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贫困的时代艺术何为(下)   【编者按】2011年1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画家丁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岛子和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院长徐唯辛教授相聚万圣书园咖啡厅,借徐唯辛坚持多年的《历史中国众生相》创作,敞开了对当代艺术在精神维度上的恳切探讨。三年前,岛子和他的研究生蒲鸿,曾就《众生相》创作与徐唯辛进行过一次访谈,三年来,当不同的观者直面这些文革时期人物的肖像时,历史的苦难记忆对他们&mdash;&mdash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74307.html 贫困的时代艺术何为(上)   【编者按】2011年1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画家丁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批评家岛子和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院长徐唯辛教授相聚万圣书园咖啡厅,借徐唯辛坚持多年的《历史中国众生相》创作,敞开了对当代艺术在精神维度上的恳切探讨。三年前,岛子和他的研究生蒲鸿,曾就《众生相》创作与徐唯辛进行过一次访谈,三年来,当不同的观者直面这些文革时期人物的肖像时,历史的苦难记忆对他们&mdash;&mdash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74306.html 中国抽象艺术中“灵性维度”的匮乏与建构   库:作为抽象艺术的发源,不管是康定斯基还是蒙德里安,抑或是您非常欣赏的罗斯科,是否国内艺术界在解读他们的艺术时,往往都忽略了其灵性的一面,也就是与宗教精神有关的那一面?   岛:蒙德里安画树,画海也好,都是抽象化的神圣风景,这种抽象的理念基础无疑是从基督教发生的,尤其结合了神智学、唯灵论、圣像学等神圣性的理念,回归个体生命灵性的本源,都为彻底抽象的绘画提供了绝对母体。他们为什么要把世俗化、生活化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71950.html 重新植根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正面临着深层的危机,需要植根于普世的精神性。新世纪以来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一方面由于商业化、资本化冲击,艺术进入了批量生产、批量创作,而人们对于艺术本体的问题没有自觉;另一方面,多数的艺术收藏、艺术拍卖都是短期投资的投机行为。   近年来,当代艺术表面上艺术的边界放宽了,实则陷入对象化、功利化、物质化的视觉体制泥沼。其危机在于,当代艺术面临着同一性蜕化,庸俗社会学、媚俗文化加之无神圣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70916.html 当文本成为公案:关于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与写作   &ldquo;我的开拓性在于使中国绘画,包括油画和水墨都走向了世界。在古今中外的范围内,我的画绝对是一个新的品种,是从未曾存在过的,是我创造的......对此我非常自信。&rdquo;这段话出自吴冠中于1999年第5期《中华文化画报》的访谈录。对此,我们庶乎可以视为终其一生的整体性、概括性的自我评价。随着先生于2010年5月溘然长逝,海内外顿时掀起了&ldquo;吴冠中热&rdquo;的滚滚浪潮。尽管对其艺术成就以大师桂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50100.html “时刻救赎—当代圣艺术展”圆满举行 参展的艺术家合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主题提示:基督徒艺术家和非基督徒艺术家在一起举办展览的当下意义,就在于呼召艺术家在基督里远离世俗的名利场,净化病态的、媚俗的、无生命的、模仿的、造作的、权贵化、商业化的当代艺术世界。   由清华大学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岛子策划的2010中国圣诞节圣艺术展,于12月25日在北京一号地国际艺术区金螳螂艺术中心举行了开幕式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46147.html 当代艺术需要灵性维度   编者注:岛子,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美术界著名的美术评论家,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型艺术家。多年前,他在基督信仰意义上提出&ldquo;圣水墨&rdquo;观念并躬行践履,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也不断被主内外藏家收藏,而他并不满足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关心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灵命成长。因此而定期地义务策划圣艺术展览,使之在新千年以来逐渐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形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督文化现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45991.html 艺术当代性与中坚代-新生代的文化使命   引言   自1980年代新潮美术运动破除革命现实主义一统藩篱以来,艺术世界群雄四起、泥沙俱下,艺术思潮八面来风、书剑飘零,至20世纪末尘埃落地,多元格局逐步形成。随之而来,当代艺术走向&ldquo;后历史&rdquo;时期,艺术的本体论定义如同天童舍利,五色无定,随人见性。始于革命现实主义的疏离,继之于启蒙现代性的解构,中国当代艺术始终肩负美学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双重使命,在解构/建构的辩证运作中发展出视觉表达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09526.html “以灵命爱中华——当代圣艺术巡回展览”前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关链接: &ldquo;以灵命爱中华&rdquo;当代艺术巡回展评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精神化的当代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8209.html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 罗斯科   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bull;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完全认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7316.html 当代圣艺术及其属灵见证   &ldquo; 有一个人,是从 神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这人来,为要作见证,就是为光作见证,叫众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为光作见证。&rdquo;(约翰福音1:6、7、8)   按照传统的说法,基督教艺术一般是指基督徒艺术家指据以《圣经》之圣言,而创作的各类视觉艺术作品;还指纯艺术中的各种基督教文化因素,这一定义的&ldquo;还指&rdquo;层面虽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但往往失之失于宽泛和模糊。而&ld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3304.html 女性主义话语与艺术实践   时间:1998年12月28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主持:赵一凡   我的讲座主题是《女性主义话语和艺术实践》,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第二个部分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女性艺术的主要观念,最后一个部分是女性主义的艺术实践。前两个部分比较抽象、概观,后一个部分放一些幻灯片,结合艺术作品和感性材料进行阐述,最后我们一起讨论相关问题。   在1990年代以前,西方女性主义无论是理论、批评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4404.html 中国当代基督宗教艺术的复兴   广义的基督教(Christianity)传入中国,始于唐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于公元781年于长安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留下以十字架为属灵标志的书法碑刻作品,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断续而在13世纪&ldquo;也里可温教&rdquo;作为&ldquo;景教之维绪&rdquo;在元朝传播,耶稣会士先后于14世纪明代万历年间和17&mdash;18世纪(清)来华传教,以及1807年伦敦传教协会的马礼逊教士将新教传入,形成了基督教中国传教历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3844.html 批评的人文意识   再看所谓当代艺术&ldquo;热&rdquo;,没有一个严格的中国人文历史尺度,当然就不会有精神性的尊严,一些&ldquo;生效批评&rdquo;只是为艺术作品反应的社会现象即兴命名,要么就是代群共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学还是从美学的独立性,这种批判性的清理没有完成,所以才导致风格化的&ldquo;雅艺术&rdquo;,模仿社会情绪、戏仿流行文化的伪先锋艺术作品在市场上走红。在21世纪,艺术批评理论面临两道关口,一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2577.html 魏立刚实验水墨纵论   1980年代兴起的中国现代水墨运动,大体可以分为两条意图线索:一是通过深度阐释中国传统儒道文化,从笔墨语言中寻找区别于西方艺术体系的文化身份;二是把笔墨从具象、实用价值中抽离出来,用纯粹的笔墨性来构建一套自律的形式系统,并赋予其独立的美学价值。此后,这两条线索分分合合、互为表里,尽管在不同时期对二者关注的侧重点有别,但无论是传统派,还是先锋派,他们在书法和绘画领域里对笔墨的探索无疑都是以这两种价值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7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