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934
文 章:35篇
评 论:0篇
最新评论
没有相关内容!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观点 | 红梅:华彩至纯--记罗尔纯油画作品发表于2015-12-30
- 惊闻罗尔纯先生逝世的噩耗,不禁悲从中来。遥想2008年7月,我在王璜生馆长和李萍主任的帮助下,在广东美术馆为罗尔纯先生举办个展:“大彩至朴——罗尔纯艺术展”。百雅轩的李大钧先生陪同罗老来参加开幕式,我请罗老到展厅看布展情况,征求意见,罗老笑笑地只说都好。晚宴上大家你言我语甚是热闹,罗老几乎不发一言,只是笑笑的,仿佛主角也并不是他。如今这一幕幕如在眼前,却已是人事两隔,适逢农历十一,故翻出这篇旧文,略作修...
- 观点 | 红梅:论西方女性主义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的不同生发机制...发表于2015-07-31
- 摘要:本文从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和中国女性艺术的生发环境来考察两者之所以具有不同目标和表现形式的社会原因。西方的女性主义艺术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是伴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8世纪的启蒙思想,19世纪的人权观念和20世纪的现代意识而一路发展下来的必然结果。因此,西方的女性主义艺术自开始就是一种表达女性政治诉求的工具,这也就导致了其内容和形式上很容易走向激烈的对抗。而中国的女性艺术尽管受到西方的女性主义...
- 观点 | 红梅:从个性表达到集体叙事——浅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表于2015-06-30
- 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的二十年里,以革命事件和人物为题材的革命历史画占据了视觉艺术,尤其是油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从最初的“土油画”到“马训班”之后相对正规的油画,乃至文革时期“高大全、红光亮”的艺术样式,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完善,其背后更包含着一种从个性表达到集体叙事的变化。历史画是依靠其主题而不是艺术风格划定的一种绘画类型,多是描绘叙事中的某个特定时刻的场面。自14世纪的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半个多世纪...
- 观点 | 红梅:物语:ZERO第二届当代女性雕塑展发表于2015-06-14
- 本次展览是继2013年“零艺术中心首届当代女性雕塑”展成功举办以来的第二届。这一届两个基本的关注点没有变更,第一是对年轻女性艺术家的关注;第二是对当代雕塑、装置艺术的关注。从普遍程度上来看,相对于男性艺术家,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和成长之路现在依然步履维艰,对于缺乏经济保障、艺术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女性艺术家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很难说她们在艺术之路上能够走多远。另外,从纯粹艺术的层面上来看,当...
- 观点 | 红梅: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研讨...发表于2015-05-14
-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研讨会于2015年4月29日下午13:30—17:30,分为第一、第二两场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第一场研讨会由中央美院的邵大箴先生担任学术主持。发言嘉宾主要是京沪两地的第三代中国油画家们,老先生们既见证了第一二代前辈们引进与传播中国油画的开创之功,又薪火相传,亲自参与和建构了新中国油画发展的曲折之路,他们创作的代表作目前就在展厅里展示。他们的发言从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角...
- 观点 | 红梅:黑暗中的光——陈欣与他的精神殿堂发表于2014-11-03
- 在装置、影像和观念等形式成为当代艺术中主要样式的时代潮流中,架上绘画日益被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抽象绘画更是因为存在着观众阅读的障碍和批评阐释的难度而成为边缘中的边缘,与此同时,在成为准确表达个人经验与情绪的个人话语方面,抽象绘画也存在着比较高的难度,因为相对来说油画技术含量的削弱很容易导致类型化符号的堆积。就艺术语言的层面上来说,从德国表现主义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再到德国的新表现主义,似乎表...
- 观点 | 红梅:素手瓷光——关于耿雪的《海公子》发表于2014-10-20
- 耿雪的《海公子》在2014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研展∕延展”上一经展出即获得广泛的好评,之后,夏彦国在798的“零艺术中心”策划了耿雪的“海公子”个展,体现了耿雪近几年的一个总体创作面貌。从这个展览的整体上来看,目前代表耿雪最佳创作状态的作品是《海公子》,针对这件作品,本文的解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海公子》的形式语言,二是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从实际的作品来看,《海公子》的显著特点是...
- 观点 | 红梅:模糊的清晰:一种微观叙事 ——从何汶玦新作《日常...发表于2013-04-08
- 何汶玦的作品,无论是“水”系列还是“看电影”系列,以及最近的新作“日常影像”系列,在我看来,都有一条主线一以贯之,其并未随着创作主题的剧变而改弦易辙或消解,而是越发加强了。何汶玦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图式将日常生活中看似不经意的片刻场景呈现在人们眼前,随着时间、空间、场景以及主客体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温情脉脉的面纱突然被撕下,先前隐藏在特定空间之下的意识形态内涵被揭示出来。何汶玦作品的这一特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