩五洲的家乡,并写了篇游记   韩五洲曾与我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他一直以来做作品的方式都是建立在家乡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想要弄清楚韩五洲的作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他的出生地。   五洲的河南老家和我的河北老家相距60多公里,都是太行山下的村子,这两年他频繁往返于北京和老家之间,是因为他在做一件长期的作品,就是给村子里的老人拍肖像,然后在北京冲洗后再给老人送回去;还有一件事是每年秋天农忙结束后他要回去陪母亲走山拜庙。虽然我们相隔不远,但 https://news.artron.net/20171222/n976491.html 绵绵若存,走岷江(第一回)   自然中的时间是被空间化的时间,脱离了空间的时间毫无意义。当时间从客观的定量维度转化到主观的感性层面,时间不仅有了强大的外扩张力,而且还有了延展的活力。时间,便是我们面对自然的重要媒介。   河流在我看来是时间的&ldquo;实体&rdquo;,从无到有,将生命延续下去,就像我在项目概述中所说的那样:河流作为生命的根源,正如&ldquo;绵绵若存&rdquo;的解释一样,在创造繁衍的运动中不勤不惰,稳定持久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526/n840552.html 写给《爱》   在2015年众多个展中《爱》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种感觉像是我们试图对于某一点要做更好解释的话,就需要走过一些野性更强的地带,去探寻那些不能共享的价值一样,使人心绪不宁。   闫冰的在场是安静的,以至于让我们感觉他只是专注于自身和他熟悉的一切,但忽视或轻视超出我们感受能力之外的东西,生活体验会贫乏得多。&ldquo;爱&rdquo;这个主题最起码表明了闫冰对本能的尊重,这种尊重使我们需要将个体与社会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131/n814921.html “一轮红日” 刘成瑞的行为作品及其他   二十世纪初,欧洲未来派画家的表演影射了行为艺术的产生,未来派画家推崇&ldquo;行动&rdquo;、&ldquo;变化&rdquo;和&ldquo;从周围环境中找出构成要素&rdquo;的艺术观念,尽管他们对于这样的观念并未有清晰的解释,但他们坚信行为表演是迫使观众关注他们的最直接方式。正是这个原因,行为艺术的出发点便是无规律可循。艺术家们在自由开放并且有着无尽变数的环境中,将自己的作品直接展现给观众。所以行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0829/n774785.html 在“他者化”中建构自我   &ldquo;自我的他者化&rdquo;在近些年来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种现象,这种状态越来越成为我们周遭的常态,在文艺行业里经常会出现为展览而创作、为发表而写作、为获奖而参与的被动行为。&ldquo;他者化&rdquo;的日趋严重使我们经常感到焦虑,焦虑之处正是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ldquo;人的存在&rdquo;的特征。&ldquo;自我&rdquo;的反抗使我经常会考虑艺术创作究竟应不应该去关照他者的意愿?在&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0701/n76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