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58383
文 章:42篇
评 论:2篇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抽象艺术应该获得重新认识发表于2009-08-25
- 偏锋新艺术空间有新的展览开幕,四点开幕,我五点半才过去看,那时候观众不是很多,正好可以仔细看看作品。此次差不多展览了中国当代艺术老中青三代“抽象”艺术家。 在康定斯基完成自己的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1910年)近百年的今天,偏锋新艺术推出“在——展览在抽象画诞生一百年之际”,以当今的抽象艺术纪念抽象艺术诞生一百周年。展览主题为“在”,在我看来,或许是...
- 艺术北京现场许良新作品的思考发表于2009-05-04
- 很早就认识许良,他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内向腼腆的,他之前的作品是对商品文化的直接呈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些广告图片很好玩。但是最近许良突然创作了一系列新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图片有点情色,当然对于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圈内人士来说,抑或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不管情色还是色情都是表面的,而艺术家由此要表达什么才是根本的。许良创作方向的突然转变吸引了我对他以及他作品的关注。 4月26号下午,“艺术北...
- 生存心理的立体呈现发表于2009-04-21
- 上周五是昌阿特在798艺术区的正式开馆展的VIP预展,展出的是韩国艺术家朴成泰的个展“因陀罗之网-存在与神话”。开幕式来了一些中韩艺术界的重要人士,包括批评家和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收藏家,大家对朴成泰此次展出的作品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从06年开始生活工作在中国的韩国艺术家朴成泰,近些年来一直用铁丝网来创作自己的作品,最早被中国人熟知还是在中国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的“马”系列作品。而后天...
- 下一站:学术!发表于2009-02-16
- 伴随着去年金融危机和艺术市场的“降温”,艺术机构经营者开始变得越来越冷静,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恐慌。从国内画廊行业的发展来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毕竟我国的画廊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尤其是在近年来跟着市场狂飙猛进,失去了自身作为一级市场的学术定位和立场。先前的“画店”需要转型为“画廊”,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展览质量上都需要有一个结构性的调整。 倒闭、减小展厅面积、...
- 中国当代艺术媒体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于2009-01-08
- 写在前面:今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听说艺术媒体仙逝的消息。对于我来说,从事艺术媒体的工作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我对它的某种情结一直存在,总希望艺术媒体行业自身的专业性和艺术的专业性结合的更好,以在艺术商业大潮中更好的独立发展。记得在08年初的时候,韩国《月刊美术》的主编来采访我,问我当时《美术焦点》是如何半年多的时间变成艺术圈的知名艺术媒体时,我简单地回答了几点:一,艺术市场需要,这是客观的;二,艺术...
- 对当代艺术语境的历史性转变的思考发表于2009-01-06
- 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从05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西方资本强势介入的背景下,显现出了异样的繁荣发展。当然,艺术对资本的认同是具有现实语境的。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不解、幻想和臆断。中国多样化的社会方式、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存在,加上资本渗透其中,使得处于文化先锋位置的当代艺术出现了形式上的跳跃式发展。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中国当代艺术长期远离资本之后的本...
- “对现实的隐喻”谈杨千的新装置发表于2008-12-31
- 市场跟创作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当下变得尤其赤裸,这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是艺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潜力。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就是符号的拼贴,总之这一切都冠以“艺术”的名义,在“中国印象”的背景下进行漫无目的的阐释。艺术品的“价值”被虚拟的市场所放大,被缺失价值标准的媒体所肯定,这使得中国当代艺术所蕴含的意义在肤浅的标准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过度阐释。大部分艺...
- “游戏”没有结束,但需改变市场规则发表于2008-12-05
- 去年在杂志写“展览评论”栏目的时候,对于展览评论如何写进行过一番“研究”,可是今年竟然不知道怎么写了。仔细想想不外乎几个原因,一是现在市场不好,“不好意思”批评哪个展览;二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策展人,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展览漏洞总是不少,而且是硬伤。在一个艺术意义不明的时代,我们奢谈展览的学术性难免有点做作,展览只是个体力活,不过有时候被冠以文化的名义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