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00901
文 章:56篇
评 论:21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本位文化论与中国美术观发表于2010-10-09
- 二十世纪30年代的的《国画月刊》,美术领域本位文化论的舆论阵地 对于中国美术观相关问题的讨论,既源自于当下的文化情境又植根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宏观背景,是一个绵延而又不断蜕变的时代命题。中国美术观首先属于方法论范畴,作为认知工具而不是认知对象,体现为一种特定的价值框架与评判标准,这一层面的中国美术观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适性,不只适用于评价中国艺术,也应同样适用于评价西方艺术,伴随着中国人的审美观...
- 《天工开悟:学院艺术家作品展》策展思路与当代意义发表于2010-07-07
- 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趋“新”的百年,对于“新”的向往和追求已经渗入几代人的文化血液中。九十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思潮与新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和指引了其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无论是20年代关于价值观的“科玄论战”,40年代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广泛讨论,还是80年代关于西方文化哲学的引进热潮,在美术界都有相应的促动与反映,这种“新”已...
- 直面百年的现代省思发表于2010-06-18
- 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的整理和研究,在近二十年以来一直是海内外艺术学界和文化学界关注的焦点。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中国现代美术演变历程的特殊性正在于那些以欧美标准作为世界标准所无法衡量、难以包容的部位,由此产生的问题诸如:美术的“现代性”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如何辨析和界定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什么是中国画发展演进的现代形态?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前卫艺术及其在中国现代美术中的位...
- 再读中国画与写生之关系的讨论发表于2010-06-18
- 2009年8月10日,“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之一“造化天工——吴作人写生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全国政协书画室、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亲自策划,将吴作人先生一生中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专题性展出,呈现了一代大家的写生历程。在展览开幕后当天,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了以“写生与二十世...
- 段正渠艺术刍议发表于2010-06-11
- 我想希望自己是一个梁山好汉, 百折不挠、所向无敌, 冥冥之中杀它个痛快淋漓。 ——《段正渠自述》(1995) 正渠老师邀我写一篇“学术”一点的文字,承蒙他的信任和厚望,但面对他那鲜活得要跳出画布的笔触和那么直截而爽利的意象,我却怎么也“学术”不起来,仿佛这些画面是文字力所不逮的。或者说,与这些画面相比,文字总显得太过文弱轻巧。怪不得以往那些给段正渠写的...
- 胡佩衡:“新”学出身的“旧”派画家发表于2010-06-08
- 胡佩衡作品 【作者按】 2008年2月应邀参加的研讨会由北京画院主办、题为“画范传灯:胡佩衡艺术研讨会”的座谈,得以与薛永年、郎绍君等理论家前辈与娄师白等画坛名宿同座研讨。同来的还有胡佩衡的亲属与学生,学生中的老者也已年至耄耋,回忆讲述六十年前磕头拜师的情境,岁月之流转令人唏嘘慨叹。 去年这个时候,我正在日以继夜地撰写我的博士论文——关于民国时期中国画论争的研究。运思成...
- 赵奇画艺品读发表于2010-06-08
- 赵奇作品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北方人物画派一直秉持着浑厚深沉的乡土意识和扎实有力的写实画风,赵奇无疑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画家,赵奇以其成熟的个人风格使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迹,他的作品不像当代某些“观念艺术家”们刻意地制造某种商标式的个人化视觉符号,也不像一些学院派国画家那样在题材和样式上绕不开一时的风气与程式。赵奇作品的标识,在于其特有的整体气势与风格化的笔...
- 国族丰碑的当代意义发表于2010-05-07
- 五十年前的今日,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新中国美术史的开篇之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两天之前,受邀参加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雕塑学会、北京画院等单位主办的“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主题研讨会。研讨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重要研究学者殷双喜主持,雕塑家曹春生、盛扬、朱尚熹等及数位在京美术理论家出席。当日下午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再聚首”活动中,纪念碑浮雕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