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4063
文 章:85篇
评 论:11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新藏家调查系列之二:新时代收藏趣味建构者发表于2013-05-04
- 导语:在艺术品收藏的大军中,有一批“非专业”的收藏家,他们没有家族收藏的传统,专业多半和艺术类专业相关,从事的职业并不局限与收藏圈子,他们是实战派,在收藏的道路上属于自学成才,对于藏品,他们有着自己的品味,并且在圈子里正在逐步的形成话语权。从资金贮备的情况来讲,他们中有些人是可以在画廊和拍卖行一掷千金购买艺术品,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收藏艺术品和看展览,不惜卖掉房子,辗转往返与各地,...
- 新藏家调查系列之一:家族传统影响下的藏二代发表于2013-05-03
- 导语:中国艺术品市场还处在初期阶段,是以资本导向为主,发展到下一段是以专业为导向,而收藏最终是以文化为导向的。在这一步步的进步中,中国的收藏家群体也是在更新换代。在拍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的身影,这些在新时期成长的年轻一代收藏家,他们有自己独特经历,有自己的资本、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藏品。他们对传统充满崇敬,但不会泥古不化;他们对时尚异常敏感,却最终在文化与收藏上殊途同归。在艺术的地平线上,可以清晰...
- 藏家故事|刘传生:中国当代家具的古典创造者发表于2013-04-20
- 导语:艺术品收藏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选择的变迁而改变,利用资本和建立平台进行广泛运作的藏家逐渐形成新的收藏体系和社会功能。他们同时具备收藏、研究、推广运作等身份,除了个人的收藏之外,通过建立学术体系、运营模式成为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由资本的力量去推动,寻求建立新的平台和出口,成为突破传统藏家与投资者意义的“新”藏家。古董家具收藏家刘传生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伴随着中国古董家具收藏的三次热潮,三...
- 藏家故事|赵华山:艺术品,商业地产新引擎发表于2013-03-04
- 导语:他自称是一位艺术经纪人,但是却又不是买入卖出的艺术商人;他的第一件所谓的艺术品是装修使用,然而从艺术品作为装饰品到艺术品成为殿堂级藏品,赵华山的企业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一次成功的三亚艺术季让他逐步成为了艺术与三亚的新名片;从经商中获得的市场敏锐度让他能够快速的找到艺术和商业合作之间的无限可能性。艺术的推动力,则让他在经商的道路上,从太原到三亚,一步步的和艺术无限融合。艺术抢滩三亚三亚是个不缺...
- 【收藏寻城记报告之九】撬动辽沈收藏的“工业惯性”发表于2012-10-20
- 导言:作为“共和国重工业长子”的辽宁省,从建国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一直有着其他省份难以超越的优越感。在特定时期,重工业的成功的确给这片黑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辽宁曾经被称为是美术大省,并在北京之后就举办了首场艺术品拍卖会,沈阳北站古玩市场曾经和北京潘家园、上海城隍庙、天津沈阳道齐名。但是正如辽宁省高喊的经济“颠覆式”转身的结果一样,艺术品收藏市场并未华丽转身,反倒陷入了“工业惯性”的漩涡。缺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