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62686
文 章:203篇
评 论:18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判断与思索:“当代美术沙龙”首届座谈会纪要发表于2007-11-07
- 八九年以来,中国当代前卫艺术出现的运动为艺术家的个体式创作所代替,因而整个态势呈现着分流的状况。这是中国前卫艺术走向成熟的自我完善的一个信号,也是处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的艺术文化的必然面貌。然而,有其正面必然有其负面,市场观念的引入造成了许多前所未遇的艺术问题,一方面是“艺术市场”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包括曾经极具前卫性的艺术家为之创作和操作的对象与目标;另一方面则是一部分艺术家避开尚不足以形成...
- 让当代艺术呼吸自由的空气——原弓当代艺术西藏系列活动的意义发表于2007-10-17
- 人们总是说选择当代艺术就是选择了一种战斗的方式——与人们固有的艺术观念战斗,与艺术作品传播的各种制约因素战斗,与艺术作品流通环节的各种机构战斗……如此等等,却都是发生在艺术赖以“生存”的商业化都市之中——当代艺术被罩上了厚厚的商业和资本的帷幔,成为都市里的人们相互竞争的文化符号和竞技手段。艺术作为一种商品在不断进入市场的核心地带,成为某些人所持有的有价“证券”的同时,却越来越远离艺术最初的本原...
- 活力与支点:当代艺术的困境与发展的可能发表于2007-10-16
- “当代美术沙龙”与辽宁省美协、《美术大观》编辑部、辽宁省普乐普艺术公司联合主办的“活力与支点:当代艺术的困境与发展的可能”研讨会七月十三日在沈阳举行。此次研讨会是“当代美术沙龙”自成立以来定期举行的第二次活动,由评论家高岭主持。部分在沈阳的老中青年艺术家就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结合辽宁油画创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当代美术沙龙”特邀评论家张晓军首先介绍了北京当下艺术界的现状。他...
- 集体求助者的精神写照:评石立峰的艺术创作发表于2007-10-16
- 求助者往往是社会中在政治上、经济上或精神上处于无法自立和生存的一部分人,他们是社会生活中的少数派和边缘人,更准确地说他们是弱势群体中的个人。但是,当我们面对艺术家石立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求助者作为社会中的少数这样的一般概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是一群看上去没有具体年龄、职业、性格特征但只有性别差异的人,他们成群结队地奔跑、跳跃、攀爬和坠落,为的是能够摆脱现有的困境或者绝境。 之所以...
- 角色与现实:关于奉家丽的艺术发表于2007-10-16
- 看奉家丽的作品,无论是油画还是行为,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感觉是,她始终把创作对象——有时是画面中的青年女子,有时是她本人——作为社会现实中的一个角色来看待。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包括女人在内的人在一个社会结构中有着多重复杂的社会关系,因而也就是有各样各色的社会角色需要扮演。奉家丽显然关注的是其自身及周边同性亲朋好友在日常生活状态中的角色位置与精神征候,这与其说她是受到近两年来女性艺术被作为独...
- 惊蛰:黄鹤的青春日记发表于2007-10-16
- 每年的三月五、六、七号,大约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它反映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意味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昆虫。这时,气温开始回暖,雨水渐多,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季节。 自然的物候变化,同样会影响到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对人的心理意识和身体体验,都形成很大的影响。人也总爱用这种自然界的现象来描绘、形容和比附人类自身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活动的变化...
- 可能的现实与现实的现实:谈张东红的绘画发表于2007-10-16
- 当代艺术的发展在中国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是,反映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的题材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其集中的表现是符号性和事件性的艺术形式的大量发生与存在。艺术创作中这种倾向的存在,毫无疑问是由其得以发生的基础层面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于是,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假思索地沿着这样的思维模式走下去,形成了今天蔚为大观的当代艺术的阵营。 然而,当我们看到...
- 负志隐默中,传神写照外:试读尹默的艺术发表于2007-10-16
- 绘画作品的审美价值的产生,在于艺术家通过笔墨色彩的铺陈,在二维的平面上营造一种具体物象之外的审美意象。意象的产生取决于艺术家主体的个人修养、对待文化生活、社会传统的体悟以及表现对象的反复揣摩,也取决于观众面对画面图象的个人理解与阐释。然而,无论怎样,从客观实存的物体对象到画面视觉图象再到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心中的意象,其产生过程是依循着视绘画作品为现实物体的一面镜子的反映论模式下进行的。这种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