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56550
文 章:30篇
评 论:2篇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中国书画鉴定行业亟待具有司法资质的鉴定机构发表于2011-08-12
- 我国书画鉴定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本来就不多,而今有的已去世,有的年高体衰,他们应对各类赝品的专业能力和精力必定是有限的。目前,全国的书画鉴定专业人员数量偏低,专业整体实力有限,即使他们竭尽全力苦苦奋战在一线,也没有能力击退这四面袭来的赝品大潮。 由于每一位鉴定家对中国书画的研究都是有限的,甚至对自己最熟悉的几位书画家的作品研究也是有限的。所以,许多仅凭经验的鉴定者,在鉴定高仿真作品时往往缺乏...
- 中国书画鉴定欠缺“科学取证”的半壁江山发表于2011-08-12
- 目前中国书画鉴定体系的状态有点像当年的中医看病,常用手法是望、闻、问、切,凭直觉、靠经验诊断病情,其结果难免出问题。现代医学带来了全新的知识结构,更多的诊断治疗方法,中西医相结合便成了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至今,当代中医大夫也都认真研究现代医学知识,决不排斥使用CT、X光等先进科学仪器。以往的中国书画鉴定者主要靠经验,所以就有了“经验鉴定系统”的称谓。此“系统”的...
- 中国书画防伪方法多存隐患发表于2011-08-12
- 由于照相机、扫描仪、电脑、拷贝台、投影仪的广泛使用,致使签名和印迹的防伪功能日益衰减,必然迫使人们去探寻新防伪方法。曾有人请造纸厂为自己特制隐藏着个人姓名、标记的限量专用纸。结果是这种纸被生产者额外生产,暗中销售,可笑的是定做此种专用纸的书画家本人还没拿到所定的纸,结果用此种专用纸制造的赝品已流向了市场。这位书画家只好向世人宣布,他决定拒收拒用此种专用纸,凡用此纸的画都不是他的作品。又有人在墨...
- 书画复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发表于2011-08-12
- 从古至今,中国书画的复制技术总是伴随科技进步提高与发展的。最古老的复制方式是“临”,即对照原作画面,仅用手工描绘的方法进行复制。这种方式既慢又很难准确复制,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摹”的复制方式,将透明性较强的薄纸覆盖在古帖或字画作品上再进行复制。或者利用从后背射来的光线,将原作画面透射在纸上再进行复制。后来又出现了木刻雕版复制书画的技术,特别是木版水印和珂罗版技术出现后,使中国...
- 书画造假售假猖獗 鉴定界面临严峻挑战发表于2011-08-12
-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推动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繁荣。中国书画艺术创作步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和空前繁荣的局面。书画创作者、生产者、经营者、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越来越多,民间收藏热不断升温,甚至到了火爆的地步。画廊和拍卖公司已遍布全国各地,单件书画作品成交额过亿、过数亿者已不罕见,书画作品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金额年年攀升,多得已难...
- 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性转折发表于2010-12-14
- 用光学显微镜在反射暗场模式下放大500倍,观察宣纸纤维结构的微观状态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倍,观察宣纸纤维结构的微观状态 一、书画真伪, 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千古难题 研究中国古代书画鉴藏资料,我有两种感觉比较强烈。 第一种感觉是:灾难深重。中国古代的无数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