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吴为:朱其的水墨“中毒”   在2010年11月12日《北京商报》&ldquo;中国当代艺术周刊&rdquo;发表的一篇对朱其的访谈《中国当代水墨发展止步不前》中(见《新浪网》朱其的博客),朱其又抛出了一些荒谬的观点。   一、水墨&ldquo;本质主义&rdquo;的&ldquo;书写&rdquo;偏执   朱其说:&ldquo;当代水墨比较多样化,但大部分作品偏离了中国画的传统核心。很多艺术家用水墨做&lsquo;表现主义&rsquo;,他们更多是将水墨作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38486.html 吴味:金锋获奖彰显谁的悲哀?   金锋终于获奖了,获得了&ldquo;第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rdquo;的&ldquo;年度艺术家&rdquo;奖,这应该是值得欣慰的事!毕竟金锋那种比较独特的艺术方式,对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本体论拓展&ldquo;可能&rdquo;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可能的重要意义也是我从2005年金锋创作《秦桧夫妇站像》以来,要从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建构的角度给予他持续的深度关注的原因。然而,欣慰之余,一股悲哀又涌上心头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32913.html “资本神话”与“苍蝇艺术史”   在《&ldquo;重写&rdquo;历史还是&ldquo;拐卖&rdquo;历史?》一文中,我论证了由吕澎、朱朱和高千惠共同策划的&ldquo;改造历史&bull;2000&mdash;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展&rdquo;(以下简称&ldquo;改造历史&bull;新艺术展&rdquo;)并不能真正地&ldquo;重写&rdquo;新世纪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史,它&ldquo;重写&rdquo;的是实际上是伪艺术史。(参见《艺术国际网》&ldquo;吴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06515.html “摄想·观念摄影6人展”座谈会纪要   座谈会时间:2007.11.18.晚7:30-10:00。   座谈会地点:深圳22艺术区1号楼一楼&ldquo;悟&bull;艺术空间&rdquo;   座谈会主持:吴味(策展总监、参展艺术家)   参加人员:参展艺术家、深圳22艺术区艺术家、格丰艺术机构工作人员、艺术爱好者   录音整理:肖燕、吴味   整理方式:尽量尊重发言者原话,将录音不清楚的句子根据发言者主要观点进行适当的补充、衔接。限于时间,整理稿未经全部发言者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8060.html 思想之影:观念摄影6人展主题阐释   在当代艺术时代,艺术是一种&ldquo;观念&rdquo;的形式。所以当代摄影同样会在&ldquo;观念&rdquo;的创造中,使摄影不再是现代艺术的&ldquo;有意味的形式&rdquo;而是当代艺术的&ldquo;有意义的形式&rdquo;,这种&ldquo;意义&rdquo;正体现在当代摄影不再是一种&ldquo;审美娱乐&rdquo;,而是&ldquo;观念批判&rdquo;。在当代摄影中,艺术家的镜头对准的不是大千世界的&a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8051.html 圄于艺术的内部:金锋的《仿真警察》批评   金锋的《仿真警察》作品【1】让我想起了金锋另外一个未实施的作品——《实话实说》(名称不一定对),其内容是金锋仿照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一个“你怎样看孙志刚之死”的“实话实说”节目,参加者有孙志刚的父亲等亲人和其他普通人,节目形式与崔永元主持的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完全一样,电视台准备选在香港凤凰卫视台。   两个作品都针对了中国的人权状况和法律制度问题(当然牵涉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3005.html 批评更不是“耍无赖”:评段君的《惹不起的批评》   【作者按】   我不得不承认,在生活中对付无赖我毫无办法,“打”,怕打脏了我的手;“骂”,怕骂脏了我的口;“说”,不起作用,因为无赖原本不怕“说”。在艺术批评中,对付“无赖批评”我同样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无赖批评”“胆子大、浑不吝”、“随心所欲”、“胡搅蛮缠”、“信口开河”、“胡言乱语”乃至“血口喷人”(参见正文“注释—18”),像我这种努力想做“规范批评”的人,还能有什么绝招?所以,面对段君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30348.html 批评不是“连蒙带猜”   相关链接:段君:酸腐的批评(一)   在我写了《艺术批评更不是“情绪反应”——回答陈美信》一文,以批评陈美信的“感觉化批评”以后,不料我又看到段君写的一篇更为“感觉化”的批评文章——《酸腐的批评》【1】。当然像段君这类只图一时嘴巴痛快的“连蒙带猜”的“感觉化批评”,本身并不值得反驳。但段君的批评已牵涉到艺术批评的方法论和学科建设问题,所以有必要给与某些针对性的讨论。   一、艺术批评是科学研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9390.html 艺术批评更不是“情绪反应”——回答程美信   在我写了《当代艺术不是“情绪反应”——与程美信谈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以下简称《当代艺术不是“情绪反应”》)一文【1】,以批评程美信针对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的诸多“错误”观点后,程美信不去反思自己认识的缺陷,反而继续反复强调他的观点的“正确性”,却又拿不出更充分的理由反驳我的具体观点,而是在不断重复他在《解论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兼评王南溟先生的》(以下简称《解论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6500.html 当代艺术不是“情绪反应”:与程美信谈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   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发展到2000年栗宪庭策划“对伤害的迷恋”展览,可以说走到了它的顶峰。之后,伴随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暴力化倾向”的批评和争论,“暴力化艺术”日渐式微。到今天,已经很少有艺术家再好意思创作“暴力化艺术”,或拿“暴力化艺术”出来争论学术意义,无非是私下里忙着将以前创作的“暴力化艺术”趁艺术市场热点轮转卖几个钱(当然,这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生存危机来说不是坏事)。因为不仅许多批评家,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5102.html 可能性在艺术之外——“批评性艺术”讨论   对“批评性艺术”【1】的批评,金锋的许多观点比较深入,且具有代表性(也许他为了“东方视觉网”的“批评性艺术”的深入讨论,有意集中了众多批评观点,却不一定代表他自己),值得认真对待。   金锋说:“南溟与吴味的‘批评性艺术’正在走向他们理论建设的极端,他们力求作品中的能指与所指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必须互为衔接,并把刀锋直指现实的软肋(对现实问题的批评)。作为创作方式之一种,作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本来无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4907.html “毛的现代性”就是“专制性”——朱其的“毛的现代性”批评   今天,对****时代(简称“毛时代”)艺术的研究,朱其居然能够研究出“现代性”【1】,这让我感到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毛时代”艺术也有“现代性”的话,那我们的整个现代艺术史(指严格的“现代艺术”而非“现代性”的艺术)就必须重写,中国“文革”过后产生的、并持续到现在的现代艺术运动(尤其是“85美术新潮”以来)就失去了它的艺术史的逻辑针对性。因为中国“文革”后的现代艺术可以说就是直接针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4903.html “后殖民当代艺术”批评中的普遍主义与国族主义   近年来,对中国“后殖民当代艺术”(简称“后殖民艺术”)的批评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热点(尤其针对海外华人“后殖民艺术”)。具有广泛影响的非官方艺术网站《美术同盟》、《东方视觉艺术》、《中国美术批评网》等以及体制内(官方)艺术杂志《美术》、《美术观察》、《艺术评论》等媒体都有“深度”介入,特别是《美术观察》2006年第5期“热点述评”栏目发表了一组旨在讨论“看不见的战线——一些中国艺术家为何走红西方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4899.html 再谈河清的“文化国族主义”   我在《“后殖民当代艺术”批评中的普遍主义和国族主义》一文中批评了河清在中国后殖民当代艺术的批评中的“文化国族主义”的“思维偏执”(文章不是主要针对河清一人)【1】,没想到河清不去反思它的当代艺术批评明显存在的严重问题(详见上文),反而在回应王南溟和我的《可叹的“狗不理学术”》一文的“莫把‘新殖民’误作‘后殖民’”部分中,以前辈自居,恼羞成怒地“教训”和“讽刺”起我这个他认为的“后辈小子”来【2】。仿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4893.html 莫让鬼迷心窍 与金锋谈艺术与批评   金锋在博客上零散地说了一些对我和王南溟从事当代艺术批评的看法,算是对我们的艺术批评方式和批评性艺术理论的批评。当然,他的批评绝不是无事生非,所以,也决不会像他所说的“得罪”我。但金锋希望我也“得罪”一下他,我只好继续我的批评,以满足金锋及金锋们。   一、关于“批评性艺术”   金锋批评我和王南溟把我们“自创”的“批评性艺术”弄得狭隘了【1】,这意思好像在说批评性艺术的可能性现在看来很狭隘,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