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雅昌专稿 | 朱海:用绘画铭刻时间 时间,是我们走进朱海艺术世界的一个关键词,在朱海的创作中有两个十年至关重要。第一个十年从2002年到2013年,2002年开始,朱海确立“心眼”系列作品,在今后的十年时间中,逐渐成为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直到2013年,朱海开始寻求转变,创作也从“心眼”系列转向了玻璃体系列的创作;第二个十年从2006年到2016年,2006年对于朱海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获得了“罗中立奖学金”,同年他的第一个个展“心眼—朱海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8/n1106447.html 雅昌专稿 | 2021 策展人们的变与不变 【编者按】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之后,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策展人们来说,2021年无疑是充满考验的一年,由于疫情的未知,展览也充满了未知数,既有的工作计划可能随时被打乱,也有可能同一时间面临几场展览举办而分身无术,可能展览准备了很久,最终被取消了,亦或者所有工作都做了,展览无法布展、开幕等等,这些都是面临的具体问题,但从2021年策展人们的工作梳理中,我们发现他们依然坚守在自己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8/n1106387.html 雅昌专稿 | 唐勇& 张翔:公共艺术和生态雕塑与城市文化相互活化与发展 《筑巢》系列作品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艺术家唐勇对城市家园与生态之间关系进行长期思考所做出的回应。试想通过系列创作去讨论无节制的城市扩张、城市消费和资源供给之间失衡以及城市文明发展滞后所造成的城市问题与生态危机。并以此提醒做为城市建造者和守护者的每个个体所应肩负责任与史命。在第二届东湖国际雕塑双年展中,他与艺术家张翔一起创作了作品《筑巢3》参与展览。张翔说这是他第二次参加武汉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之所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4/n1106335.html 雅昌专稿 | 袁晓舫: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艺术是城市文化的灵魂 《谁的名字写在水中》是艺术家袁晓舫参加第二届东湖生态雕塑双年展的作品。袁晓舫最初见到“谁的名字写在水中”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在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彩页里,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的一幅画的题目,后来他才知道是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墓志铭上的一句话。人们常说把名字写在沙上,风一吹就不见了,表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意思。济慈更直接,说把名字写在水中,一写就没有了。中国有老话说,人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4/n1106331.html 雅昌专稿 | 李占洋:艺术的进步绝不是样式而是思想和启蒙 “这些鸡都是土鸡,不是肉鸡,这还不生态吗?”李占洋说。李占洋是第二届东湖生态雕塑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之一,这次他的参展作品为《吃米》,一群“土鸡”围着一座“米山”在吃米,但其实这里没有一粒米。李占洋讲,这件作品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到农村,看到四川地区传统的喂米的器皿--喂鸡槽,由此启发而成。这件器皿它的功能是喂鸡用的,农民将米从石槽的小山包上洒下来,顺着小山包均匀的落入四圈的槽里,鸡就在槽的四周吃米,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4/n1106328.html 雅昌专稿|陈琦:《植物人脑电波计划2.0》充满了对生命尊重与敬畏 作为艺术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陈琦的个人实践一直围绕着对“人”与“生命”本体的探索,脑电波系列作品创作基于她对“意识”与“存在”思考。在2021年举办的第二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中,她的参展作品《植物人脑电波计划2.0》便是这样一件作品,在现场,观众带上智能设备之后,可以将自我的脑电图波动转换成绚丽的图像,看起来非常的美丽,但这背后所反映的却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就是艺术家想要通过艺术的介入,利用艺术与科技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4/n1106319.html 雅昌专稿|罗小平:“生态雕塑”将会是公共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雕塑家罗小平看来,武汉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城市,对于生态的重视和全方位的生态视角,让他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放置到这里的环境当中。2021年10月17日,“百分百2021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在武汉开幕,罗小平是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之一,他的参展作品为“圆满”,作品以“水”为灵感,如水花般迸发着自然的生命力。采用水花溅开的“盆”状设计,承载着千千万万的源泉。整体圆形框架呈现一种融合汇聚、团聚圆满之感。同时,罗小平讲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4/n1106309.html 雅昌专稿|闽江计划第三回:在“烟火气”中感知具体化的福建 嘭!一只盛满青红酒的罐子,从15米的高空中坠落,罐子碎裂发出“巨大”响声,里面的酒水洒落一地,酒香随着空气飘散开来,围观的人们纷纷上前,捡拾罐子的残片,然后让艺术家签名留念。艺术家沈也行为现场这是艺术家沈也的行为艺术作品《弥漫在这一刻开始》的现场,作品以青红酒为媒,从味觉的记忆出发,用气味来勾勒大家对地缘文化的思考和回忆。艺术家沈也行为现场伴随着行为的实施,“闽江计划第三回:沙茶面与大红袍”在威狮国 https://news.artron.net/20220114/n1106299.html 专稿|青年艺术应该更“野蛮”一点 【编者按】2021年的三月,上百场的当代艺术活动,预示着经历了2020年疫情之后,当代艺术展览的春天真的来临了,观展又成为了一种“日常”,一方面欣喜于这种可以自由看展览的日子,另外一方面,在看了大量的展览,尤其是更为年青一代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创作之后,常常会对自我产生一种怀疑,那就是“无感”,常常在想是自己的感知力下降了?还是更为年青一代的青年艺术家创作本身出了问题?可以看到的是他们的创作在今天变得越来越 https://news.artron.net/20210408/n1093396.html 现场| 鲁虹:“半路出家”是我人生的真实写照 2021年4月24日,“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1978--2020”在宋庄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两年前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所举办“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2013-2019”的延续和扩展。展出的档案内容包含鲁虹的千余份手稿、几十本个人出版著作、百余本参与编辑的艺术刊物、百余本策展图册、百余份发表过个人文章的报刊杂志、百余封与友人往来的书信、几十本个人日记与读书笔记等。展厅现场策展理念:呈现鲁虹较为完整的工作与生活 https://news.artron.net/20210426/n1094525.html 现场|探索架上艺术自新之路:“周而复始”结项仪式在央美举行 2021年4月23日,“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北京站)”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举行结项仪式,此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此前已经在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市美术馆、深圳大学美术馆、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了巡展,此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展览第六站。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萧煌和宛少军担任策展人,吴守峰担 https://news.artron.net/20210423/n1094440.html 雅昌指数 | 画廊的春天:画廊代理80后艺术家影响力调查 【编者按】在人们的印象中,80后往往代表着年轻和朝气,还属于“年轻人”范畴,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甚至像1980年出生的,今年已经迈入了四十岁的门槛,正是人生最为精彩的阶段,但不管是在关注度还是市场的表现上,与前辈艺术家们相同年龄段的成就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有多大?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梳理了画廊代理的80后艺术家在一级市场上的整体表现,他们与画廊的合作代理情况,目前的 https://news.artron.net/20210426/n1094123.html 现场 | 川美“新绘画”一代的过去和当下 2021年3月26日,“川美:‘新绘画’的一代”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吕澎担任策展人。开幕式领导嘉宾合影参展艺术家陈可、陈曦、陈文波、曹敬平、俸正杰、郭伟、郭晋、何森、李继开、邱岸雄、沈小彤、沈娜、吴建军、忻海洲、熊莉钧、谢南星、杨述、杨冕、钟飙、赵能智、张小涛等大多集中在60、70后,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陆续从四川美术学院(包括附中)毕业。他们在艺术风格上不属于“伤痕美术”,他们在探索中国当代艺 https://news.artron.net/20210326/n1093312.html 现场 | 薇薇安·迈尔个展亮相今日:呈现其保姆与摄影师的双面人生 2021年3月20日,“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安妮·莫林、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担任联合策展人,艺术家彭薇担任展览总监,为观众系统展示摄影界传奇——薇薇安·迈尔的83张自拍系列作品和9个超8毫米影像作品。从左至右:艺术家、本次展览总监彭薇,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副参赞JeffreyLorre展览现场嘉宾合影展览现场嘉宾合影为了展示薇薇安·迈尔的传奇人生,今日美术馆 https://news.artron.net/20210321/n1093018.html 专稿|冯斌:“聚离”是人们既渴望拥抱又貌合神离的状态 展览现场3月20日,“聚离:冯斌画展”在798艺术区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开幕,展览呈现了28幅艺术家以“舞”为题材的创作,从中可以看到红色调系列、黑白系列以及最新的创作于疫情期间的作品。展览现场尤其是新作,艺术家的创作又有了新的突破,比如荧光色的运用,在展览入口处,展示了艺术家数幅小尺寸作品,虽然表现的是舞蹈,但舞者们都戴着口罩,或红色或蓝色的色调,让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恐惧”,就像展览的 https://news.artron.net/20210320/n1093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