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图像证史: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   18-20世纪,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现代化历史。&ldquo;现代化&rdquo;对英国而言是个漫长的过程: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其现代化过程却远比海峡对面的法国要缓慢得多,这是因为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保守的民族性格所决定的。尽管如此,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英国仍然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而这种变化又生动地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英国的农业发达,人口增幅不大,农业风调雨顺,被誉为&ldquo;欧洲谷仓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10/n435721.html 风中之鹤 ——读蔡小枫绘画有感   作为中国文人,我早就向往那种闲云野鹤、旷达放逸的生活方式。然而,每日穿行在都市的水泥丛林,呼吸着呛人的汽车尾气,在拥挤的地铁和喧嚣的手机铃声中,我们都活得匆忙而恓惶。但,当我面对蔡小枫的绘画时,却在高楼林立的闹市看到了久违的闲逸和自由。那些巨大的画面中,一群飘逸的鹤在栖息和漫步。它们或屹立于旷野之中,或翱翔于霞光初生的原野,如潇洒的隐士和高傲的侠客,在疾风中漫步和栖息,尽显出它们自由而高贵的天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224/n310992.html 灵魂的轨迹 ——我读蔡小华的画   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革命是将艺术从临摹自然的&ldquo;图形性&rdquo;功能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对艺术本身价值的关注。康定斯基认为:精神必然要在艺术中显现,而在人类心灵中也神秘地存在着一种能与精神产生共鸣的契机,即&ldquo;内在需要&rdquo;。他认为:绘画如同音乐一样,不是通过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各种基本的色彩,通过形式的规定,来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内在感情。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223/n310942.html 纪录永恒——李耘燕巴蜀石窟绘画   80年代,我第一次去四川,就被大足宝顶的佛教石刻深深震撼:那不大的山坳中,密集地布满了彩绘的石刻佛像。从造像到敷彩无不给人以饱满和生动逼人的印象。相比北方石窟的古朴、恢宏和素净,大足的石刻更有南方的灵秀与世俗的生动。初见李耘燕的石窟绘画,觉得恍若梦回大足,重新找回那初次见到的震撼和感动。但,细细端详,却发现它又不是我某一次见到的大足石刻,而是两次亲见、乃至多次在梦中萦绕的印象。原来,她貌似写生的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202/n307445.html 雍容如小丽——画家蔡小丽印象   小丽的花卉都来自写生,但她的速写却又不完全是自然的记录。她画下的是自然的千回百转,万物的婀娜风情。在她看来,花草皆为有情物,尽管是残荷、枯草、落花、落叶,都无不充满着生命的欢欣。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她生命中特有的自信与阳光使她的绘画具有雍容富足的生命和热情,这种雍容只能让我们产生关于一个盛世的联想?也许,雍容如小丽,自然会唤起我们对于那个繁荣而富丽的时代的记忆&hellip; http://news.artron.net/20130112/n300057.html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赞助人与艺术家   在文艺复兴这样一个人性解放、文化艺术飞跃发展、巨人和大师辈出的时代,却没有任何女性大师的记录,甚至没有一个女性艺术家的名字见诸于史册。对女性而言,有没有文艺复兴呢?布克哈特所提到的&ldquo;文艺复兴人&rdquo;的同时,是否也存在&ldquo;文艺复兴女人&rdquo;呢?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它对艺术史的介入,对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活动开始关注和研究,这时我们才逐渐认识到:在文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78180.html 拉丁美洲现代美术之四   九、表现主义倾向   表现主义传统在拉美艺术中具有深厚的根基,它可以说是拉丁美洲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这种性格有时是爆发的力量以及对外部事件的同等猛烈的反应,甚至以反对现实主义为原则的壁画派也不完全排除这些基本的表现主义式的冲动,奥罗斯科的作品与这一风格有显而易见的联系。   因此不难理解,广义的表现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一次复苏,但是这一复苏并没有在战后马上到来,而是出现于80年代。表现主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75355.html 拉丁美洲现代美术之三   六、墨西哥魔幻主义绘画   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本世纪风靡了世界文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以其强烈的象征性、寓意性和描写的夸张为特点,颠倒作品中的时序、打破空间的界限、人鬼的界限、主客观的界限来反映似梦似真的现实。这种近乎荒诞、充满幻想色彩的文学风格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归根于拉丁美洲绚丽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热带原始丛林的自然风光和古老而神秘的土著文化。同样,在视觉艺术中也有类似的反映,尤为突出的是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70238.html 现代拉丁美洲美术之二   三、墨西哥壁画运动   20世纪20年代,拉美美术史上产生了第一个重大的艺术运动&mdash;&mdash;墨西哥壁画运动,这一运动由于其盛大的规模,以及它对整个美洲乃至以后世界各国的深远影响而得以载入世界美术史,成为第一个产生国际性影响的拉美艺术运动。   墨西哥壁画运动始于20世纪初叶奥布里根将军统治时代, 壁画运动的主力是三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迭戈. 里维拉(1886-1957)、何塞.克莱蒙特.奥罗斯科(1883-1949)和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65523.html 幻彩迷离 灵动飞扬——蔡小丽泼彩花卉试析 蔡小丽作品   自汉代帛画以来,中国绘画已有了两千多年的发展的历史,形成了强大而深厚的视觉文化传统。怎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超越传统,这是每一个当代中国画家都要面对的课题,这个问题在工笔重彩画领域显得尤为严峻和艰难。这一古老的画种在汉代帛画中初现端倪,在东晋渐入佳境,而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在元代之后却逐渐为后起的文人画所取代而日渐衰微。在当代的中国画坛如何使这一古老的画种焕发出新的生命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64562.html 现代拉丁美洲美术之一   正如现代拉美文学的成就惊人一样,拉美美术进入20世纪之后也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世界艺坛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这种独特的成就首先就是因为它具有多种文化和人种的混合交融形成的。   拉丁美洲从16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多人种和文化的聚居地区,而且种族和文化的混杂和融合情况十分复杂。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白人征服者便很快向美洲移民,并随之与当地印第安人混合,产生了下一代的新西班牙人。殖民时期,犹太商人进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63008.html 英国美术一百年(一)   英国现代主义的产生比法国以及欧洲大陆要迟缓,而且它的形成过程也更为漫 长。在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运动此伏彼起、日新月异的发展之时,英国却正沉湎在拉斐尔前派的中世纪式的浪漫以及维多利亚式的理想主义之中。 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中,这种对当代生活的逃避在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中引起强烈 的不满。他们对皇家美术学院确立的艺术信条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很自然地成为了惠斯勒艺术的追随者。   詹姆斯.麦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5930.html 丢勒艺术的再认识   在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的转变中,德国产生了最伟大的文艺复兴大师丢勒,他代表了一代才华卓越、富有创造性的人物:他们的创作标志着德国民族文化达到新的水平。同时,丢勒也以他毕生的创作为提高、甚至神化天才艺术家的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丢勒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之一,是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提香一样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巨匠。他的全部创作是对于人、对于人的肉体与灵魂、对于人的理智的威力与深度的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4983.html 简特内斯基艺术中的身体与权利:一种女性主义的解读   阿特米谢&middot;简特内斯基(1593-1653)是活跃于17世纪的卡拉瓦乔画派的女艺术家,她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留名青史的女画家。但是,我们真正认识这位女艺术家却是得益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女性主义艺术运动。而在此之前,她的作品大都隐没于世,直到1977年,一个名为&ldquo;女艺术家&rdquo;的大型展览在美国各地展出,人们才重视起关于她的艺术研究。而当我们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重读她的《圣经》题材作品时,才发现:远隔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2916.html 女性主义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中的传播与实践   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女性艺术以其前沿、激进以及活跃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的视野,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美学价值成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艺术从文化的&ldquo;边缘&rdquo;走向文化&ldquo;主体&rdquo;。这样的变化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引进和女性主义在艺术批评中的传播和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中国艺术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进入中国最初是在80年代初,而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