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王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国宝之路   北宋天才青年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巨作、碧翠相间、蓝绿辉映辉煌的《千里江山图》马上就要隆重登场,同时一起出场的还有以这件作品为中心历代青绿山水画。王希孟最近在网上的火爆程度,几乎要赶上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了。我怎么看这件作品?直接了当地回答吧:明末清初贵为保和殿大学士、大藏家梁清标在明末清初战乱和社会动荡之际、通过把握住了大量书画作品从明代藏家中流出、损坏之际,奇迹般地将一些过手的书画残片, https://news.artron.net/20171023/n963061.html 豁然开朗的人生转折:《青海长云》   著名油画家朱乃正先生(1935-2013)一生当中重要的作品之一《青海长云》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更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一方面代言了青海,另一方面代言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精神。如果我们回头看朱乃正老师一生当中所创作过的几件重要的作品的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整地从青海走向北京,以他的艺术使青海的山河成为当代中国的代言。《青海长云》是乃正师在1980年刚刚离开青海但又不能忘怀于青海的作品,这件作品 http://news.artron.net/20160903/n864142.html 是批评家还是亲友喝彩队   几年前我便开始观察到在京城的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开幕式上,少不了的身影是批评家和策展人。每到开各种研讨会时(如果也可以叫研讨会的话)批评家大多是言之无物,发言主题不是玄之又玄云天雾地的空谈,便是纠结在自己和办展的艺术家的交情。以往偶尔一回国被拉去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时感到严格而论,很少有合格的讨论会,而那些标榜着&ldquo;国际讨论会&rdquo;的活动也不过是拉来一两个外籍人士撑台面而已。如今相对常住北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6/n861258.html 思索美术机构学术的逆淘汰   一个没有特定学术取向的美术馆只不过是一个盈利或非盈利的展览机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当下中国,美术馆之花四处开放;在过去的五年里,大约有4000多家有相当规模的美术馆在中国大地上一一矗立起来。然而对学术的关注并未能同步跟上、反而越来越弱,以至于几乎走到了危险的临界线。虽然几乎每个展览都有策展人,都有学术主持,也有一些文献辑录和当代美术史编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却严重缺席。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5/n860814.html 当代架上绘画不是炫技更不是演戏   当代架上绘画不但不衰不竭,相反有着卷土重来的势头。不要以为经过学前班、受过美院严格训练的人的好日子又来了;当代架上绘画看的不是技巧炫耀和展示,而是靠以精湛的手法描绘出自己独特的、发自心灵的娓娓言谈。(笔者注:精湛不是精细、也不是精确)。   得到这个体会是因为这两天参与了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课程的第一天结束后,大家感慨很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506/n835811.html 批评家还是亲友喝彩队?   几年前我便开始观察到在京城的大大小小的艺术展览开幕式上,少不了的身影是批评家和策展人。每到开各种研讨会时(如果也可以叫研讨会的话)批评家大多是言之无物,发言主题不是玄之又玄云天雾地的空谈,便是纠结在自己和办展的艺术家的交情。以往偶尔一回国被拉去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时感到严格而论,很少有合格的讨论会,而那些标榜着&ldquo;国际讨论会&rdquo;的活动也不过是拉来一两个外籍人士撑台面而已。如今相对常住北 http://comment.artron.net/20150713/n793116.html 思索美术机构学术的逆淘汰   近几年,各种规格的美术馆在全国遍地开花,人们喜闻乐见美术气氛活跃的同时,美术馆自身的学术逆淘汰现象却不同程度地在各地上演。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公司等按以往的美术职能所划分的格局一再被打破,大家都在相互跨界中寻求新的、更有效的生存方式。作为由大学教授华丽转身成为美术馆管理行政长官的学者,曹星原对当前国内的各类美术机构的跨界感到了深深的忧虑,在她看来,美术馆越来越多地沦为 http://huadong.artron.net/20150629/n75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