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9月16日北京开启 21场分论坛聚焦“Terms”   2016年8月30日,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央美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办方向媒体公布:经过中国艺术史学会筹委会多年的努力,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由国际艺术史学会(CIHA)、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十四届(2016)世界艺术史大会定于2016年9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筹委会主任邵大箴、大会副主任秘书长朱青生、大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0/n862615.html 范白丁: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二十一分会场主题“多元与世界”   本分会场主题词为&ldquo;多元与世界&rdquo;,其英文表述&quot;Connecting Art Histories and World Art&quot;则更为明确地指出了我们的初衷与愿望。所选论文也都围绕&ldquo;艺术史、媒介和再现:面向一种后全球化经典?&rdquo;这样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   全球化无论在艺术史领域还是历史学领域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近年来用全球化视角考察史学问题的潮流却丝毫没有衰退,反有逐渐升温之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9/n862286.html 刘平: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二十分会场主题“专业与美育”   以&ldquo;专业与美育&rdquo;为主题的20分会,试图讨论艺术教育发展中的变革,讨论不同传统的交汇与差异,以及各自在其艺术教育中的差异如何导致进一步差异的产生、强化或消弥。截稿日为止,本分会共收到投稿30余份,投稿学者来自阿根廷、巴西、德国、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智利、中国等国家。各位学者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艺术教育的历史研究、艺术教育在他文化进入时或特殊社会境遇中的变革。   对于艺术教育在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9/n862281.html 戴丹: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九分会场主题“审美与艺术史”   19分会场的主题是&ldquo;美的历史VS.艺术史&rdquo;。本分会场主要关注美的概念与艺术史,美学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有关艺术地位以及图像、历史、文化、国家认同、族群认同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诸多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艺术史,作为一门大学学科,最早在19世纪的德语国家被建立起来,其建立过程与美学紧密相关。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Alexander Baumgarten)最早提出了美学概念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9/n862272.html 黄冰: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八分会场主题“媒体与视觉”   这个时代媒介技术的革新最好放在宏观艺术史的背景下去理解,而艺术史本身也是一部媒介史。在油画发明前,视觉的精确表达方式、传播方式或者说保留方式相对有限,当油画等架上绘画发明以后,油画某种程度上成了最便捷、有效、精美的视觉表达和遗存方式。今天的人要还原15世纪至照相术发明前的视觉生态,包括当时的服装,饮食,舞蹈等生活方式,最直观的便是通过画作,比如说油画、版画、教堂里的天顶画、石版画等当时传统的静态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1/n863188.html 张晨: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七分会场主题“展示”   展示,作为现代艺术史学的重要命题,不只关乎艺术品的陈设与展览的历史,它让我们重新梳理展示在艺术史进程中的结构性作用,重新思考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社会能量。   艺术展示在过去的5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博物馆不再仅仅是艺术品的库房加展厅,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缪思栖息地,正在变成艺术自我颠覆和自我生成之所,它似乎已然变身成为一个剧院、电影院、教室、车间、议会和广场的综合体。同样,展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1/n863189.html 马学东: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六分会场主题“商品与市场”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阿比&middot;瓦尔堡曾经说过:&ldquo;艺术品市场可以被理解成&lsquo;图像的交通工具&rsquo;&rdquo;。这句话充分体现出艺术品市场作为东西方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的艺术思维逻辑,不同的图像学模式之间彼此产生交流与互动、认知和理解的特殊载体的作用。无论面对政治形势变化还是社会形态的更迭,艺术品市场自身场域的根本发展动力来自于人类对于价值的渴望和不懈追求。在全球化背景下,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9/n861903.html 胡隽: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五分会场主题“误解与曲用”   十五分会场讨论的两个术语分别是&ldquo;Creative&rdquo;、&ldquo;Misunderstanding&rdquo;,中文译成&ldquo;误解与曲用&rdquo;。不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中,&ldquo;误解&rdquo;通常都带有负面的意义,而&ldquo;创造性&rdquo;则完全是一个正面的词,中文把它译成&ldquo;曲用&rdquo;,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是为了强调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意义,重点是在一种貌似特殊的将错就错的创造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0/n862292.html 梁舒涵: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四分会场“他者与异域”   先从分会国际主席曲培醇(Petra ten-Doesschate Chu)的家庭说起。她是荷兰人,正宗的金发碧眼,早年求学法兰西,后漂洋过海到美利坚,获得了哥大艺术史博士学位,也获得了与中国人,麻省理工博士曲先生的爱情,此后长居新泽西,执教西东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四十余载,以研究19世纪欧洲艺术史见长。加上他们土生土长的美国儿女,美、中、欧文化就这样其乐融融地汇合在一起了。就拿她家的日常饮食来说,餐桌上筷子与 http://news.artron.net/20160829/n862296.html 刘晨: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三分会场主题“传播与接受”   &ldquo;传播与接受&rdquo;这一话题的探讨由来已久。当艺术及艺术概念在A、B两个文化之间传播时,A文化中经传播的内容在被B文化接受之前,经常遭遇B基于自身文化语境而形成的种种偏见和过滤。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艺术和艺术概念原本的兴趣范式未必能得到保留。   在本次分会中,我们基于对上述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互补关系的关注,提出要强调艺术及艺术概念跨文化传播和接受的整个过程,也即不同的传播模式和途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0/n862297.html 黄小峰: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二分会场主题“园林与庭院”   作为以&ldquo;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rdquo;为总主题的本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第12分会场,&ldquo;园林与庭院&rdquo;(Garden and Courtyard)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在大会总主题的映射之下,又呈现出新的色彩。说它&ldquo;老&rdquo;,是因为园林研究早已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园林研究大体上都属于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方法。说它&ldq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0/n862302.html 滕宇宁: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一分会场主题“风景与奇观”   &ldquo;风景&rdquo;本是艺术史学科中最为经典的命题之一,将现实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精神领域的思维加工叠置,呈现物质世界被观看、感知、理解、改造直至被解释的过程。传统图像研究将风景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类型,通过研究地上景观的视觉传达,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指向与文化意涵。而今随着艺术史研究领域的拓展,风景问题已超越了对于图像本身的文化读解。特别是全球城市化进程带来新型的城市景观及其复杂的多样化呈现,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0/n862314.html 向在荣: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分会场主题“性别与妇女”   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十组&ldquo;性别与妇女&rdquo;将从本届世界艺术史大会&ldquo;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和艺术史&rdquo;主题出发,探讨性别差异与艺术创作和艺术史书写之间的紧密关系,着重探究&ldquo;女性主义&rdquo;、&ldquo;性别研究&rdquo;和&ldquo;酷儿理论&rdquo;这些由性别问题孕育而生,致力于研究差异性和促进多元性并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批评理论和概念给艺术创作和艺 http://news.artron.net/20160830/n862322.html 宁卓涛: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九分会场主题“独立与超脱”   第九组分会主题为独立与超脱。从主题上可以感觉到本组对艺术史研究、成果和既定规范的ʺ挑战ʺ。本组相对尽可能地采取淡化针对艺术史学科问题讨论的方式,尝试性地避免把会议引向对某一课题或一结论进行的讨论。通过本次大会,我们试图进行的是一种ʺ篡改ʺ规则与规范的尝试, 试图去探讨一个关于如何集合来自不同个体和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史研究。这个尝试不完全体现在发言者的发言内容中,它更多的是融入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整 http://news.artron.net/20160818/n858511.html 郑艳:第三十四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八分会场主题“禁忌与教化”   世界艺术史大会第八分会&mdash;&mdash;&ldquo;禁忌与教化&rdquo;着重研究&ldquo;艺术与权力&rdquo;的关系,讨论艺术被各种政治与宗教权威所使用和利用的情况及其后果。作为强势的权力将艺术作为禁忌和宣传的手段,这里的权力可以是影响(如宗教),又可能是强制(如政权宣传),以及人类本身对艺术的某种习俗的运用(如传统禁忌)。宣传(传播)和教育(教化、传教)有时又被看作艺术的两个不同功能。出于宗教和 http://news.artron.net/20160818/n85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