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观点频道]]> 丧失人性温度的批判是不道德的,送别黄专先生   今天聊聊这两天的一个现象,广州美院的艺术史论家黄专先生于4月13日过世,当天晚上有很多艺术圈的朋友在微信、微博上悼念送别黄专先生。我也同样感慨一下人生的短暂。当时还在想,明天会不会就有那么几个人要开始疯狂的批判黄专了呢?   果然,第二天就有人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黄专在艺术理论上的缺陷和保守的政治立场等等。甚至对黄专所说的&ldquo;没有遗憾和恐惧&rdquo;,也是用了极其严厉的语气进行审判:&a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418/n831053.html 画家迎合市场,也能创作不朽之作!   这对北斋而言,显然是一个难得的商机。而浮世绘刻本的价格很便宜,差不多二十块钱,相当于今天一碗牛肉面的价格。因此锁定富士山作为创作题材,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因此,葛饰北斋用了五年时间,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季节全方位的表现同一个主题,《富岳三十六景》由此诞生。这套组画每一幅都以富士山为背景,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场景巧妙的结合,意趣盎然。其过人之处在于以同一主题变化出各不相同 http://comment.artron.net/20160415/n830656.html 中国艺术品保税的破冰之旅   2014年7月,一批超过100年以上的古董艺术品,从法国进口抵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周后,该批古董艺术品在保税状态下,离开保税区开始展销。两周后该批古董艺术品顺利返回保税区,其中近十件办理留购、清关手续。而其余的古董艺术品则保存在专业的艺术品保税库中&hellip;&hellip;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910/n651964.html 文化产业的变革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中国文化艺术界对金融资本有一种&ldquo;天性&rdquo;的排斥和拒绝。甚至,有些艺术家对一些普通的商业行为,都会表现的极端仇视。2013年夏天,在一次艺术界思想论坛上,我的演讲内容涉及艺术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艺术)生涯&hellip;&hellip;现场有艺术家声称&ldquo;我不要商业,我只做纯粹的艺术&hellip;&hellip;&rdquo;。实际上,在当前的市场结构中,&ldquo;要不要商业 http://comment.artron.net/20140320/n581429.html 拍场明星并不能代表当代艺术   最近一年来,舆论从各个角度不遗余力地诋毁当代艺术,而中国当代艺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艰难起步,后被艺术市场天价炒作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火爆的当代艺术及当代艺术家,似乎有进入主流文化的可能。实际上,在中国现行文化及思想生态上,当代艺术决然是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可能。从今年秋拍的几场拍卖会上,数个&ldquo;当代艺术&rdquo;作品不仅有过亿元的天价成交,也不乏惨淡流拍,似乎形成冰火两重天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216/n547058.html “一级市场”不繁荣 亿元“当代”不长久   现在的中国,能触动人们神经的,莫过于钱字,凡事和钱挂上钩,只要达到一定数量,总能引起众人一片唏嘘!日前,香港苏富比2013秋拍四十周年晚间拍卖会上,曾梵志创作于2001年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拍出1.8亿元港币(含佣金)的天价,刷新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交易纪录。此价一出,顿时激起业界一片沸腾,各种质疑的、亢奋的、忧虑的声音和观点层出不穷。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普遍处于价格低谷时,对当代艺术品的天价交易记录需要冷静对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1014/n520049.html 我们还需要艺术吗   当代艺术在中国,我认为在2008年发生了重要转变,我曾在艺术国际网上发布了一个短文《当代艺术的阵亡及&ldquo;后当代艺术&rdquo;的开启》,但是关注的人不多,当时的论点即使今天重读,我仍然认为是对的。但是有趣的是200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像西方一样陷入金融海啸的泥潭,而是一枝独秀,同时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于是被一些国粹派吹嘘成经济发展的&ldquo;中国方式&rdquo;,但是2013年以后,我们发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618/n464607.html 中国艺术基金的集体症候   推销这套中国特色逻辑理论的人现在很忙很吃得开,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因为他们可以点石成金、指鹿为马,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他们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是连接资本和实体(艺术圈)的桥梁。他们深黯圈中秘密和游戏潜规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钱可以搞定一切。当凡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的时候,这意味着一切都成为交易,道德和信誉也可以用金钱来度量。我心如刀割地看着这个在金钱围剿下快速沦陷的中国社会:人 http://comment.artron.net/?flag=analysis&newid=425978 迷茫和守望:中国画廊业在严冬中继续降温   作者按:不独是艺术界,中国社会一直以来有一种言论不断蔓延,一遇到问题就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寻求有关部门来管理。比如艺术市场有赝品了就要求政府设立部门来统一鉴定,价格出现泡沫了就呼吁找个权威机构来统一定价&hellip;&hellip;这是个极端错误的逻辑。我也在呼吁,但我呼吁政府别什么都管,管的越少越好。比如文化部,全世界没几个国家设立文化部的。在欧洲只有法国设立了文化部,管的事可多了,主要是为整理、研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223/n310941.html 是什么让艺术品升值?   是什么让艺术品升值?这个话题是艺术品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艺术品中的什么属性才是未来升值的关键因素?基金经理在设计艺术品基金产品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ldquo;价值发现&rdquo;,那么我们在价值发现中到底发现了什么?现实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能升值,甚至很多艺术品过去不值钱,现在不值钱,将来也不会值钱!即使你花费巨资去炒作它也会很快跌回原型,这是为什么呢?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占全球市场的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206/n308413.html 从区域化到全球化,中国艺术品税收羁绊   2011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和古董市场,拍卖行和艺术品经销商的总销量占全球销售额的30%。当大多数国人还沉浸世界第一的迷梦中迟迟不愿醒来时,2012年国内拍卖行交易额近乎腰斩的残酷现实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了大家的脸上。为了安抚惊慌失措的投机客国内拍卖行纷纷抛出各种镇定剂,在年底前的各式艺术品论坛和峰会上,拍卖行不断放风强调拍品征集难,藏家惜售&hellip;&hellip;言下之意就是拍卖业绩 http://comment.artron.net/20130123/n303603.html 新时期的画廊业转型:从卖作品到卖服务   2012年艺术市场交易数据盘点已近尾声,从目前市场可采样的数据看,整个艺术品市场全面步入调整期已经毫无悬念。虽然那些严重缩水的拍卖数据实际上并无多少经济学价值,因为针对一个泡沫大或小进行讨论很无聊。从产品到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画廊业的变革迫在眉睫。很多传统画廊总是纠结于寻找客户,他们片面的认为&ldquo;客户太难找了&rdquo;,缺乏企业化训练的传统画廊业,并不能立刻理解什么是艺术品市场的服 http://news.artron.net/20130117/n301966.html 谁在抽象,浅谈中国理论界的误判   在谈论现代主义的抽象绘画时,我们经常需要讨论编码及解码,这和20世纪前的艺术理论所标榜的解释途径不同,因为之前的绘画是图像的再现,包含叙事(文学、历史、宗教等)的内容,可以被阅读。但是到了康定斯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那儿,抽象艺术变成了只可以被感知却无法被解读的形式语言。虽然康定斯基在各种言论中解释他是如何把图形和外部世界的结构相对应,但是在今天看来,这些解释极其苍白而缺乏实质性的意义 http://newss.artron.net/20130113/n300172.html 艺术基金,神话还是瞎话?(下)   热钱涌入,艺术品基金市场持续火爆   市场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半年国内有17款艺术品信托基金面世,发行规模达到29.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6%。其中&ldquo;融美10号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rdquo;发行规模达到10亿元,堪称年度巨无霸。但是凡事到了中国,自然是要做些改造的,在国际上艺术品基金年限通常5年以上,而到了中国,能省的全都省了,平均年限不到2年。另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2012年三季度发行的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91717.html 艺术基金,神话还是瞎话?(上)   盘点2012年的中国艺术品基金市场,可谓上半年红红火火,下半年迷迷糊糊!但全年都与平淡无缘!很少有(金融)产品像艺术品基金这样奇怪的:艺术圈的人大多不看好也看不懂,基金公司的经理们对艺术品一窍不通却在滔滔不绝大谈艺术品升值&hellip;&hellip;显然,二者之间对价值的确认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艺术界的理想状态是大家因为热爱艺术而购买收藏!基金公司的经理们则希望艺术品是一个标准的符号,只需通过增加流动性就能 http://news.artron.net/20120723/n29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