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新水墨热”一种集体起哄   李小山:&ldquo;传统复兴&rdquo;本身没错,但要看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西方的&ldquo;文艺复兴&rdquo;运动也是以&ldquo;传统&rdquo;为旗帜,但两者的区别在于,我们的&ldquo;复兴&rdquo;是朝后看,是用国情的独特性替代普世标准,是以一厢情愿的想象遮蔽了现实存在。它和&ldquo;大国崛起&rdquo;幻觉相一致--我知道,纸糊的巨人看起来也算巨人,但实质是什么,应该是一清二楚的。   至 http://news.artron.net/20170721/n946099.html 中国画坛怎么就成了江湖?   早些年读过一些金庸的书,对江湖这个概念的印象颇深,昆仑派、天山派等等,武林中人互相拉帮结派而又门户森严。最近,我发现我们的中国画坛也时兴起这一套来了。   上世纪80年代我讨伐当代中国画,称之为穷途末路,“武林”中人不信这个邪,纷纷口诛笔伐,把我批得体无完肤。说实话,我倒乐意让事实来证明我是错的,毕竟都是华夏子孙,龙的传人嘛。但是我错在哪里呢?若干年过去了,眼下连我那时批评的刘海粟、李可染这等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5847.html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形态   对于预见、预测和预言之类,我一向有些胆怯,因为我从经验中发觉,事物的发展演变很难被人确切地把握,无论是理性的尺度还是思维的推论,总有其无可避免的缺陷。大到社会运动,小到个人的日常经历,必然性和偶然性,规律与变异,水的作用更大并更具有影响力,我想一切人为的结论都不会是完整的。但是我不是怀疑主义者,用罗素的话说,怀疑主义是懒人的把戏。我愿不断追究,在一些具体的事物上获取观察的结论。当有人把这个命题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4260.html 原创是什么   我相信,伟大的艺术品都是原创性的,这是一条定律。其实谈到原创,是最近学术界较为热闹的话题,这说明许多年来,国内学术界的自觉意识终于抬头。我摘引我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如果说,从金岳霖、洪谦、冯友兰他们那里还看不出对原创性的重视,那么到了当下,学人们的雄心与实际的距离决不比他们的前辈来得短。两者在不同生存条件下观念也不尽相同,后者更迫切更急功近利——这与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交流有关,但是,我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38.html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在很多场合,我听到一种声音,当下多元化、多样性时代只该做自己的事情,而无需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毫无疑问,这是貌似公正实际虚伪的自私的策略。失去鉴别、判断、选择、裁决和大胆的书写,不仅是艺术批评的灭顶之灾,也使艺术本身丧失标准,而标准的丧失将使艺术的历史彻底斩断,变成完全的肆意妄为的胡闹。人们对于90年代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给予过多的学理上的论说,而少有立场和观点的表白,我相信这与我们的处境有关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36.html 睁开眼睛看   一   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标志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品格,书斋里的学者取代了思想家的位置,这意味着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充当的角色缺少光彩。   猖狂之士李敖将知识分子贬低为最卑鄙的阶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激愤之词,但如果按传统的知识分子概念来要求知识分子,那么不难看到,由于各个特定阶级受到的压制程度和形式不同,他们早在本质上变得非常软弱和驯服。在发达国家,对现有知识分子概念的解释发生争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35.html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形态   内容提要: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认为,从事物发展的法则看,任何跨越必要阶段所发生的现象,都可能呈现扭曲,但是事物的法则并不是历史的宿命,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和另一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当代艺术有其特殊性,即我们目前无法回避和绕过西方这一强大的参照系,我们很多标准来自于西方,而所谓国际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化。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和积累,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初具规模,多元化、多样性的格局已经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33.html 艺术的评价   一天上午,从不注重打扮的毕加索西装革履,喜气洋洋走出家门。他要去卢浮宫,那儿有他的作品展出。中午时分,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师神情沮丧地回来了,家里人追问其缘由,大师叹息着说了一句:他们才是大师啊。以上是毕加索女儿回忆的大师经历。他们才是大师——什么意思呢?别认为毕加索不自信,他曾说过,我是洪流,我将冲垮一切障碍。但是,他心悦诚服承认了这一点:他们才是大师——从古到今,艺术史那一连串光辉夺目的名字。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30.html 艺术家的独立性   卢奥的学生曾这样地问卢奥:如果把你和你的艺术追随者永远隔开,将你终身关在一个荒岛上,而你又知道你的艺术不再有任何人能见到,那你还画画吗?卢奥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我将继续画画,我需要和灵魂对话。   与灵魂对话——一位伟大艺术家心灵的自白。如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每个正在从事所谓艺术创造的人的灵魂。如果我们是清醒的有自知之明的,那么我们几乎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在目前种种诸如商品化的冲击、人文环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28.html 有多少事可以重来   关于教育的话题,近来有三件事值得一说。   1,我从报纸上看到百位著名教授推荐百部佳作的消息,这本是好事,但一看他们开出的书单,令我惊讶并心生寒意。向学生推荐佳作,首先你该有鉴别佳作的能力,从中也是对你自己的一次证明。结果是,有的著名教授们除了开出一些大路货外,所谓的“佳作”离真正佳作的距离相隔甚远。依照他们的原意,出面开书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也让莘莘学子在前辈那里看到“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26.html 我们面对什么   进入90年代,很多作家(尤其是年轻一代作家)对批评家抱不信任的态度,认为批评可有可无,“可有”是因为批评带来的好处正如抬轿子的轿夫,能够起到哄抬的作用,能够以此扬名;“可无”是指批评对创作而言,类乎于瞎子摸象,判断和结论全是误解,可以弃之不顾。然而批评家同样愤愤不平:作家们怎么了——怎么可以如此热衷个人的琐碎情感,拘泥文字游戏,而不着力创造符合我们时代的伟大作品?显然,作家对批评家的轻蔑,和批评家对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606.html 我看全国美展“模式”及其它   第六届全国美展引起过一些讨论,其中最注目的观点是这届美展“将成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言下之意,将预示一个新时代来临。人们乐观地看待前景并没有错,倒是现实的惯性太令人惊奇。从第八届全国美展准备工作中可以发觉往常所有全国美展潜伏的和暴露的问题没有一点改变,反而以更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官方举办的规模宏大的美展,无疑是整个美术界的重大事件,故且不论它是否代表得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水准,能否展示艺术家的最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596.html 特点与局限   在某种程度上说,当代艺术不注重任何媒材,油彩也好,水墨也好,金属及一切其它材料也好,都仅仅只是表达艺术家感受和想法的外衣。至于当代漆画,其现状与可能性都在这个范围之中。也就是说,当代漆画的全部局限也集中地突出了它的独有特点。   问题在于,漆画的不可攫夺的工艺性制作,是否能够和当代艺术所要求的开放性及多元化结合起来?我不怀疑漆画家孜孜以求的努力,但是我不太相信他们能在克服“画种”局限这一点上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591.html 提问有多重要   提问能力的丧失,意味着思想的僵化和枯萎。我看到,在很多场合下,思想界的人士更愿意趋同而不是坚持独立,把某种臆断的观念奉作真理,费尽笔墨为之寻找依据;或者将某种常识的东西当作精深的理论,大加吹嘘,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无异是愚弄。罗素主张适度的怀疑主义,以保持对任何事物提问的权利。我想,如果思想者能够自由地思想,而不受外力压制的话,我们面对的实在,该提问的方面太多了。   倘若思想者在思想之前首先考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588.html 涂鸦建筑   正好,从去年开始,我参与了南京国际实践建筑展的策展工作,由于邀请的建筑师均是国内外的高手,如美国的斯蒂文&#8226;霍尔,日本的矶崎新,国内的张永和、刘家琨、王澍等人,阵容颇为壮观,而且由于投资规模比较大,建筑种类相对齐全(小住宅、会所、展览馆、宾馆都有),可以称其是真正的建筑艺术的大餐,因此,我关注建筑的热情也被带动起来。我发现,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建筑的期待越来越趋向于对热点的追逐,首先是从炒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