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8211
文 章:54篇
评 论:1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怀念我的导师李得春教授发表于2010-05-20
- 2009年5月26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新老教师、美术史界的同仁们聚集在八宝山向一位外国美术史界的前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老教授、我的导师李得春先生的遗体告别。作为学生的我,看到安卧在鲜花丛中的先生那亲切的面容,不禁百感交集,关于先生的前尘往事又一一浮现眼前。 我的导师李得春,又名李春,1934年冬出生在山西省天镇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两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当小学教师的母亲承担了全部家庭...
- 拓荒者的足迹——李春先生学术特色辨析发表于2009-12-03
- 2009年5月20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新中国的外国美术史专业的知名学者的李春先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国的美术史领域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专家,一位辛勤的耕耘者。 李春,又名李得春,1934年冬出生在山西省天镇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52年考上南开大学历史系。其时适逢新中国建立伊始,李春先生因学习成绩突出,被国家选送到莫斯科大学美术史理论系留学,成为新中国派出留学苏联的第一批留学生。1959年,他以优秀的成绩...
- 寻找古希腊失落的色彩发表于2009-10-16
- 白色的希腊? 作为西方文化之源头的古希腊文明曾被恩格斯称作“一种标准和不可企及的典范”,由于它的古朴和素洁而得到18世纪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的高度赞誉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直到新古典主义时期,希腊建筑和雕塑艺术都以它们白色的大理石遗迹印证了这样的评价。然而,不断更新的考古发现却证明:白色的希腊只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时光的侵袭给世人造成的一个错觉。实际上,希腊艺术原本是...
- 透纳艺术的革命性意义(下)发表于2009-10-16
- 相关链接:透纳艺术的革命性意义(上) 透纳的另一个创举是把风景画作为历史画来表现,使风景画的地位被提高到历史画的高度。他在具有戏剧性光线和气势的风景画中点缀上人物、加上历史画的标题,使之成为具有历史画内容的风景画。他的历史风景画与法国古典风景不同,他不是仅仅靠点缀上神话人物和古代废墟而成为历史画,而是以画面中那种戏剧性的光线、风景中自然力量所体现出来的宏...
- 透纳艺术的革命性意义(上)发表于2009-10-16
- 相关链接:透纳艺术的革命性意义(下) 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 )是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著名的风景画家,是英国19世纪上半期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他的艺术在英国美术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与康斯泰伯尔堪称使英国风景画得以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的影响而走上独立道路的两位大师。由于他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贡献使得在英国美术中...
- 女性主义革命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意义发表于2009-10-16
- 1971年,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在美国的《艺术新闻》上发表的一篇里程碑性的论文中提出了具有煽动性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她不仅质疑艺术史中妇女的缺席问题,而是揭示了艺术史领域中观念的不完整,即白人西方男性的观点被视为主流,这种观念被她称之为“不言自明的白人男性主观性的控制”。她一再申明:这个问题不是一个人先天的才能(“伟大”或“天才),而是...
- 言说与困惑——余陈画评发表于2008-10-27
- 每每看到这些巨大的头像,看到这些充满着张力与视觉冲击力、单纯却直扣我们心弦的形像时,我都不禁要问:为什么女画家余陈会选择这样的形象作为自己的符号?在异彩纷呈的当代美术中,她是如何独特地表达自我? 新艺术史的代表人诺曼·布列逊在他的代表作《传统与欲望》中曾经说过:积淀深厚的传统对艺术家而言,既是财富,更是沉重的负担。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必须超越传统,而为了要观众能理解,又必须进入到已有的...
- 现代性与“女性特质”——傅小宁画作解析发表于2008-10-27
-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是否一定具有所谓“女性特质”?这是关注女性艺术的人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性特质通常与文静、优雅、纤细、动人等词相关联,这些特点也是传统的女性艺术和女性行为的规范。这些标准在旧式的中国闺阁女子中被标榜为美德,而它们在现代女性艺术中则被完全颠覆了。这是我在看到傅小宁的绘画之后最深切的感受,在充满着现代人的思索、困惑、彷徨,甚至是狂想的画面中,我们读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