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4808
文 章:36篇
评 论:9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二)发表于2008-11-18
- 但雕塑系列在塑像的空间关系处理上并不成功。八个雕像呈一线排列,位居中央的是教皇利奥十世的坐像;而主系与旁系成员的数量也不相称;况且主墙两侧的雕塑与主墙系列了不相关,反而产生明显的断裂之感。这使得上述寓意的实现或多或少打了折扣。考虑到雕塑系列的作者并不是瓦萨里,而是1542-1543年间接受科西莫委托的佛罗伦萨雕塑家班迪内利(Baccio Bandinelli),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解释部分不成功的原因。而瓦萨里在处理过程的...
-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一)发表于2008-11-18
- 相关文章: 佛罗伦萨“乌菲奇画廊”与美术博物馆生成考(二) 在博物馆起源问题上,除了公元前三世纪的缪斯神庙说和十六、十七世纪的奇珍室说之外,我们还会遭遇其它种种莫衷一是的说法。如有的学者把1471年当作“近代意义上第一座博物馆”的诞生之日,因为这一年,教皇西克斯图四世下令把拉特兰宫殿中收藏的古代艺术品存放在卡皮托利丘的“返还给罗马...
-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二)发表于2008-11-18
- 神秘宗教的传统 正如我们先前已经指出,在前希腊时代,爱琴世界与整个近东世界一样,普遍流行着一种以农事崇拜为基础的母神信仰,它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世界的繁衍取决于母神与作为母神配偶的男神的合作; 二、对神死而复活的信仰,以象征植物的季节荣枯; 三、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纪念神的死而复活,并在仪式之后进行全民性庆典和 狂欢。 希腊克里特岛的母神信仰正是具有这样的性质。但是,随...
-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一)发表于2008-11-18
- 相关文章: 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二) 克里特—迈锡尼的遗产(公元前20世纪~前13世纪) 爱琴世界 翻开地图,寻找我们所叙述的故事的发生地——希腊,我们所看到的是一片星罗棋布的岛屿和半岛。这片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在地理位置上处在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今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之间,包括克里特岛、基克拉泽斯群岛、希腊...
- 《天国书信四十九札》展览策划发表于2008-11-18
- 展览策划: 《天国书信四十九札》工作方案 书法抄录:朱永灵(书法家) 展览策划:尹吉男 学术主持:李军 1、缘起: 1.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截至6月4日12时,地震已造成69122人遇难,373606人受伤,17991人失踪。 1.2 国家领导人于地震当天赶赴灾区指导救灾;5月19日(中国传统习俗头七之日)至5月21日,国家为亡灵举行哀悼日...
- 上海、周庄与苏州——一个真实的童话发表于2008-11-18
- 2004年7月的一天,我参加了巴黎的杜伊勒里公园举办的一个“上海周”的文化活动。 那是在卢浮宫、协和广场和塞纳河之间,在以沉着的灰色调为主的巨大空间里,上演的一出色彩斑斓的中国戏。精明的上海人搬来了豫园的翘角飞檐和石库门的民居作为道具;请来了陈燮阳执棒的上海交响乐团助兴,清一色的西洋乐器,演奏着民乐铿锵;青瓦白墙下,有老人捻须,美人舞剑;空中漂浮着硕大的红灯笼气球,触目皆是鲜艳的旗袍唐装...
-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发表于2008-11-18
- 记得七年前,北大的孟华教授陪我一道访问巴黎卢浮学校,在一间书墙危耸的房间里,一位法国教授指着书架上的一尊十二世纪的中国雕像对我说了一席话,大意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永恒的国度,一个是埃及,另一个就是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一切,法国人永远抱有神秘的兴趣。这席话,给我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那时,这番话之所以让我难忘,不是因为它有多深刻,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引起了我的反感——那时的我熟读西...
- 西班牙不沉的无敌舰队——普拉多美术馆发表于2008-11-18
- 欧洲游学期间,一种朦胧的感受在得到一次又一次印象的印证和锤炼之后,渐渐变得像雕塑般清晰起来,此即:大凡一种民族文化的真正兴起,都是以它的世界化为前提的。这种看法与我们习以为常的相关观点——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正相反。欧洲各国的经验证明,英、法、俄、西诸国的崛起,都以它相继建立世界性的大帝国为标志的。帝国在行政上通过境内四通八达的驿道和公路统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