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人生苦旅:对粮票尘封已久的记忆

作者:贺清华 2005-03-23 08:18:39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A- A+
  那天翻出一个旧笔记本,里面居然夹着几张粮票,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粮票尘封已久的记忆。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粮票是何物了。粮票、油票、布票等等都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特殊产物。相对来说,粮票更重要。领取粮票,吃商品粮,不仅仅是一个生计问题,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个时候,光有钱可不行,吃饭就餐、买副食品等除了花钱还得用粮票。所以,粮票又称为“第二货币”。粮票的票面额一般是1市斤、3市斤、5市斤、10市斤、1市两和2市两。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餐馆里吃一碗米粉是一角二分钱,二两粮票;一根油条是七分钱,一两粮票,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回溯粮票盛行的年代,有些事情于我是永远也忘不了。

  8岁那年的暑假,我随舅舅到衡阳办事。中午时分,舅舅领着我去饭店吃饭。饭店里排着长长的队伍,当舅舅看到排队的人手里拿着粮票时,一下傻眼了。他来时匆忙,竟然忘了带粮票。抱着一丝侥幸心,舅舅还是站到了队末。轮到舅舅时,舅舅刚把钱递过去,开票的服务员就说:“粮票。”舅舅赶紧说:“粮票忘了带,我多加钱买饭。”服务员不客气地说道:“不行,没粮票绝对不行。下一个——”

  那天中午因为没有粮票我们在衡阳没有吃上饭。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粮票的重要,心里便对粮票格外留意起来。一天,我在街上意外发现地上躺着一张脏兮兮的粮票,当我激动地弯下腰时,一个卖菜的大嫂挑着一担空箩筐急匆匆从我面前掠过,粮票竟被她踩在左脚板下。那一瞬间,我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大嫂却毫无察觉地往前走。我只好一路跟着她,眼睛紧紧盯着她那飘忽不定的左脚,脑袋里装着的全是那张诱人的粮票。走呵走,不知不觉就出了城镇,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我像大嫂的影子一样紧紧跟在她后面。眼见西边升腾起一片火烧云,暮色越来越浓,我的小腿像灌了铅似地沉重,就在我真得不想再走的时候,奇迹出现了,那张粮票终于从大嫂的左脚板上跌落下来,脏兮兮地躺在了地上。我连忙冲过去,急不可耐地捡了起来。回家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钟……

  后来年龄稍大一点,又经历了一次粮票带来的尴尬。那是随几个同学到郴州玩,回来的时候想给家里买点东西,就和同学到商店买了两斤蛋糕,一斤饼干。当我将钱和粮票递过去时,服务员说:“这张粮票后面贴满了白纸,不能用了,你换一张。”我递过去的这张三市斤的粮票因破烂不堪,不知是谁在后面贴了白纸。我说:“这张粮票也是找回来的,怎么不能用了?”好说歹说都不行,随行的同学谁也没有多余的粮票,只好空手回来了。

  又过了几年,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粮票渐渐不像原来那么紧张了,有时买副食品,即使不要粮票,也能买到。一直到1993年,国家放开了粮食价格,粮票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粮票已成为一段历史,成为一些收藏者竞相收藏的珍物。看看今天,再看看当年的粮票,就知道什么叫历史的变迁了。


推荐关键字:粮票 记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