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收藏皮影 守望民间(图)

2005-03-16 09:28:13来源:央视国际
A- A+
  主持人:古代专门描写皮影的诗句不多,有一首南宋学者洪迈的诗,形象地概括了皮影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这首诗是这样写的:“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皮影的演出越来越少,各种精致的皮影道具也进入了收藏者的视野。家住北京的王今栋先生就是一位皮影收藏爱好者。20多年来,他四处奔走,收集到了近三千件皮影作品,使他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一走进王今栋先生的家,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艺术气息。美术科班出身的王先生长期在地方从事美术工作,特别喜欢来自民间的艺术,像剪纸、年画、皮影等,都是他收集和研究的对象。他收藏的皮影,大都直接来自于民间,是从老艺人或其后代的手里收集来的。他的藏品大多是皮影艺术的成熟期清代民间艺人的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今栋:这个皮影这东西看着它是过了几百年了,其实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它衍化出很多,戏曲啊,文学啊,造型啊,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东西放在我这儿,肯定是死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活的艺术,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没事了,老年了,拿出来把它欣赏欣赏,跟它可以对话,交流,艺术都是具有感情的呀。

  正是带着这种深厚的感情,王今栋绝不放过任何一次收藏皮影的机会。1985年,山西的一位老艺人因家里盖房急需用钱,想卖掉自己珍藏的一套皮影,听说王今栋对皮影感兴趣,于是找上门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今栋:后来我们俩一商量,这刻工相当好,而且一看这东西啊,不是清中期,就是晚期,反正不下于清代这批东西,就决心要买了。在当时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买下来的这个。

  当时老艺人给这套皮影开价是5000元现金,正好王今栋和夫人搞雕塑刚刚得到了一笔稿费,才买下了这套皮影。这是还能演出的全套皮影,包括完整的人物、头楂儿、动物、花草、家具等,共有500多件。用皮影艺人的行话来说就是“一担箱”,十分难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今栋:为什么叫“一担箱”呢?就是他演出的时候用个挑子挑,前边一个筐,后边一个筐。前边这个筐装几大盒子,你看,山西这一批,都是,这都是山西的这一批。前边这一箱子装的都是皮影,箱子里面装的叠的头啊什么,都在里头。后头的箱子装的伴奏的锣鼓家伙,一挑就走了,这“一担箱”就挑走了,挑到哪儿演到哪儿。

  皮影是利用光和影来表现造型艺术,并且让人物在光影中鲜活起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了不起的发明。王今栋收藏的每一件皮影道具都是精美的线刻美术作品,而且各地皮影的艺术风格也不相同。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今栋:为什么皮影都是半个脸呢,因为它采取了最集中的、最能体现性格的,一下就出来了。你看眉、眼睛、鼻子、嘴,一个眼睛,半个鼻子,半个嘴,把人物整个刻画出来了。这是北京的造型,一看造型,它的特点什么呀,腿短,身子长。这就有点像穆桂英挂帅中杨门女将那种穿着打盼,你看这胳膊,这是河北的,这个造型也算比较好的,也比较生动。

  王先生与美术打了大半辈子交道,退休后的生活也很丰富。与老伴儿一起摆弄摆弄皮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今栋:在皮影里头演包公戏的不多。在皮影里头一般都是演《封神榜》啊,演《三国演义》啊,演包公戏的只有桐柏这一家。你看这个,整个色彩是黑红,跟包公这个脸是基本一致的,特别这个帽子的处理,你看,前边一个,后边一个,看着好像很别扭,实际上有一种很执著的味。这个是主杆,我这个手右手拿的是主杆,它一动它全身都动,这个是俩手的动作,说话呀。这三根杆,可以动,往前走。

  现在,皮影演出少了,喜欢收藏皮影的人也多了起来,皮影的价格更是一路上涨,据说在美国一个精致的皮影头楂儿能卖100美元。在不知不觉中,王先生收藏的这些皮影的价值已经翻了好多倍。但是,他不想靠皮影赚钱,他要细细品味这一来自民间的艺术瑰宝。

  主持人:王今栋先生说,由于皮影价格看涨,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做的皮影,与老的传统皮影作品相比,新皮影造型呆板、做工粗糙,收藏价值不高。喜欢皮影的收藏爱好者最好收藏那些从老艺人手里流传下来的传统皮影。
推荐关键字:守望 收藏 民间 皮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