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纸行情水涨船高

作者:杰平 2005-03-24 15:14:42来源:《中国商报》
A- A+
  依照惯例,书刊资料拍卖会接近尾声时,总缀有一些小件小品,堪称为大节目之后的“余兴”。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中国书店书刊资料拍卖会上,出现了一批旧纸素绢等非书非画的边缘拍品。在该场拍卖会上,4张民国制素纸1100元成交,2卷清代素白绵纸2200元成交,76张素开化纸以5500元成交。旧纸素绢是这几年书画热带动起来的抢手货,人们买它们是为了鉴别那些百万元级名家书画的真伪作原始旁证用,同时也用来修补明清善本书,因而价格往往超乎常规。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纸无所谓优劣,但对书画家和藏书家来说,选择历代生产的名贵用纸至关重要。宣纸滑涩适度,吸水吸墨,宜书宜画,宋元、明清时期内府刻古籍善本“纸墨是否精良”多有考究。唐代写经笺,宋代的黄麻纸、白麻纸、澄心堂纸,明代白绵纸和黄绵纸,清代开化纸和开化榜纸、晚清及民国生产的玉版宣纸、罗纹纸、古代朝鲜和日本的高丽纸、皮纸等都代表着那个时代造纸工艺的顶峰。

  近年古代书画和古籍善本价格如日中天,造假时有发生,专家通过对纸作一番分析便可知一二,因而鉴别书画、古籍的真伪就多了一条“硬指标”:“唐以前主要以蔡伦之法造纸,即网纸、麻纸、谷纸,唐代始有硬黄纸,唐末五代有薛涛笺,到五代北宋始有澄心堂纸,有黄白经笺,可揭开使用。宋代纸粗厚而且绵,宋版书纸质软,宋人书画多用澄心堂纸,它的纹路斜侧一边,隐有龙凤,卷册之类多用黄色藏经纸。元代纸纹细而薄,用胶矾,因此元人书画易于脱损,元版书字瘦硬而纸薄。明代纸的顶峰在宣德年间,书画家最喜欢使用这一时期的宣纸”。

  了解各个时代纸的特征,对书画的真伪和古籍的鉴定就不难作出判断。如“开化纸”确是清代最名贵的宫廷御用纸,其产地在浙江省开化县。它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上手后有玉润感,在白色的纸上常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难怪民国时藏书家陶湘最喜收藏殿版开化纸,人称“陶开花”。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内府刊印书籍多用这种纸。当代大藏书家周叔?先生在全面收藏整理清代早期开化纸印本的基础上,认为乾隆时朝的开化纸是顶峰,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开化纸有明显的“工艺缺陷”,他由此考订鉴别了一系列的康熙殿版的真伪异同,得到学术界一致好评。

  虽说“纸寿千年”,古纸的升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书画收藏热,但我国历代造纸工艺的代表性实物,其价值终被人们所认同。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