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7574
文 章:43篇
评 论:1篇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李媚对话冯汉纪(二):资金成为第二届香港摄影节的难题发表于2014-11-13
- 香港曾经是摄影繁荣活跃之地,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一直是《现代摄影》杂志重要的稿源地。1994年香港曾举办过两岸三地的摄影展和研讨会。那些年,一些国外的摄影家被香港摄影家带到杂志,一些大陆的摄影家通过香港摄影通道被带出国门。新世纪以来香港摄影沉寂了十几年。直到2010年举办了首届香港国际摄影节,至今已是第三届。
- 李媚对话冯汉纪(三):传统·反传统--从《摄影画报》出发发表于2014-11-13
- 第三届有一种收缩的感觉,从《摄影画报》出发,台湾没有请人,请了五个大陆人的,原先我还以为会请大陆的参展艺术家。因为今年是“传统·反传统--从《摄影画报》出发”。是不是你们希望找到一个马格南式经典的摄影家,而且是第三世界的,而且是第三世界看自己国家,拍自己国家没有一个他者的眼光的摄影家。
- 李媚对话冯汉纪(四):香港摄影的未来堪忧发表于2014-11-13
- 香港摄影从97沉寂了很长的时间,直到2010年摄影节之前香港都没有一个大型的摄影展览,这个确实很令人惊讶,因为香港摄影以前是很繁荣的,大陆受香港影响很多。但是要有年轻人来接替你们,这很重要。
- 李媚、黎朗对话魏壁(一):灵魂无处安放发表于2014-10-08
- 与魏壁认识很早,早在上个世纪,那时候他是印刷厂的业务员,我去他所服务的厂印《现代摄影》和《摄影》丛书。魏壁一直很折腾,直至现在回到故乡。前段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一段文字:“魏壁回乡成为一个话题”,我与魏壁聊天,最想谈的也是他的回乡,全面意义的回乡。有些人不约而同地把魏壁的回乡当成一个话题,也许意味着,回乡的确是一些人心底的盼望,或者乡愁的日渐消逝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 李媚、黎朗对话魏壁(二):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发表于2014-10-08
- 李媚:对于你来说,对于你的艺术,你的人生,你所有的一切,是不是从经历监狱之灾之后,都不同了,它成了一个你人生中特别重要的转折点。
- 李媚、黎朗对话魏壁(三):一段精神上的还乡路发表于2014-10-08
- 魏壁:虽然身在家乡,但还是处于一种还乡的情绪里面,身体回到那里边以后还有一种经验以及精神上的还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你在你成长的这段时间是抽离出去的,现在回到那个地方就意味着还有某种东西是要你去追寻的,还在还乡的路上。
- 李媚、黎朗对话魏壁(四):《梦溪2》里的乡愁发表于2014-10-08
- 李媚:每个人的人性、欲望,作为人基本的要求是有自己的一个逻辑的。所以你自己原来的想象是这样,突然之间生命走到一个地方就开始又发展出一条新的路来了,你又开始往前走了。
- 李媚对话黎朗(一):再也回不去的那个年代发表于2014-08-29
- 和黎朗在1996年就认识了,却很少交流。记忆中大概只有一、两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他去美国领“琼斯母亲奖”回到北京,那时候我们住在光熙门30多平米的租房里,旁边是北京著名的水煮鱼,空气里每天充满油腻腻的麻辣味儿。黎朗是四川人,我们正好请他吃水煮鱼。黎朗送给了我一本书,送给我先生一瓶香水。那时候黎朗不善言词,基本是我们问他答。聊天内容大多是他在美国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