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混在古玩市场之二

从旧货市场到潘家园

作者:马未都 刘静 2005-03-24 11:12:40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A- A+
从旧货市场到潘家园


  北京古玩市场 的形成,还得从旧货市场说起。二十年前北京人处理旧货的渠道有两种:废品收购站和信托商店。而当时的信托商店很少,只有东单、西四、地安门有,收购的价格也非常便宜,我记得一张方桌才8块钱,而且拿不到现金,这些都导致了民间自发旧货市场的形成,后海的荷花市场、玉渊潭公园都有旧货市场。但那时候政府不让卖旧货,成天有人来抄,所以北京基本上没有形成很大规模的旧货市场。

  真正有古玩出现在民间市场上,还是改革开放以后。那时候古玩都是出现在菜市场上,农民进城卖菜的时候,顺手带几件家里的旧货出来卖,也非常不固定。后来对旧货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就形成了长椿街、天桥等固定卖旧货的地点,不过经常是一条街,十分之九都是卖菜的,走到尽头才能看见几件旧货。

  因为当时这种买卖是不合法的,所以这些卖旧货的跟打游击似的,刚成规模就被打击掉了。后海曾经形成过规模最大的旧货市场,那里的优点是风景好,视野开阔,缺点是只有一个口进出,只要有人抄,就肯定跑不掉。经过几次大抄之后,那个市场就消失了。

  八十年代后期,在鼓楼附近出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旧货市场,那时候还真有点晨钟暮鼓的感觉,现在那里改成小吃街了,与那里的文化气氛很不贴切。再后来,旧货市场开始往南城移。

  潘家园形成于九十年代初期。最初不在这个位置上,在现址往西一站路左右的地方。来这的人都站着交易,周围是工地,尘土飞扬,环境恶劣,所有在里面转悠的人都是灰头土脸的。很多人站在土坡顶上,地上一张包袱皮,上面摆着几件东西,一看到有执法的车来,卷起东西就跑,加上通往市场的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很不利于执法人员查抄,所以几次来抄,都没有伤到元气。这也是潘家园旧货市场能坚持下来、形成规模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6年,潘家园旧货市场搬到现在的地方。国家开始投资建设,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跳蚤市场。

  潘家园早期有很多真正的古玩,也很便宜。现在大部分商品只属于怀旧情绪的陈设品和民俗用品。对大部分人来说,逛潘家园仍是一种乐趣。
推荐关键字:从旧货市场 潘家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