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看中国文化的“受”和“授”,艺术关心的是人   上海美术学院&ldquo;上美讲堂&rdquo;去年底曾邀请国内美术教育界十位名家展开&ldquo;美术教育大家谈&rdquo;活动。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先后举办二十多组学术讲座、学术工作营、学术论辩会等活动,邀请20余位美术和设计教育界人士从绘画历史、造型艺术、美术与社会发展、美术馆展览和现代设计等诸多方面开展主题分享活动,以多元并开放的方式展开交流与对话。记者将选择部分名家讲座予以文字呈现: https://news.artron.net/20180124/n982853.html 如何用传统雕塑技术表现现代人?   雕塑艺术是一个慢艺术,而且是一个花钱的艺术,不像画一幅画,特别是画一幅国画、水彩画那么容易,做一个雕塑要花钱。上世纪20年代,中国就开始派雕塑家到国外学习,一直持续到50年代。建国以后,雕塑艺术虽然得到了一些发展,但是却不充分,很多老一辈雕塑家的生活非常艰难,如王临乙、滑田友、刘开渠等,他们做一些小型雕塑就非常艰难,更不要说做城市雕塑、公共雕塑了,雕塑在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   今天的讨论会有 http://news.artron.net/20170911/n956257.html 散淡中的诗意——范存刚的花鸟画   中国画的意境往往伴随着诗意,这种诗意承载于由画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转化成艺术作品后所传达出来的美感中,或浓郁,或散淡,或静气,或清雅。绘画中的诗意性美感不是兴之所致信手拈来可以得到的,而是艺术家经过观察、体悟、想象的再创造,是主观情思的表达,包含了由客观自然引发的联想和启示。这种美感是以对事物高度概括和抽象为要务的一种自我内心的主观表现,是对视觉经验的升华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它表达的是一种哲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808/n639475.html 潘天寿缘何提出了“拉开距离”论   20世纪有不少中国的艺术家,对中国和西方艺术之间关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意见,其中思考比较多、也比较深刻的一位画家就是潘天寿先生。应该说,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而且也是20世纪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教育家。在他的学术经典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ldquo;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rdquo;。潘天寿先生认为:&ldquo;中西艺术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但是中西艺术交流的结果是要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拉开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021/n523132.html 我们要什么样的写实油画 王沂东作品&nbsp;&nbsp; 《吉祥烟》 冷军作品&nbsp;&nbsp;&nbsp; 《世纪风景 之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写实油画源自于欧洲的古典传统,几百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与趣味的改变,它的精神内涵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发生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56674.html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中国艺术家作品读后感 徐匡 小黑马 木刻   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ldquo;生态与家园&rdquo;,旨在让当代艺术家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用自己的艺术作品向广大观众阐示保护生态环境和守护我们美好家园的文化立场,担当起艺术家应当承担的使命。   人们一直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尤其是今年,地球上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酿成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灾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大家的共同家园,是全人类当前最迫切的任务,也是当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25376.html 论庞茂琨的油画语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关链接: &ldquo;呼唤沉睡之灵&rdquo;庞茂琨的艺术经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9919.html 纯真和激情——李雄伊的画   学画,不一定要进美术学校或学院,这并不是说美术不需要由院校传授。美术,如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有&ldquo;技&rdquo;和&ldquo;道&rdquo;两个层面,都可以通过学校加以培育,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尤其当美术教育形成凝固、僵化的体系之后,对有才华的青年人的深造反而有害无益。再进一步说,不论绘画中的&ldquo;技&rdquo;还是&ldquo;道&rdquo;,也是可以通过自学这条途径获得的。   自学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7125.html 孙吉安的彩墨葡萄艺术 孙吉安 吉祥图 67&times;98cm   艺术向前拓展,一要靠题材内容的扩大,二要靠形式语言的变革。传统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经过长期的积累,题材和表现语言都形成高度程式化的规范,后来者要加以突破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还需要有长期艰苦的实践,以摸索和积累经验。例如,花鸟画创作中&ldquo;四君子&rdquo;梅兰竹菊的题材,为历代画家所钟爱,且不断有新的表现形式出现,人们对新题材的期待也自然被提到日程上来。2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2092.html 画猴大家徐培晨的艺术 九九艳阳天(2010年)126厘米&times;246厘米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徐培晨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而丹青猿猴尤精。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深得全国美术界的推崇和美术爱好者的喜爱,被誉为&ldquo;东方猴王画家&rdquo;。   中国绘画博大精深。作为其中一脉的花鸟画,同样包容并蓄、源远流长。从唐代开始,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0874.html 国画人物画骁将马国强   在当今国画人物画领域,马国强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骁将。说他有智,是因为他不只练手头工夫,只顾绘画实践,还善于用心思考艺术问题和探索创新之路;说他有勇,是因为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他所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有股不怕风险、不计得失的闯劲。从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他一方面专攻人物画创作,一方面,又一个不留神在新闻战线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不仅做过与美术有关的《河南画报》的主编,更创办过声名显赫的《大河报》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10642.html 激活素描艺术的感染力    拄棍的农民(素描) 靳尚谊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在央美美术馆开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不久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题为&ldquo;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rdquo;大展,展示了学院成立以来几代艺术家的数百幅素描作品,出版了有关文献集,并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在学院和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素描以及素描教学,本是美术院校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100534.html 雕塑是一种“慢艺术”   城市雕塑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从小到大,从业雕塑家从数十人上升到数百人,创作水平从比较粗糙到比较讲究艺术质量。如今,作品耸立在全国大小城市的街头,还相继建立了不少专门的雕塑公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作品。艺术观念多元、创作风格多样、作者锐意创新,是当前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大趋势。但是由于城市雕塑过热,有不少人将这当成了快餐。   雕塑是一种&ldquo;慢艺术&rdquo;,作品的创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6022.html “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品展”前言 《井下告捷》 周思聪&nbsp; 1974年   周思聪虽然只活了57岁,但她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艺术家,她富有个性风格的艺术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周思聪一生潜心于绘画,精于技艺,更勤于思考。她为人真诚,乐于助人,热心提携后生。她接受了50年代树立崇高理想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又沐浴着新时期张扬个性、开拓创新的风气,在画界脱颖而出,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引领新的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3058.html 重振金陵雄风——有感于养墨堂推出“石城五家”   江苏是美术大省,省会南京更是中国画的重要基地,历代人材辈出,涌现出不少大师,从以龚贤为代表的&ldquo;金陵画派&rdquo;,到以傅抱石为代表的&ldquo;新金陵画派&rdquo;,在中国绘画史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篇章。   如今,南京养墨堂推出&ldquo;石城五家&rdquo;,意在彰显当代南京五位画家在艺术创造上的杰出成就,强调在新时期继承与弘扬金陵画派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ldquo;以画说话,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9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