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作为思想的艺术——王迈艺术之我见   在我看来,要真正理解王迈的艺术,就必须理解他的艺术经历,以及他的艺术经历与中国社会和世界格局急剧变化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王迈的艺术就是对中国与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这既表现在他的政治与文化立场上,也体现在他的艺术观念和作品之中。   王迈的当代艺术实践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并且是以表达大众文化中的传媒,也即电视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意义开始的。众所周知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22115.html 关于新中国美术大众化中的农民及其审美趣味的问题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美术的大众化是与****时代这样一个范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把美术大众化放在这一时代之中来考察它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以及由这些功能所决定的视觉形象特征.在我看来是研究这一时期美术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提问的形式.阐释我对新中国历史中****时代美术大众化中的农民及其审美趣味的理解,目的是希望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在美术大众化中.究竟谁是大众呢?对此我们可以作如下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7500.html 美术史上的回复与创造   文艺复兴追摹希腊,浪漫主义憧憬中古,现代派师法原始艺术,元四家对马夏山水的否定和对早期山水的推崇&hellip;&hellip;美术创造为什么会出现回复形态?回复为什么能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回复的必然性   第一,回复是一种继承形态,它必须依赖人类已有的不同质的美术存在才有可能。不然,这种往后跨越的形态就失去了跨越的立足点,这就好像西方现代艺术向原始艺术回复,只有经过古希腊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5799.html 论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的审美发生(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关链接:论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的审美发生(一)   三、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写实与装饰写实形态的审美发生   虽然史前艺术中的写实形态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生,但是本文认为,它的审美发生则要到文明社会的19世纪才成为现实,这意味着史前写实与装饰写实形态的审美发生不但在时间上比抽象形式形态要晚得多而且它的审美发生的途径也要比抽象形式形态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5702.html 论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的审美发生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探讨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的审美发生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是怎样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从不是审美对象生成转换为审美对象,从而与主体构成现实的审美关系的。   本文的主要论点可表述为:史前及原始造型艺术的审美属性是在人类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在人类历史和艺术历史各种因素的辩证发展过度中逐渐发生的;它经历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发生和随审美需要在艺术历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5697.html 什么是当代艺术?   近几年来,美术界特别关心当代艺术的问题,几乎每一次研讨会,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也不管是讨论中国画、水墨画、还是油画,都要与当代艺术联系在一起。我认为出现这一艺术现象的重要原因,与这几年以来当代艺术在艺术市场上持续火爆,价格连创新高,神话频传有关。有人甚至据此推断世界艺术的中心正在从纽约向北京转移。在北京,大望京已经与宋庄一起,形成一东一西两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生产、展示和出售的基地。我们甚至可以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4914.html 邹跃进:视觉图像与书写语言之间的权力史   在当代中国艺术界,有两个引起广泛争论的对立说法,与本文将要讨论的视觉图像与书写语言之间的权力关系有关:一是吴冠中说一百个齐白石也抵不上一个鲁迅;二是北大教授张颐武说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不过,笔者只是把他们的看法视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古老争论在今天的回音,从学术上研究这个回音的来龙去脉才是本文的目的。   从人类文化史和视觉艺术史的发展看,视觉图像与书写语言的关系错综复杂。在本文中,笔者只从历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0777.html 关于李晨的水墨风景艺术   近三年来,李晨通过自己策划、组织和实践的&ldquo;边境&middot;远方&rdquo;活动,以行万里路的方式,沿途写生,创作了一批以人物和自然为题材的作品。这批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充满生活气息,具有独特的笔墨语言和审美趣味。从李晨个人艺术发展的历程看,这批作品无疑是他对自身艺术的成功超越,也包括身份的成功转换(在人物画家之外又多了一个水墨风景画家的身份)。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超越自我的艺术意义和价值,来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88075.html 在开放的社会情境中公共雕塑艺术何为?   改革开放以来,以雕塑家、壁画家和环境设计师为主体的公共艺术的创造者,在一个开放和变革的历史情境中,把公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在公共空间领域中,****时代那种以意识形态宣传为中心的艺术,被新的审美形式和符合社会新的需求的艺术所替代。但是必须看到的是,这种替代所带来的公共艺术的变化和发展并不是没有问题的,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公共雕塑艺术充满了问题。这也是我在此将要探讨在开放的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1045.html “看上去很美”关于田野艺术作品的意义   观看田野的艺术作品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美:纯净、简洁、美丽的色块和形象的组合,既符合古典美学中形式美的规范,也与现代设计的视觉构成相一致,再加上他采用与传统绘画的艺术方式完全不同的平涂手法,而使其色彩更显纯净与透亮。尽管田野自己说他的这种艺术方式,与他在艺术作品中描绘的主体形象,即交通标志的形式和用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但我还是以为,他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吸收了现代都市中流行的视觉设计系统,如广告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0516.html 文化身份的焦虑 ----西方化语境中的文人画、中国画和水墨画   一、解题:身份焦虑的性质和根源   美国文学理论家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一书中,从前辈艺术家(一般而言是伟大的艺术家)总会影响后来进入艺术创造领域的艺术家这一角度,讨论了艺术家之间的影响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布鲁姆看来,后来的艺术家在受到前辈大艺术家的影响时,会因不能摆脱其影响,不能呈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而产生焦虑。布鲁姆的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是,艺术家作为个体的存在,他的艺术独创性具有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44222.html 中国艺术生态的生成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之分析(上篇:官方艺术)   内容提要: 本文是《中国艺术生态的生成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之分析》一文的上篇:官方艺术。本文认为新时期以来,官方艺术在1992年之前的社会环境中,基本上与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共振共存的,但进入市经济改革的1992年之后,由于在总体上意识形态的表述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现实之间产生了矛盾和距离,使官方艺术越来越像一种仪式而在艺术创造上难有作为。本文的兴趣在于从阐释社会学的立场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原因,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4277.html 现代性的起源、性质及其混杂性   一、混杂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现代性问题,是阐释和理解这段美术历史的中心问题,核心问题,因为它涉及到选取哪些作品、现象和美术家进入历史,以及对它们如何阐释和评价的众多方面。为此目的,从理论上说,我们就必须追问如下问题:近现代以来的美术哪些具有现代性?他们在什么意义上具有现代性?他们为什么能获得现代性:他们获得现代性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233.html 从“红、光、亮”到“黑白灰”   一、问题   尽管黑格尔的名言“艺术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在新时期以来的艺术理论领域,受到方方面面的指责,但是在我看来,它仍然不失为我们解读和阐释中国当代艺术与时代精神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联性的有效角度。当然,艺术与时代和社会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艺术不仅反映时代,并且它也参与时代的建构,是其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上说,艺术还参与时代精神的创造。所以,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反映也好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1811.html 在城市与山水之间:点评姚基鸿的《城市山水》   姚基鸿的《城市山水》不仅在油画语言的使用上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而且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也以一种全新的概念为我们带来了对现代都市另一种不同的关照方式。“城市山水”,这一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义的命题,当它以姚基鸿的视觉艺术语言来呈现时,就为我们反观城市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因为在姚基鸿的《城市山水》作品中,我们   在以往的美术作品中习见的那种对于现代都市文明怀有排斥态度的心理宣泄不见了,也没有对都市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