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以收藏的心态却有了投资的结果   之前,我坚信收藏以喜欢为本;收藏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所以在书上关于&ldquo;收藏&rdquo;的篇章,我曾写下:&rdquo;收藏, 就是图个喜欢,没有对错&rdquo;的标题。 当时我认为:收藏的心态喜欢是最重要的,不以获利为目的。不管买什么艺术品,自己喜欢就错不了。没有买对或买错的问题。如果收藏是追求符合自己内心审美的东西,心态也不会大起大落,更不被炒作所牵制。收藏家的藏品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402/n432575.html 艺术基金不是人人能做的   因为各种艺术基金忽然风起云涌地出现,2011年被称为中国艺术基金元年 。市场各种如私募股权、信托等名目繁多的艺术基金逐一出现。基金再加上文交所的沸沸扬扬,去年所有媒体都开始关注艺术品金融化的议题,艺术基金于是成为当前市场最关注的热点。 于是,周围手中只要有点钱或是本来作投资、私募的朋友都开始说:我们也来作个艺术基金吧!许多原本要投资于房地产、股票的资本忽然发现又有了去处,于是大批原本作证券金融私募的人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312/n425053.html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012年中国艺术市场分析   2012年市场果然进入严冬了。拍卖市场跌跌不休持续下滑,不少2011年磨刀霍霍准备进入拍卖市场的公司不见踪影,比2011年秋减少了71家。成交额与成交率双双回落,大幅萎缩。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的统计,2012年春拍总额为281.60亿元,同比2011年春下降了34.27%,环比去年秋下降34.22%。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秋拍总额为25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又下降50%,成交规模近乎&ldquo;腰斩&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97631.html 香港夺冠亚洲艺术市场中心   北京,以中国首都之姿,曾经以奥运的光环宣誓要成为亚洲艺术中心;上海、台北、首尔也都曾被认为有夺冠的机会。但从近年的态势来看,长期以贸易金融著称的香港,亚洲艺术市场中心的地位已清晰确立。因为亚洲与中国的崛起,香港已成为西方机构进亚洲的门户;而香港,也成为国内机构试水海外市场的自由区域。香港之前一直有艺术博览会,但并不太有影响。但从08年ART HK08博览会开始吸引世界顶级画廊、藏家、策展人和美术馆馆长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93715.html 市场乎?艺术乎?: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定位策略与价值内涵   摘要:国际艺术博览会是全球专业画廊的商业展会,是国际艺术「一级市场」集结的交易平台。博览会在特定的时段内将画廊、艺术品、艺术家、收藏家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是一种将艺术产业各环节聚合为一的高端产业形式。特点是利用强势的宣传策略,使各种参与者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效益和信息。本文从博览会的品牌定位策略、操作流程、价值内涵等各方面分析艺术博览会的运作模式,最后并讨论中国为何还无法出现一流艺术博览会的内在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90789.html 艺术家与市场的爱恨情仇   艺术家面对市场,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既怕自己养在深闺人未识,与市场没有关系;又怕自己太涉入市场,被市场伤害玩弄。   艺术市场就是买卖艺术品的地方。艺术家很少不想与市场产生关系,因为应该沒有艺术家不愿意卖画。不论艺术价值多高,市场价格往往是衡量价值的最直观的体现。但学校只教画画,没教市场,学校老师也没人懂市场。艺术家们从学校毕了业,开始有画廊来联系想要合作,这时候开始有模糊的市场概念。 但周围人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85313.html 不该把艺术品当作商品课高税   父亲大人要在浙江美术馆书画个展,我从台北背着他的几张画进北京机场,出关时海关问我:&ldquo;这里头是什么?&rdquo;我说:&ldquo;父亲的画。&rdquo;他问:&ldquo;值多少钱?&rdquo;我说;&ldquo;对我们家来说,父亲的画是无价之宝。&rdquo;他说:&ldquo;到底值多少钱?&rdquo;我说:&ldquo;他画画只是自娱,从来不卖,没有价格。&rdquo;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手一挥让我进去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66731.html 艺术与资本可能双赢吗?   资本是什么?资本就是钱,但资本不同于赞助。艺术赞助是不求回报的。而资本得通过市场途径获得金融利益,不但求回报,而且还要超值回报,所以,资本的本质就是功利。有人对资本的功利本质反感,也有人认为该热烈拥抱资本,认为资本是推进艺术的力量。但资本不仅是市场,也不仅是买卖,艺术和资本更不是简单的利弊关系。   持正面态度者认为,资本是推动艺术和学术方向的巨大作用力,资本能解决艺术运作资金的来源问题。如果美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59766.html 别再人人说艺术投资了!   什么时候,艺术市场吹起了投资风,艺术媒体、财经媒体、时尚媒体纷纷以投资为主题,一堆专家们开始教大家如何进行艺术投资。再加上这两年艺术市场资金行情启动,热钱涌入,一大堆基金与文交所出现,一时与投资相关的话题忽然变得很时髦。   在香港看春拍,遇到一个重要的二级市场经纪人,他说:&ldquo;孝萱,别说太多艺术投资啦!&rdquo;其实我的书是清楚地把投资与收藏两个概念分开的,并刻意强调收藏之美。可能是去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8071.html 艺术博览会该全力扶持一级市场   从今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回来,我发了一条微博, 其中写了句:&ldquo;博览会是一级市场画廊的商展,不应该让拍卖来抢风头&rdquo;,竟然引发了一点小热议。   艺术博览会是什么?艺术博览会是画廊的联合商展。画廊是什么?画廊是代理并推介艺术家的机构。艺术家是艺术产业的基础层,是生产者;画廊是产业的中端。在博览会里,画廊是主角,例如瑞士巴塞尔博览会以非常严格的标准去筛选参展的画廊,全球只选出三百家画廊。既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5149.html 关于艺术品金融化的五种误读    从2011年开始,&ldquo;艺术品金融化&rdquo;的议题忽然大受媒体青睐,成为热门词汇。艺术市场的语境慢慢被重构,&ldquo;投资&rdquo;成了常见表述,&ldquo;财富阶层&rdquo;仿佛成为市场主角。   艺术品为何会变成金融 产品?与高净值人群的高速增长,人们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多元配置资产需求增加,以及艺术品本身的稀缺性、增值性和流通性与金融产品的属性相仿有关。   尽管多对艺术品金融化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5094.html 艺术策展人的困境   策展人,从&ldquo;curator&rdquo;一词翻译而来,又称&ldquo;展览策划人&rdquo;,原是指在美术馆等艺术机构里,负责展览策划的专职人员,后来衍生成所有组织策划艺术展览的人。策展人是个受过艺术训练的学者,能够写文章,还得筹集资金;平衡人际关系,还要有推广的能力。所以既要读书又要思考,既要写作还要筹钱,还要会跟商人、媒体打交道,真不是件容易的差事。   在国外,&ldquo;独立策展人&rdqu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2602.html 艺术市场资本化趋势十大现象解读   艺术资本化,指艺术市场被大量资本冲击 ,或資本從艺术市場中獲取高額利潤的過程。因投资资本的涌入,又衍生出了&ldquo;艺术品金融化&rdquo;的概念,这是將艺术投资当作金融理财的商品之一。数年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由藏家群体主导,购买的力量以&ldquo;老钱&rdquo; 为主 ,市场相对稳定。但近两年,大量的&ldquo;新钱&rdquo;涌入了艺术市场,造成了惊人的资本化浪潮。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关注: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1441.html 你关心的是钱,还是艺术?   你买了一张画,看来十分风雅,有文化。但你关心的是钱,还是艺术?如果买画只是为投资,那这张画只是你生财的工具,是不是艺术对你而言根本不重要。
   如果只是为挣钱,那买画可能是最难挣的一种方式,如果稍一走眼,买到假的,立刻血本无归。选错艺术家,买错画,画就像被扔进冷冻库一样,永不升值。买的价钱不对,买得太贵,立刻被套牢。想从买画赚钱真太不容易。   你买画,但艺术与你的生活却毫无关系。如果你不去细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1434.html 中国艺术拍卖业的八个困境   媒体的天价报道,井喷的成交率,拍卖业表面上风光显耀,但其实是有苦说不出,比祥林嫂还苦,根本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的困境里。这困境归根结底就是假的干扰与诚信的缺失。其实,光怪拍卖行是不公平的,近几年,买方的行径已造成了行业的隐忧。   困境一:买方延迟付款。   这几年,拍卖公司收款的压力很大。中低价拍品付款情况还好,但高价拍品拖延的情况很严重。以往一两个月就收完了,但现在收款几个月都收不完。买方款项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3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