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光天化日造假 摆出来卖的没真货

2005-03-14 08:59:42来源:央视国际
A- A+
  2002年新修订的《中国文物保护法》出台后,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的私人文物市场也可以光明正大地“摆上台面”自由交易。作为一项高保值的投资行为,民间私人收藏文物热潮不断升温,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迎来了自明清以来第四次艺术收藏高潮。但与此同时,各地文物市场亦出现大量造假行为,且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前,记者随同一位行家暗访了广州古玩市场,揭开了文物造假的神秘面纱……

  摆出来卖的没真货?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路、带河路、清平路等街道的古玩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广州最负盛名的私人古玩交易中心。日前,记者随同资深收藏家金叔(化名)踏入了带河路“古玩一条街”。金叔玩了近20年古董收藏,是行里有名的“火眼”。

  放眼望去,随处可见出售小玉器、古钱币、陶瓷等小件文物的小地摊,全部没有明码标价。与中国赶墟时节的那种大张旗鼓的喧哗不同,这里的摊主大都坐在阳光下默默观望,并不费尽唇舌兜揽生意,只有围观者询问价钱时才开口答腔。经记者询问,这些小件文物价值都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很少有价值昂贵的。金叔在旁悄然皱眉暗示:没一件是真的。

  金叔告诉记者,摆出来卖的没真货,真货就不会摆出来卖。地摊交易骗的就是那些自以为识货的玩家,或者是不论真伪看见喜欢就买的外行,真正的珍贵文物买卖都是很隐蔽的。摊主如果偶尔有“好东西”,一般都会提前通知熟识的买主,或者与看上去有兴趣、有实力的买家交换一两个眼神,彼此就心领神会。然后买卖双方就会找个安全的地方鉴定东西,物款两清。

  古玩一条街两侧都是鳞次栉比的档口,从大件的青花瓷瓶、绿锈斑斑的青铜器到细腿肥臀的三彩马,出售的货品无所不包。老板们大都一口咬定说自己的货品是“老的”(意为真古董),但开出的价码却着实低廉得让人怀疑:一个半人高的蹲式兵马俑讲讲价只要两千元就可以抬回家,开价几百元的唐三彩任挑任拣,最贵的“商代”青铜鼎喊价也不过1、2万元。

  家家有一盆酸泥浆

  记者还留意到,这些店铺门口几乎都放置着一盆泥浆,一些人戴着橡胶手套正在清洗、擦拭花瓶,空气中飘荡着一股淡淡的酸味。金叔低声说,酸味就是从那些装着泥浆的盆子里传来的。这些泥浆混有稀硫酸等酸性物质,如果涂抹在新作的陶瓷上,可以腐蚀掉瓷器表面新灿灿的亮光,造成类似古旧瓷瓶上的皲裂,再混上泥土,便可令新瓷器摇身一变,俨然“出土文物”。

  在金叔的引导下,记者又拐进几条狭窄的小巷子,发现里面羊肠小道纵深交错,卖佛像、陶瓷、水晶、玉器的平房密布其间。无论货主卖的是什么,只要定睛细瞧,大都能发现屋里或屋外放着一盆酸泥浆。在一家专售木刻佛像和旧家具的店里,趁金叔和老板搭话,记者仔细审视了屋子里的佛像,虽然已被告知这些都是假货,但这些佛像看上去灰头土脸、遍身残破,还真有“古朴”的味道。事后记者得知,佛像制造者往往以陈年木材尤其是树根为原料,用酸液浸泡至其脱去胶质,令木质松散腐烂,使雕成的佛像看上去更接近年深日久的古物。

  在另一家出售陶俑和唐三彩的店里,记者又看到了一个装着深紫色化学物品的瓶子。金叔告诉记者,瓶子里装的是“做旧”陶瓷必备的高锰酸钾,它能消除其表面的釉色,使之色彩陈旧,面目更“苍老”。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一些正在往唐三彩上涂涂抹抹的打工妹,看见记者好奇探究的目光,并不回避;而面对故意说“这些仿得不错”的金叔,老板们通常也是一脸泰然。

  残件接驳偷梁换柱

  已经在这些小巷子里进进出出20年的金叔,和许多老板都相识,不停地和熟人点头打招呼。“看上哪件了?”一位卖瓷器的老板向金叔询问。金叔刚说:“最近听朋友说起,你这里进了新货……”老板便非常识趣地招手叫我们上楼,然后掏出一个被棉布包得密密实实的花瓶以及一些杯盘碗碟之类,一件瓷器底部还有“大清雍正年制”的印鉴。金叔一边敲着胎底一边说,胎底是真的,但整件花瓶是后来接驳上去的,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很清楚地看到花瓶里面有较为明显的接驳痕迹。

  在另外一个档口,记者在金叔指导下,也发现了几件青铜器上有酸蚀和焊接的痕迹。轻轻敲击这些真假混淆的青铜器,会发现上面青色的铜锈粉是粘上去的,敲击某些部分所发出的声音清脆绵长,而其他部位的发声则短促沉闷。

  据悉,十多年前,广州文物市场上假东西很少,造假手段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顶多将装有古钱币的瓷瓶埋在土里,隔段时间再挖出来,声称陶瓷和古钱币为同一时代。如今赝品中,比较麻烦的是上述利用古物残片偷梁换柱的做法:有时候赝品主体是假的,但可能某个附件是真的,以障人眼目。有时候花瓶瓶口有破损,就锯掉部分瓶颈,制成一个罐;瓷盘边缘有裂缝,就“改造”成一个小一圈的碟子,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记者在暗访中还看到一批汉代陶俑,经行家鉴定是真货,但卖家为了追求高价,为本来衣着朴素的陶俑添加了富丽的花纹,增强其“艺术性”,称其乃贵族墓穴中挖出来的高级陪葬品,此种行为也在造假之列。

  王老吉熏出古字画

  记者从金叔那里得知,酸蚀、水泡、残片拼接,这些是全国各地文物贩子都擅长的造假手段。那么有没有具广东“特色”的造假手法呢?在一条小巷的尽头,记者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眼尖的金叔在垃圾堆里发现了黑乎乎的药水残渍、茶叶渣子和王老吉凉茶的包装袋。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记者实在难以相信,仿冒的古旧字画就是用这些药水给熏出来的。

  与通街明目张胆的陶瓷造假不同,书画造假要隐蔽得多,记者搜寻多时仍未能找到造假作坊以目睹全过程。知道内情的金叔向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将字画挂在墙上,墙底放置一口装满王老吉凉茶的大锅,燃火熏煮,用凉茶蒸发的气体将字画熏黄,令宣纸和颜料松脆变质,加速陈化。广东凉茶的“妙处”还不止这一条,还可用来蒸煮陶瓷,以去除新瓷器表面刺眼的光亮,使之变成柔和的哑光。另外,假玉经过酸液处理之后,用茶水或者机油浸泡,可以掺入颜色,“模拟”真古玉因常年埋在地底而渗入的杂质和天然肌理变色。

  记者还从其他渠道获知,书画造假绝非熏煮王老吉这么简单,也不像陶瓷造假那么容易上手。一种常见的书画造假方式是将真古画上不出名的作者的印章剜去,补上伪造的名人刻章鱼目混珠,或者将落款年限推前。据说,书画造假手法繁琐精微,非“高人”不能完成。

推荐关键字:真货 造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