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当代艺术”的方向迷失与重振旗鼓   大致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拍出天价的同时,国内阵营开始出现四分五裂,把90年代初以来潜在矛盾全面爆发出来,成功者的傲慢与边缘者的怨恨,一时内覆盖整个美术江湖,再现了乌合之众的草莽怪圈,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艺术界从始至终缺乏一种坚定的文化自觉力量。事实上,那些通过&ldquo;反叛&rdquo;成名发迹的艺术家,只要他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就必须变得乖顺,假使一如既往的锋芒上位,哪怕是&ldquo;装逼&rdquo;姿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213/n546022.html 希望努力变成一种别样的活力   自2012年开始,当代艺术思想论坛已经在海安523连续办了两届,一个学术性年会论坛要办得有声有色,绝非一日之功,除了有良好的制度规范和资金保障之外,更需要有人呕心沥血做出巨大付出。现代学术在中国非常落后,直到五四期间才初具规模,历经&ldquo;四九&rdquo;之变,大学之精神、学术之尊严、学者之气节,一概丧尽。几个有骨气的学者纵然侥幸存得几分真气,经历&ldquo;反右&rdquo;&ldquo;文革&rdquo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025/n525325.html 批评威尼斯中国馆策展人的言论   王春辰在接受《金融时报》中文网采访时的言论,完全是故弄玄虚和指鹿为马。威尼斯双年展历来以注重先锋性艺术著称于世,代表当今时代的艺术想象力和文化创造力。然而,中国馆为了响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外输出价值观的伟大战略,竟把一座徽派建筑屋架送到水城威尼斯,这种以杀人来反对杀人的艺术逻辑,居然被媒体说成是&ldquo;艺术家近年来致力于保护、修复和重建古老中国风格的建筑&rdquo;。对此,中国馆策展人套用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603/n458305.html 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   &ldquo;当代艺术&rdquo;本该是个毫无争议的概念,由于中国社会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中,它便成了异常紧张的焦点问题。首先,当代艺术不是泛指当代人创作的艺术作品,而是特指处于时代的前沿艺术,起码在语言与观念方面有别于以往的一切艺术。当代中国的主流艺术,普遍是既定历史经验的审美副本,也是文化呆滞和社会保守的共性表现。一个对物质生活和生产工具现代化具有强烈欲望的社会,在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方面却不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77821.html 齐白石作品的天价警示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middot;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元天价,这无疑印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疯狂程度,势必引起当前艺术创作和收藏市场的跟风浪潮,其释放出的误导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作为艺术水平一般的现代人字画作品,《松柏高立图&middot;篆书四言联》拍出那么高的天价,不仅反映了艺术市场的疯狂混乱,还表明当前中国艺术欠缺严肃的学术评估体系,金钱成了衡量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   考察一番《松柏高立图&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70440.html 方力钧妄言背后的思想贫困   一个势利的社会注定是思想贫困,凡是无助于升官发财之事,肯定被认为是务虚的瞎扯蛋,以致烧香拜佛都在求财避祸。中国美术界一向把&ldquo;评论&rdquo;看作作品说明书和吹牛拍马的促销广告。如方力钧这样名大气壮的明星画家,对艺评家彭德表示蔑视的说:&ldquo;对于艺术家,评论的作用很小,有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rdquo;或&ldquo;我情愿杀死评论&rdquo;(1)。方力钧的说法,表明他对艺术理论领域缺乏系统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9579.html 艺术批评与眼睛怀孕   说起来,《&ldquo;个别人&rdquo;真的个别吗?》一文的几位作者,全受过艺术史论的专业训练,但他们对成力的《艺术卖比》的评判却有如街头老妪操腔,结论不是&ldquo;吸引眼球&rdquo;便是&ldquo;视觉污染&rdquo;,好像人类的眼睛成了容易被辱怀孕的器官。出于不齿,他们把《艺术卖比》命名为&ldquo;《高干》&rdquo;,似乎高级干部子弟干什么都不丢人了。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批评家,起码应该懂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8135.html 中国艺术品收藏与老古董艺术   严格地说,中国没有真正的艺术收藏。大凡资本介入的艺术市场,不外是死人艺术或仿古艺术,说明了中国收藏界已陷入古玩迷信的顽症。首先,中国藏家缺乏当代性、世界性的收藏视野,不如说是中国富有阶层普遍缺乏文化创造力,过度依赖承租权力的致富模式,造成资本自身的内在狭隘。古今中国富人均难以摆脱极权宰制的悲剧宿命,包括他们的文化趣味都是权力的铸制产物。艺术收藏在中国是古玩市场的衍生品,满足了权力腐败与资本博弈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0509.html 《收租院》是中国美术的耻辱经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1年3日8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ldquo;新中国美术经典:再现《收租院》&rdquo;雕塑展。尽管这次战略赶不上这组作品在1965年首次亮相京城那样,像一颗原子弹轰炸了整个中国。但是,在民生银行和专家学者们的精心策划下,犹如&ldquo;唱红歌&rdquo;运动那样掀起了小高潮,这组充斥历史悲剧和艺术暴力的雕塑作品,在当代传媒机器和包装手段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60414.html 何云昌《一米民主》是在滥用民主   何云昌的《一米民主》成为2010年度&ldquo;当代艺术金棕榈奖&rdquo;之首,这再次验证了所谓&ldquo;第四代&rdquo;批评家们幼嫩的判断力,也许是由于知识局限和价值偏误,造成对一各作品的错误评判。或许,13位提名《一米民主》的评委对何云昌滥用&ldquo;民主&rdquo;,并将血腥伤害归罪在民主头上,持有特殊的浓厚兴趣,因为他通过作品去宣判&ldquo;民主有罪&rdquo;,这无疑符合这些年轻学者的美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51778.html 评徐长健的“无神论者的遗产”展览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那些人都说他们没有信仰,我很为自己感到可耻,因为我跟他们是一样不信神的中国人。&mdash;&mdash;美信   身为天生敏感的艺术家,他是不能不怀疑自己的生活,特别在消费主义主导一切的物化时代里,盲目地自信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42255.html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西方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普遍停留在十年前状态,从一般民众到专家学者都不里外,根源在于他们越来越无法把握中国社会的复杂状态。首先,中国的迅速聚变已让人应接不暇,原有思维视角都变得狭隘危险。其次,中国早年的前卫派艺术在今天已面目全非,特别那些被西方所熟知的艺术家,大部分跟官方势力与民间资本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网络,有力地覆盖了西方的认知视线。可以说,西方人难以看到边缘而尖锐的中国前沿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41342.html 评《改造历史》当代艺术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关链接:中国当代艺术依然没有安全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ldquo;改造历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07644.html 程美信:评798双年展的“策展人风波” 相关联接: 朱其专访:关于798双年展的风波 关于798双年展主题展的一点看法   首届798双年展的成功之处在于一个&ldquo;乱&rdquo;字,这可能是超出举办方意料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85228.html 网络与艺术批评   批评文本上不存在&ldquo;网络批评&rdquo;一说。可是,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带来一个时代的大变革。网络的出现,对社会舆论领域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打破了传统传媒的单向性中心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批评的多元态势,使批评新生力量获得更多的可能空间。毫无疑问,互联网这种互交式与非中心的快捷新型传媒,对传统媒体造成一定冲击,有人曾断言:互联网发展将加速专制政权的崩溃。这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国家权力模式的产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8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