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03500
文 章:49篇
评 论:241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禁止编造文物故事乃藏家福音发表于2012-07-11
- 近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对照《通知》规定进行全面检查,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我认为现在出台这个《通知》虽有些晚,但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能不能拯救现在文物市场的乱象,还要看以后的执行情况。 这些年来,一些电视鉴宝类节目,确实对公众在文物鉴赏方面做了误导和蛊惑性的宣传。鉴宝类节目作为一档电视栏目,可以适当...
- 艺术品市场三大怪现状发表于2012-07-03
- 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水确实很浊,却一点都不深,只要把握住根源,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就是处于一个审美缺失、道德无底线的时代,目前多数藏家的审美还处于一个只看画得像不像,不懂艺术价值的阶段,而这些跟拍卖行、艺术家、批评家的利益驱使不无关系,这就形成了当下艺术品市场三大“怪现状”。 一、从拍卖行方面来看,卖的多数不是艺术品。 《万山红遍》的拍卖推荐中说...
- 不要盲目跟风搞收藏发表于2012-06-28
- 现在常听到一些买家在拍卖行拍下作品后,不取货而长期放在拍卖行。这类“买而不取”的主要原因,就是买家拍下作品后,再找下一个买家出手,找不到下家也就不提货了;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艺术品也不懂,只是在拍卖场上炫耀自己有钱,随后也不提货;第三个原因是准备通过基金圈钱或社会融资在文交所上市,盲目进入艺术品市场,狂想大捞一把,圈不到钱了也只能不提货了。 在艺术品...
- 吴冠中的彩墨人生发表于2012-06-20
- 吴冠中的彩墨《高粱》(局部)145×368cm1998年作 吴冠中的油画《彩面朝天》(局部)102×85cm1998年作 2003年在吴冠中家中,郭庆祥与吴老讨论...
- 郭庆祥:艺术品市场造假就是良知的丧失发表于2012-06-19
- 各行各业每年都会曝光一连串造假制假、欺诈消费者的“消费黑幕”,一些不法商家违背良心违规违法,不顾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和不满。由此,我联想到了艺术品市场,虽然艺术品市场的造假行为,不会直接影响到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但它带来的后果对文化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并伤害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和诚信品质。 艺术品市场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假”,首先是...
- 100万时我都没有买 2.8亿元我会买吗发表于2012-04-30
- 名家的缺点也不能特赦。一幅《万山红遍》,1998年时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准备卖给我100万元人民币,我还价80万元。20万元差价的顾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万山红遍》同样题材作品有7张,听说还有另外几张没有出版过,作品真伪也没有依据。作品不具有唯一性,艺术价值的珍贵程度也就受到了影响。顾虑二,《万山红遍》题材就是一张写生稿,和其他画家一样是一张应付当时政治宣传的任务画,缺少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思想个性。 ...
- 天价拍品的荒诞逻辑发表于2012-03-14
- 收藏艺术品,一定要把艺术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艺术思想的独立性,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等,这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前提。市场价格只是一时的,有时也是虚假的,艺术价值才是永恒的、真实的。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在艺术品市场上经常会听到某些人这样的言论,我认为这种狂妄言论是对艺术品收藏的极大侮辱,也将严重损害艺术品市场的正常开展,同时更误导、曲解了对艺术价值和艺术审美的...
- 严谨诚信徐邦达发表于2012-03-08
- 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家俆邦达老人的仙逝,让吾辈痛惜之余也感慨万千。近一个世纪以来,徐老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整理、研究和鉴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离世,对其为之奋斗一辈子的文博事业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可以说,从此古书画鉴定再也无权威。 书画鉴定是一门特殊学问,其鉴定过程也是学术研究的过程,基本上只能凭研究者的经验来对书画进行甄别,所以,鉴定工作要把握科学性和正确性,对研究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