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艺术家的“腐败现象”   &ldquo;铲除腐败&rdquo;是十八大后热词中的热词。其实,腐败不只是权力和金钱上的,腐败根源在于思想。对于艺术圈,腐败不仅在于&ldquo;雅贿&rdquo;,更在于不少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用腐败的思想来从事商业运作和创作。这里,先谈谈艺术家的&ldquo;腐败现象&rdquo;。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710/n627353.html 谁来维护拍卖公司的声誉   最近应邀到多家与艺术品有关的上市企业交流,一些企业的高管收藏艺术品的数量惊人。谈及拍卖,大多数人对拍卖公司的评价负面多于正面,他们有些也参加过拍卖,那些被无数次说起的一些&ldquo;黑幕&rdquo;,深深影响着他们对拍卖公司的看法。而在行内,舆论关注的除了拍卖作品的天价之外,就是拍卖的一些负面消息,真正能较为客观地、全面地看待拍卖公司发展的却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人对拍卖公司的认识、了解还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25926.html 家具市场不能总吃古人的饭   艺术品在很多人眼里,只能欣赏,殊不知,很多艺术品也很实用。绘画、书法、雕塑、装置、影像等堪称纯粹欣赏的艺术品;而古典家具、珠宝、陶艺、紫砂壶等则具有实用功能。具备实用功能的艺术品的消费和收藏人群比纯粹欣赏的艺术品更具广泛性。两类艺术品在艺术品市场里比翼齐飞。   本期《视点》栏目关注了古典家具和高端现代红木家具市场,价量齐升是艺术品市场也是家具市场的突出表现。   不过,在我们记者的采访中,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21713.html 罗中立:探寻当代艺术语言的轨迹   2010年6月26日,汇聚罗中立近年来艺术历程的展览&mdash;&mdash;《语言的轨迹》在坦克库&bull;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的1号、2号展厅举办。《语言的轨迹》是罗中立15年来的首次个展,由此也拉开了《实验报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的大型系列学术展览的序幕,之后包括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高小华、何多苓、王广义、方力钧、崔岫闻、张大力等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展将陆续登场。   S:您为什么选择此时举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8095.html 小拍的意义   最近,伦敦佳士得、伦敦苏富比、北京荣宝、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华辰等公司相继举行了今年的首轮拍卖,整体来说成交都不错,不少人预测这表明中国艺术品市场开始复苏。   一段时间以来,和一些一直不间断在买东西的朋友交流,他们最大的忧虑不是缺钱、也不是不敢买,更不是买了东西今后不好出手,而是自己心仪的东西难寻。   著名当代艺术家曾梵志最近将在苏州、博鳌、纽约等地有一系列的展览,在与我的交谈中,他认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4860.html 世界级的艺术家将来肯定出自中国   &ldquo;21世纪,北京可能会产生很多艺术家的流派,这些艺术家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北京也正在成为世界艺术品的中心,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只有到中国来才会响誉世界,如果在将来出现真正的世界级艺术家,我想肯定是出自中国。&rdquo;   记者:亲和拍卖为什么选择北京匡时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仓田阳一郎:我公司到今年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我们追求的标准就是在公平、公正的市场下讲究信用。在选择中国伙伴时,通过以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0406.html 日本拍卖启示录   最近我的日本考察市场之行,了解了当地的拍卖市场,1月31日还见证了亲和一场日本美术和珠宝、手表的拍卖会。在我与日本拍卖有关人员交流中,日本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原则的坚守贯穿在拍卖全过程的始终。拍卖公司和客户都严格按照合同和相关法规办事,如果谁违反规则,就会被取消资格,一旦取消了资格,就意味着信用的危机,一旦失去信用,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   西方的拍卖市场是精品交易的二级市场,而我们如今的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0405.html 高木圣雨:中国当代书法在传统继承上不够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代书法   高木圣雨:老前辈认为要学古典,字里要能看出古典的东西才行,但是中国书法目前在传统继承上不够,所以我对现在的中国书法没有太大的关心。所谓的前卫书法,中国和韩国参与这方面的人比较多,在日本大概三四十年前也搞过这样的前卫书法运动,那时候已经失败过了,所以我们又回归古典。日本从大的方向来说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读卖新闻,一个是每日新闻,这是两个新闻机构的书法会。每日新闻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0403.html 北京匡时VS日本亲和 引领中国艺术品规范化进程?   1月30日正是正月&ldquo;破五&rdquo;、即将立春的日子,全球华人都沉浸在春节的喜悦氛围中,世界经济依然笼罩在金融危机下,我如期踏上日本艺术之旅,同时参加北京匡时和日本亲和拍卖的合作签约仪式。在东京的几天,我和匡时的董国强总经理、陈连勇副总经理、旅美收藏家王文甫先生、来自山西的收藏家赵心先生等以及前来采访的有关媒体汇合,受到日本方面的热情接待。旅日学者、书法家邹涛先生热情地为我们当上了向导,陪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0402.html 市场进入“后金融危机”阶段   最近两则有关拍卖的&ldquo;丑闻&rdquo;看后让人深思,一则是&ldquo;吴冠中画作赝品拍卖案&rdquo;, 12月15日在北京一中院一审宣判,花230万巨款购买作品的苏敏罗女士,其多项诉讼请求全部被驳回,理由是翰海公司在本次拍卖交易中就诉争拍品的真伪瑕疵作出了免责声明。也就是说卖赝品的胜诉了。第二则是以&ldquo;100%成交率&rdquo;、&ldquo;天价估值&rdquo;等美好承诺将国内300余名收藏爱好者的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5930.html 谁会是秋季大拍的竞买人?   中国嘉德即将拉开国内秋季大拍的序幕,全球金融风暴下的艺术品拍卖大戏是否会像房地产、证券一样场面冷清、大幅回落呢?结果其实早已显露。   目前,11份进行拍卖的公司相继都在向客户发出图录,我们已经接到了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和北京永乐的图录,从各方面对图录作品的反映来看,不少人对各自喜欢的作品都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一些外地朋友已经确定来京参加的行程。   就在舆论大谈金融风暴对各行业的影响之时,国内的艺术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2473.html 艺术品市场需不需要救市   受经济等各因素的影响,世界艺术品市场正在进行着一些调整,然而与世界金融的危机相比,其程度要小得多,中国经济由于受外汇储备雄厚、内需大等多种因素的推动,其抵御风险能力也更强些,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一年成交不过几百亿元的市场,这种影响就更小了。然而,现在的舆论则过分放大了世界金融风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一些人甚至暴露出&ldquo;仇富&rdquo;的心态,巴不得市场尽快走入低谷,以显示自己的预测水平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1494.html 艺术市场:“市场胆怯,我疯狂”   导刊导论   世界经济恐慌情绪对艺术品的影响已经彻底显露出来,这从苏富比在纽约和香港的拍卖中就能看出。事前颇为人看好、精品云集的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夜场成交率不到60%。其他专场也都有很大程度的萎缩。市场在进行大的调整,这对收藏投资者来说既是坏事,当然也是好事。金融大鳄索罗斯说过:市场疯狂,我胆怯;市场胆怯,我疯狂。怎样做到胆大,关键是如何根据市场低迷时的境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投资道道。   一、 低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0364.html 经济规律给苏富比秋拍上了一课!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一号》2306万港元成交 &nbsp;   苏富比秋拍夜场出来了,件数总成交才59.6%,金额总成交41.9%。除了少数几件如刘野、王沂东和东南亚两个艺术家创出新高外,大多数都反映平平,惨遭流拍。前段时间,我曾经在刊物上写过一篇《艺市进入大盘股主导的行情》,这次苏富比秋拍,10来个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作品占去了1.17亿港币总成交额的80%以上,不知是否验证了我的观点。   林家如对这次秋拍作了些评述:「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59888.html “商人艺术家”来了   处在金融风暴中的9月,艺术行业的最刺激的新闻莫过于伦敦苏富比组织英国艺术家赫斯特个人作品的专场拍卖的业绩:233件作品成交价高达1.11亿英镑,缔造了单一艺术家在一个拍卖会上成交总值最高的纪录,甚至超越了大师级艺术家毕加索。而赫斯特今年才43岁,还让人惊讶的是,在西方比较完善拍卖链条中,艺术家本人送作品甚是鲜见,而这次拍卖作品都是赫斯特本人送拍的!于是在苏富比和赫斯特的&ldquo;合谋&rdquo;下,拍卖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5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