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解读康拉德•肖克罗斯作品   春夏之间(2013\4\10-7\22)法国巴黎的大皇宫国家美术馆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大型展览,《DYNOMO》(发电机)。展览试图完整记叙并呈现1913年至2013年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所有关于&ldquo;光与运动&rdquo;的抽象视觉艺术。&ldquo;光学与动力学艺术&rdquo;(optical and kinetic art)这一艺术运动概念首次展示于1955年,Denise Ren&eacute;在巴黎的画廊展览里。在十年之后,1965年,这一艺术运动又在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021/n523258.html 为何海外华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普遍缺乏文化身份特征?   2013年9月16日,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群展《在地未来》开幕第二日研讨会,策展人冯博一老师主持,邀请了费大为、李向阳、倪再沁、钱志坚、田霏宇、殷双喜、张小涛等诸位老师讲座并与22位艺术家共同探讨关于《在地未来》这个展览主题。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回答冯博一老师提出的关于海外艺术家的文化身份的问题。因此另外拟文,试着给予回复,谈谈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简单想法。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019/n522526_1.html 一首噪杂的张口结舌   今天我在一个音乐酒吧买了张音乐DVD光盘。乐手从来都没有任何音乐常识也没有任何音乐追求。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专辑《塑胶人》。光盘的公司品牌标志是一坨乱涂的线。。。   这个音乐酒吧就是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的中国台湾馆,位于威尼斯的中心圣马可广场边上的普里奇欧尼宫。策展人郑慧华为我们设置的是一个纯粹由&ldquo;声音&rdquo;所构筑的展览,名为《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记述台湾社会声音图景》。策展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27619.html 迷离失所的灵魂领域(图文)   中国国家馆所处的展览馆群是威尼斯一处废弃的造船厂,在威尼斯主岛西部,面对大海,是一个深入陆地的大海港。从中国馆门前不远的一个小码头,可以乘坐小船前往港口的另一边,那里是一大片依旧空置的厂房,约二十许座,既高且大,都可以作为展览馆使用,每个都比现有的中国国家馆强上许多。可见威尼斯的大型展览承载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在这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小岛上,有限的土地里已经承办了如此大型的展览,在此情况下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85751.html 病态之诗:马库斯•辛瓦尔德《艺术家的礼节》   穿行与众多的国家馆之间,来到&ldquo;公主花园&rdquo;的最深处。已连续七个小时连续观看了十数个馆的展览,仔细观看了数百件作品,接收了过于庞杂的信息,审美疲劳,十分疲惫。在&ldquo;公主花园&rdquo;的最西端,进入奥地利国家馆。有些随意地观看了几件作品,顿觉耳目一新,竟一扫疲惫的感觉。即退回展馆入口,重新开始观看这个展出,仔细的解读艺术家为我们设置的思路,开始尝试理解如何进入他的世界。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84021.html 艺术在艺术之外: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光照·国家》   2011年4月4日,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如期在水城开幕,世界各国的当代艺术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们,都匆匆告别香港博览会,候鸟一般,追随着艺术的盛大节日,齐齐飞越半个地球来到了这里。尽管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的双年展,(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这座浸泡在水中的千桥之城,也永远不会让旅行者失望。这座即将沉入海底的美丽城市总能清洗心灵的疲惫。与以往一样,除了&ldquo;公主花园&rdquo;与&ldquo;造船厂&rdquo;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83802.html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分析评论   目&nbsp;&nbsp; 录:   &ldquo;制造世界&rdquo;是&ldquo;艺术&rdquo;的定义 &mdash;&mdash;总策展人丹尼尔&middot;伯恩鲍姆主题展《制造世界》    瑙曼的霓虹灯,霓虹灯的瑙曼 &mdash;&mdash; 国家馆金狮奖&middot;美国馆&middot;《布鲁斯&bull;瑙曼:拓扑花园》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80671.html 图形化的切入:评论图表系统的再次解释   由文章《风暴来临前静止的风向标》开始,我开始在评论中加入&ldquo;评论图表系统&rdquo;,距今已有两年。   创作&ldquo;评论图表系统&rdquo;的出发点无非有二:作为评论者,思考评论的意义与自身评论的存在价值;作为艺术创作者,任何时候都拥有突破现有结构的欲望。动机,逻辑具备,产生了一个新的艺术作品。凑巧,这一件作品,位于一个新的领域,拥有一个新的形式:一个&ldquo;评论图表系统&rdq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80667.html 当代摄影,必须完善观念   巴黎是座永不甘寂静的城市,就算身处在全球经济萧条时刻, 就算浸泽在连绵细碎的秋雨中。没什么能阻挡巴黎十一月狂欢的脚步,只因这里是一场视觉饕餮者的盛宴。艺术本就是提纯的灵魂洗礼,浸泡在巴黎的灵魂又怎么会在意艺术以外的凡尘俗事?   今年十一月是两年一届的《巴黎摄影月》(Le Mois de la Photo &agrave; Paris),摄影月主办方组织的上百个联合展览已让人目不暇接,而不甘寂寞的外围数百家画廊也都准备了展览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64814.html 永远承载未来的远航——东京宫《超级穹顶》展(二)   《失语症1》是一件巨大的装置作品,而马上我们就吃惊地见到东京宫内的另一件更为巨大的作品,它比《失语症1》还要大上数倍,在东京宫类型封闭展馆内很少见到这么大型的装置作品。这是瑞士艺术家克里斯多夫&middot;碧雪儿(Christoph&middot;B&uuml;chel)的装置作品《倾卸》(Bump) 。   生命&middot;生活&middot;垃圾   克里斯多夫&middot;碧雪儿作品《倾泻》   他在东京宫深处安置了一个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55651.html 永远承载未来的远航:东京宫《超级穹顶》展(一)   东京宫,坐落于巴黎塞纳河畔,展馆建筑与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空中相连,与埃菲尔铁塔隔河相望。它在巴黎的当代艺术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当代艺术潮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每一个展览都引起广泛的关注与反响。 巴黎   东京宫   把全世界的锥子都插在口袋里:东京宫   也许它的名称容易使人误解。有人因其名字猜测其创建与日本有关联。而实际上,东京宫的前身是现安置于蓬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55612.html 图形化的切入:图表系统的解释   在《风暴来临前静止的风向标》中,我在艺术这个无限的领域中寻找出一个确实的点,作为我评论的基础。 每一件艺术品都拥有艺术家的指向性,而艺术家都使用作品作为传达的媒介。因此,艺术家都对其作品进行了思考与取舍,这些痕迹是明显并可以沟通的。而且艺术家们都加强并突出其中的某些痕迹使交流变得更清晰。这些作品中经过艺术家明显加工取舍的痕迹就是观众在理解作品时寻找艺术家指向表达的切入点,可以用以锁定交流所处的语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4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