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9483
文 章:29篇
评 论:1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概念:最低限度的世界观发表于2010-10-27
- 【“概念之酶”2010青年策展人计划展】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因此是语言及任何表征活动的基本的方面,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术语中,概念即是所指,所指与能指构成一个符号,而符号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符号系统。整个人类的文化都是这样一个系统,我们都处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在这个系统的结构中才能够展开,从形成一个概念,到形成一个全整的概念系统,即世界观。 在艺术实践...
- 陈文波:无机的视觉—无尽的快感发表于2010-09-28
- 我们不是对图画本身作出说明:我们是对关于图画的评论作出说明——或者,说得更确切点,我们只有在某种言辞描述或详细叙述之下考虑图画之后,才能对它们作出说明。 &n...
- 江海的绘画与我们的九十年代发表于2010-09-28
- 江海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画家,是值得放到“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背景下讨论的画家,是能够让我们理出头绪而更加理解那一段思想史的画家,他的绘画是一扇门。 一般而言,我们把对于“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叙述放置在社会历史的描述之下,比如首先是八十年代末的政治风波与九十年代初的经济改革,然后是这一背景之中的物态及心态的变化,最后才是艺术家及其作品。这一言路自有其道理,艺术实践确...
- 杨心广:在物性与心性之间发表于2010-07-22
- 很难说杨心广,这个出生于1980年,刚刚从央美雕塑系毕业才三年的年轻艺术家,已经获得了多么大的成就,然而站在他最新的作品面前,我却已经感到了隐含其中的一种力量。与同代的那些已经获得了太多媒体及市场关注的艺术家相比,他所获得的更多的是年轻一代批评家及策展人的关注,但很多人,包括我从他的作品中发现的并不是那种表面的符号与风格,而是一种置身于经验之中的反思能力。 最早见到的杨心广的作品是一组后来知...
- 胡志颖的崇高美学发表于2010-07-21
- 胡志颖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那些不言自明,一望便知的东西,尽管从九十年代以来,我们眼前就一直充斥着这样的东西。实际上,对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叙述,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过社会决定论的底色,因此,“关怀社会”、“反映现实”、“立足当下”等等这些观念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强势话语,不管是对于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批评。这种社会决定论,来自1949年以来的庸俗马克思主义,体现为现实主义...
- 李姝睿:视网膜的自由与虚无发表于2010-07-14
- 作品不屈就于实物,它试图表现某种不可表现的东西;它不摹仿自然,它是一个赝像,一个幻影。 ——利奥塔 对于李姝睿的作品的潜在误解有两种,一是以为她的绘画只不过是光效应艺术(optical art)在中国的翻版,二是认为她的工作属于抽象艺术的一种。这两种误解彼此相关。对于第一种误解的回应并不难,事实上,李姝睿在开始这一系列工作的时候,并不知道光效应艺术的存在...
- LOMO:虚假的美学与好玩的机器发表于2010-01-25
- LOMO有着它的双重身份,一是一类照相机,二是一种摄影美学。作为一种照相机,它最初是前苏联列宁格勒光学机械联盟(Leningradskoye Optiko Mechanichesckoye Obyedinenie)在1982年设计的一种小型自动相机LC-A,其设计参考原型是日本的傻瓜机Cosina CX-2,是其设计目的只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人民不断发展的摄影物质文化需要,而直到1991年五月它在布拉格的一家旧货店被两位维也纳的艺术青年发现时,这种相机也只是...
- 话语与图形,图像转向与语言转向发表于2009-12-10
- 话语与图形 图像时代的另一个惯常说法是“读图时代”,这个别扭的词语搭配正好说明了视觉在这个图像时代的缺席,因为图像一旦成为了阅读之物,它就形同于文字了。实际上,这种把视觉图像“视为”语言文字的态度很早就已出现,基督教从禁止图像到接受图像的转变源于教皇格里高利的一句名言:“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1],这句话虽然促进了基督教图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