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长河潜流——1978年以来的中国抽象艺术发表于2011-02-15
  在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抽象艺术一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潜流。说其“潜流”是指许多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潜心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表明抽象艺术一直没有成为显流,在全国性的重要展览中往往是作为“百花齐放”的一个平衡和补充,因为这些展览的组织者并不具有系统的抽象艺术的教育与创作背景。更重要的是,20世纪中国艺术始终具有“文以载道”的“泛政治化”的价值取...
“君民之学”与“新旧之学”发表于2011-02-13
  一、“君学”与“民学”   这里讨论的“君学”与“民学”概念,来源于黄宾虹。1948年的夏天,85岁的黄宾虹自北平南下杭州国立艺专任教,途经上海,小住了两个多月。8月15日,应上海美术界同人之请,在美术茶会每周一次的例会上做了题为“国画之民学”的演讲,全文刊于1948年8月22日《民报》副刊《艺风》第33期上。   黄宾虹认为,“民学”乃是对“君学...
天人之间——周长江艺术断想发表于2010-12-02
  如果将周长江30多年的艺术创作历程做一个回顾,我们很难将周长江界定为一个抽象艺术家,或者说,周长江追求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但却不是一个纯粹的抽象艺术家。他的艺术在内涵上具有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高度,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一种综合性的特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互补”的哲学内涵和抽象性的艺术语言构成了周长江艺术的互为表里的两个核心特征。   “究天人之际”而上下求索,是我与周长江相识20年来...
从隐喻到象征——曾晓峰艺术图像中的当代意义发表于2010-12-02
  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曾晓峰是一位风格奇异,独立特行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跨越了从现实到梦幻,从想象到变相,从自然浪漫到工业冷漠这样广泛的视觉形态。曾晓峰作品中形式的隐藏,图像关系的复杂,形成了他的相对晦涩沉郁的画风,这使得他的作品拒绝通俗流畅的阅读,而指向凝视与震惊。在这种导向潜意识的冲突的陈述中,具有一种模糊性与暧昧性,它排除了对于曾晓峰艺术的单一解读,而将复杂的感受与语言的多义性提交给理智的观众...
红与黑的交响——对李青萍绘画的一种解读发表于2010-12-02
  对李青萍先生的了解,是在参加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张希丹的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时候,读到了张希丹同学对李青萍这样一位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十分重要而又不为人知的女画家的研究。张希丹的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到写作都做的相当扎实,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事实上,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中有一批才华横溢的女画家(如关紫兰、蔡威廉、唐蕴玉、周多、丘堤、潘玉良、孙多慈等),李青萍的艺术应该放入这个女美术家群体中考察,才能凸显...
在真实与梦幻之间——李红军的纸媒艺术发表于2010-12-02
  在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中,李红军已经不算是青年艺术家,也不是美术的后来者,他的已经有30多年的艺术经历,其间从陕北到北京,几进几出。他的艺术历程,从民间剪纸出发,画过农民画式的绢本工笔,做过古元式的黑白木刻,也画过类似于艳俗艺术的油画,还做过超现实主义的梦幻般的木刻《三面风景》。但他的引人注目却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位来自陕西的艺术家,从民间美术一路走来,经历了在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和实验艺术系的学习,...
90年代以来的吴冠中油画艺术发表于2010-06-30
  90年代是一个经济文化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对于许多珍爱民族文化传统的人来说,经济上的全球化还可以接受,但文化上日益密切的全球交流,却使他们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消失的疑虑,有些人提倡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对抗文化全球化的资源,这一良好的愿望却激起了一股民族主义的思潮,对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产生了怀疑主义的抵触。对此,画家许江认为:“在‘全球概念’与‘文化多元’的旗帜下,不加批...
内心的风景——吴冠中艺术略论发表于2010-06-30
  1950年,在巴黎,吴冠中与熊秉明等中国留学生,多次彻夜讨论是否回国。30年后,熊秉明出版了他的《日记择抄》,在附记中他说道:“好像从那一夜起,我们的命运已经判定,无论是回去的人,是逗留在国外的,都从此依了各人的才能、气质、机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艰辛,取得不同的收获。当时不可知的,期冀着的,都或已实现,或已幻灭,或已成定局,有了揭晓。醒来了,此刻,抚今追昔,感到悚然与肃然。”   ...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