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地区量增价跌 长三角逆市上扬
2015-01-28 16:04:40雅昌艺术网专稿
京津依然独大 长三角逆市上扬
总观2014年秋拍,中国艺术市场拍卖总额下跌至287.2亿元,同比2013年秋拍下跌13.76%,成交量也同比下跌13.18%。从各地区分布情况看,两大拍卖重镇港澳台和京津地区成交额占比较去年均有有不同幅度下滑,其中京津地区均价为国内倒数第二,与此相反,国内其余各地均有小幅上涨。市场份额占比涨跌表现为,除长三角外,各地区成交总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并且下降地区的总成交额降幅远远吞没了上升地区的涨幅,由此中国各地区拍卖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格局: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份额获得小幅提升,而港澳台地区的市场份额和总成交额却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京津地区继续延续春拍以来的量增价跌的趋势。秋拍总成交额为137.3亿元,同比下滑了14.82亿元、降幅达到9.47%。其中领军拍卖的三大板块的成交额均有所下滑,尤其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从2013年秋的14.4亿元,下跌到2014年秋的7.5亿元,下挫幅度达48.26%。主要原因一是精品缺失,缺乏吸引眼球的高端拍品;二是藏家更加理性,估价超过千万元的作品纷纷遭遇流拍。对此,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女士表示,本季拍卖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艺术品市场调整的双重压力。而从藏家的角度来看,观望的情绪也非常浓重,重量级拍品缺失。然而相较2013年秋占比为45.70%,本季京津地区占比稍有涨幅,为47.83%。
与京津地区依托原有优势稳固防守相比,长三角地区却在逆势中突围,总成交额和市场份额双双获得不错的涨幅。一直在沉稳中前行的长三角地区拍卖市场,2014年亮点频现,在成交总额上取得不俗成绩,交易记录也被频频打破,显示出南方市场扩大发展的趋势。如西泠拍卖十周年38个专场,存世稀有、价值重要的精品涵盖于古代近现代书画、篆刻印石等各个门类中。其中北宋版《妙法莲华经》、宋拓连环画帖《华严经》两部成交额总计达1564万元;中国首届青铜礼器专场百分百成交,总成交额近4000万元;外国名人手迹,进一步开启国际化路线,马克思的重要亲笔信以419.75万高价成交,创西方信札手稿的中国拍卖纪录。长三角地区拍卖市场稳健发展,改变思路多元化经营成趋势,令本地区市场的得到全面提升,获得市场的更多关注。占长三角总成交额58%的上海地区,本季表现一般,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艺委会主任承载指出:“上海的优势依然存在,今天很多重要的收藏品虽然在北京上拍,但收藏家仍在上海,收藏传统底蕴深厚、大众消费需求旺盛、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江浙沪资本的潜力待挖掘这四方面依然是上海拍卖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
(责任编辑:万舒)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