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雅昌专栏|罗怡对话Depot所属馆长伊娜·克拉森:对仓库的颠覆,对展示的颠覆 (本文于2022年6月23日以《独家专访Depot馆长伊娜·克拉森:艺术世界里的权力女性》为标题首发于VOGUE,由作者罗怡女士授权发布于雅昌罗怡专栏专栏名为“美术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女性力量正在辐射于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聚焦艺术领域,今年艺术界指标性展览威尼斯双年展由女性策展人选择了85%以上女性参展艺术家,此“激进”策略是推动了女性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或是相左,尚待时日评论。不过,我们从艺术界举足轻重 https://news.artron.net/20220627/n1111281.html 雅昌专栏|罗怡怀念余德耀先生:让我们谈谈艺术吧 3月19日一早,看到米董的微信:“心里永存的,是你信望爱的艺术人生”。不禁愕然。和癌症斗争好几年来,余先生还是走了吗?我默默翻到余先生自己的微信,信息停留在去年的10月,“回头已是当年照”,余先生自己品评一张自己年青时候的合影,我默默为余先生点了个赞,给夸赞老公“好帅”的米董一个拥抱。眼泪夺眶而出。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要走的,可是,既然每一次大难关都被他那样一笑一笑而过,怎么这次就……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 https://news.artron.net/20220325/n1108165.html 雅昌专栏|罗怡:越来越贵,越来越专——2021年美术馆人好书盘点(国际篇) 文|罗怡相关阅读:罗怡:2021年美术馆人好书盘点(国内篇)最近因为协助一中国艺术家海外出书,多方联系,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海外艺术出版系统疫情后的几番变化。简单的说,艺术图书的出版大趋势早就是专业化、高端化、委托定制化。经过2019、2020年的疫情期调整、沉淀,一些独立艺术出版社被大集团收于囊中,出版环境更加商业。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年的国际版选择比去年要更多、更好也更贵。如果国内版是针对美术馆工作者这一小工种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29/n1106847.html 雅昌专栏|罗怡:2021年美术馆人好书盘点(国内篇) 文|罗怡(原标题:美术馆人全技能培训清单——2021年美术馆人好书盘点)又是一年度回望的时间。今年读到了一些很好的艺术出版物。诗一般的艺术家自述如巴尔蒂斯的《向着少女与光》,世界上最勤快最著名策展人小汉斯与19位艺术建筑大家厚厚的访问集,还有贝尔廷主编主写的现代艺术教程,均不可说不重要。不过这里如同往年,提供的是一份供美术馆相关从业人员参考的书单,涉及策展、收藏、展陈、研究、教育、建筑、数字时代等方方面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24/n1106645.html 雅昌专栏|罗怡:NFT艺术,元宇宙的狂欢 文:罗怡(本文首发于VOGUE,文章作者授权转载至雅昌专栏)时尚界本季最热,NFT无疑。年初那些质疑虚拟奢侈品并没有真正实用性的声音,如今应该彻底消失了。Z世代(1997后生人)冲进LV的Louisgame,选一个皮肤,在LOGO丛林或都市游荡,最终目标是找到今年3月11日刚拍出了史上第三在世艺术家高价的数字创作者Beeple的10个NFTART(另外两位是大卫霍克尼和杰夫昆斯)。Gucci的NFT电影,JACBO的NFT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24/n1106646.html 专栏|罗怡:跟随书本去旅行——2020最值得美术馆人读的书之一(国内版) 编者按:2020是我超过15年的美术馆职业生涯中,唯一没有出国的年份。我相信对于很多同行来说也同样如此。因此,这一年推荐的书,似乎可以将我带到旧日的旅行时光。可以预见,新的一年国内的艺术图书出版会更为分散,很多非艺术侧重的出版社都开始出现高质量的艺术书——或者与书号资源越来越紧缺有关。不局限于纯理论与流行化两级,呈现出相当丰厚的面貌。无论美术馆时代是不是到了,美术馆研究相关的图书,肉眼可感持续增加出版量 https://news.artron.net/20210219/n1091770.html 专栏|罗怡:从顶级馆长养成到顶级美术馆标准——2020最值得美术馆人读的书(外版) 编者按:我常常说,读书永远不晚,且是最便宜、最高产的投资。在艺术项目的创新和远见被商业越来越多地变形应用甚至疯狂抄袭的年代,我突然发现,今年推荐的新书,意外都从不同角度展示着艺术行业人事物精英化的高标准。对泛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设计、广告、活动、地产、规划、旅游等等内容策划部门也颇为有效——如您足够敏感。2020年无疑是非常特殊年份。对艺术机构的工作者来说,在这个高度仰赖人与人交流的行业,更是全面 https://news.artron.net/20210210/n1091640.html 罗怡:世界是平的——感受2019国际国内展事   相比2018年,2019年我的观展足迹可谓贫乏。以北京为营地,路线大致是上海-深圳-台北-香港-深圳-上海-乌镇-巴塞尔-苏黎世-威尼斯-伦敦-上海-上海-苏州-深圳-武汉,一年中去了三次上海,三次深圳,尤其是上海,翻看整年照片历程,自己也吃了一惊。匆匆一瞥,2019为了看展我花了更多的打车费&mdash;&mdash;因为相对以前的中心集中状态,更多的事情发生地似乎变偏远了;看到了更多地区和族裔的艺术家&mdash;&mdash; https://news.artron.net/20200113/n1069109.html 罗怡:2018值得美术馆借鉴的机构好展(国外篇)   2018我的主要艺术参访路径是以北京为中心,大致观展经历主要在昆明-里斯本-波尔图-香港-顺化-波士顿-纽约-上海-杭州-深圳&mdash;巴黎-里昂-柏林-武汉等一些城市,国际方面,闭眼马上闪回的是:波尔图的拉维斯现代艺术馆美丽的公共艺术后花园,DIA的极简主义艺术展厅中所得到的心灵净化,MoMA在展出自己的理事、著名藏家Agnes Gund的收藏时所采用的方式,巴黎当代美术馆对赵无极的解读,波士顿当代艺术馆在展出独立 https://news.artron.net/20190122/n1043174.html 罗怡:2018值得美术馆借鉴的机构好展(国内篇)   2018我的主要艺术参访路径是以北京为中心,大致观展经历主要在昆明-里斯本-波尔图-香港-顺化-波士顿-纽约-上海-杭州-深圳&mdash;巴黎-里昂-柏林-武汉等一些城市,上海作为近年圈中热议&ldquo;艺术中心转移&rdquo;的目的地,更是让我多次造访。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长期研究者和参与者,这里提供一份2018年我个人观展体验中最具启发性的10个展览。其实今年国内好展层出,很多都印象深刻,龙美术馆的杨福东 https://news.artron.net/20190121/n1043026.html 罗怡:2018艺术机构从业者可读10书   罗怡女士2004年曾是中国也许发行量最大的席殊书屋会员杂志《好书》的执行主编,在她二十年从业经历中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艺术类型的图书出版,她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着海量购书与阅读的习惯,熟悉的人称她上书店为&ldquo;厢式购买&rdquo;。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在所有的成本投入中,书是最小投资,也是最大投资。小是因为便宜,大是因为时间。这一份榜单虽然是她的阅读私体验,毋宁说是为艺术专业人士尤其是艺术机构从业者 https://news.artron.net/20181228/n1040095.html 罗怡:博物馆发展史上黑暗的一天——从巴西国博大火浅谈博物馆安全管理   2018年9月2号,巴西国家博物馆持续整晚的大火,初步预估馆内藏品超过90%毁于一旦,刚刚庆祝了自己200岁生日的巴西国博,不仅酿成整个巴西整个南美整个世界文化历史上的悲剧,相信也将世界上所有博物馆人--所有热爱文化与历史的人的心丢在了火中烧了一遍。越在网上找寻相关信息,越觉得这不仅是一出悲剧,更是一出荒诞剧,在我把电脑摔掉前,且容我从博物馆专业从业人员的角度吐吐槽。   从目前综合掌握的网络新闻资料看,灾 https://news.artron.net/20180907/n1021984.html 罗怡:文献何为 ——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展览文献区看学术反刍在超级链接博物馆时代的重要意义   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是&ldquo;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rdquo;&mdash;&mdash;&ldquo;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通路,新公众&rdquo;。这个题目如果换在两年前的中国,或者在博物馆业略显疲态的欧美,我会用最大的热情拥抱它。但在目前被声光电充满的中国展览&ldquo;市面&rdquo;上,在&ldquo;超级链接&rdquo;的很多形式上追欧赶美的中国看待这个问题(比如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18/n1001898.html 艺术在开放   波士顿的春天来得比北京迟,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北京快要立夏,波士顿美术馆日本庭院的樱花才刚刚盛放,探到美术馆行道厅窗前。一件件玻璃艺术精品,陈列在这因势就景的玻璃窗展架上,恰似窗外樱树上结出的果实。 https://news.artron.net/20180510/n1000848.html “讲人话”——美术馆叙事的基石   上周末,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场&ldquo;一个人的艺术史&mdash;&mdash;方力钧个展&rdquo;的特别导览会,导览人是艺术家方力钧本人,参与的主体是非业内的观众。导览中,观众循着展览安排的故事线,在方力钧一贯生动活泼的讲述风格下展开。作为一个坚定不移地推动博物馆&ldquo;通达性&rdquo;的博物馆研究者,这样的场面想想也挺感动!不久前的展览开幕晚宴,我曾很激动的对方力钧先生说:&ld https://news.artron.net/20171130/n97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