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学术研究

王瑞芸

王瑞芸

RSS订阅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学...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5737

文  章:18篇

评  论:13篇

 
论当代西方艺术中地域性的丧失发表于2009-07-02
  美术的地域性现在几乎成为罕物,因为地域特点在全球范围里正在逐步丧失,甚至是迅速丧失,只因为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这个世界如今在政治结构,司法方式,经济体制,文化资源,乃至最贴身的衣食住行方面越来越互相复制,走向统一。“地球村”成为大家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就最寻常的生活看,我们可以用电话,电邮眨眼之间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使是在地理的距离上,也和二十年前...
继两位美国朋友之后再看中国艺术界(之一)发表于2009-07-02
  当两位在中国工作的美国艺术史学者,直接了当地对我说中国对西方艺术了解“很不够”时,我还很不以为然,因为我看到的是,国内对西方事物介绍得又多又快。比如美国古根海姆艺术馆今年1月到4月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有关东方影响西方艺术的展览,《艺术地图》杂志在4月出的一期不仅报导展览,而且已经把展览目录中两篇很长的文字翻译了出来,我真佩服他们的速度。(而我在美国ARTFORUM杂志上看到对于这个展览的评论...
美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形成发表于2009-07-02
  在西方,艺术的市场化始于17世纪。在此之前艺术一直被人赞助,被教会、宫廷或贵族豢养着。等进入17世纪的门槛儿,西方已经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封建的社会体制渐趋松弛,贸易开始形成,艺术也就逐渐进入交换的系统--市场。比如17世纪在荷兰,著名的荷兰小绘画就是商品,画家们的服务对象是新兴的市民阶级,他们画成的小幅风景、静物、人物任市民选购,买了回去装饰房间。自然,画店就产生了,艺术经纪人也有了,甚至拍卖行也出...
遥寄成都“浓园”发表于2009-07-02
  只是听说,成都有个“浓园”。   这年头,叫“园”,叫“苑”的地方海了去了,可(听说)“浓园”是一个真正的园子,树木参天,即使一时还未长到“参天”,但起码是“掩隐”--绿色植被多于建筑。这在现今的大城市里就是个难得的好去处了,所以浓园等于是一个乐园,而这个乐园是给艺术家建立的。   一个城市有美丽的园子,园子里居住游走着艺术家,叫人听着就...
孙行者的筋斗——“达达”艺术内幕考发表于2009-07-02
  去年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7月举办的“达达艺术展”,算得是一年中的大展览,也是美国为达达艺术首次举办的大展。有朋友打电话问我,你研究杜尚,达达大展,怎么倒不飞纽约看看。我说,“哎哟,达达嘛,就免了吧。倒是去年纽约有一个俄罗斯900年绘画大展没有去看,实在可惜。” 朋友一笑,就丢开不提。我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朋友讲出来:达达那几下子,算是孙悟空的筋斗,看着腾云驾雾地挺热闹,可是没有翻...
拿艺术当游戏的人发表于2009-06-23
  游戏这个词具有复杂的属性,它可以算高级,也可以算低级。小孩子成天玩游戏不止,那游戏就显出低级,至少在孩子妈眼里是这样,她会一叠声恨道:“玩,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没出息的东西!!”那个玩,就是游戏的代名词,简直连得上是罪。   可是,“游戏”走进哲学,身份就不同,比如有一个“美的游戏说”,那颇了得,游戏连着的是美,这时候,游戏就显着高级,表示人做着正事,却又能不拿它太当个...
裸体教学和人性意识发表于2009-06-23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莫小新老师,在06年9月的一天,实行裸体教学——脱光衣服上台讲课。这个事件报导时,我正在国内,重庆。我很少看电视,偶然打开电视,就看到这个报导,巧不巧?   看到了,我第一个直觉的反应是:哇,大胆!第二个反应是:哎,何必……这都是在几秒钟之内的“一闪念”,整个事情就过去了,了无痕迹。   跟着,两、三个月也过去了。最近突然有人从电邮传文章来,才知道,这...
两位美国朋友看中国艺术界发表于2009-06-23
  今年三月我在北京偶然碰到一个美国人, 是研究中国宋代艺术的美国女学者姜斐德博士,目前在故宫博物院工作. 我告诉她, 我研究西方艺术, 她马上对我说,“那太好了,中国很需要,非常需要。中国的当代艺术很热闹,但对西方情况的了解不够,尤其批评家们对西方艺术的史和论了解不够,这怎么行。”   我听了,非常吃惊。一是吃惊她的诚实,初次见面,还没说上三句话,就如此坦率直言;二是吃惊她的准确,一个外国人,一...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