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书画传情
2005-03-12 10:08:09来源:央视国际
A-
A+
主持人:侯晓东先生从事绘画创作已近30年了。他不仅画画,而且还藏画。他所收藏的书画作品大多是我国当代著名大师的作品。但是和其他收藏爱好者有所不同的是,他收藏的名家名画既不是从古玩市场或拍卖公司买来的,也不是和朋友交换得来的,那么,他收藏的书画作品又是怎样得到的?
侯晓东的父亲侯恺先生从建国初,就任荣宝斋经理近40个年头。在这个与众多艺术家交往的家庭里,使他从小就认识了许多书画艺术家,并受到浓厚的艺术熏陶,从此与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晓东:我小的时候,住在琉璃厂,离荣宝斋很近。所以我父亲在休息的时候经常带我们到他办公室去玩。在那儿呢,当时有很多画家在那儿聊天、绘画。我们有机会呢看到很多大家的作品,比如说像董寿平、何海霞、黄胄、许麟庐等各位先生。当时很小,不太懂得艺术,但是或多或少总有一些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呢,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步一步走上了这个绘画专业创作的这个道路。
人们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儿时的侯晓东与著名的书画大师近距离的接触,看他们做画、交流,他多么希望能得到一幅作品供自己临摹、学习啊。但严格的家庭教养,要想使他得到一幅画家的作品,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侯晓东:在五六十年代,当时美术界的画家们跟荣宝斋来往是非常密切的,我们那会儿也懂得一些美术欣赏,经常到荣宝斋去玩。我的父亲对荣宝斋的职工要求就是,只能给画家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不许跟画家张嘴要画,对我们也同样这个严格的要求,不许跟画家要画。我们从那儿呢,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作为学习、鉴赏,提高自己的水平。
父母的告诫,在年幼的侯晓东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逢看画家做画,他都把画家用笔用墨、一招一拭都记在心里,一回到家里就开始练习。当有一天他终于得到了一幅名家的作品时,侯晓东先生已经由一个少不更事的男孩儿步入了青年时代。
侯晓东:50年代的时候,黄胄从西北部队调到军博,他经常到荣宝斋临摹,当时呢我的父亲认识他以后,觉得他非常刻苦,给他提供了很多这个便利的条件和支持,这样他们结下了这个深厚的友谊。7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家从干校回到北京,黄胄先生画了这幅画送给我们,表示一种关怀和问候,我把这幅画一直珍藏到现在。
侯晓东先生说,他之所以把这幅画一直珍藏到现在,因为在他看来,这已经不只是一幅名家的作品,更是父辈间友谊的见证,它寄托着老一代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谊。今天,当他把这幅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他又被艺术家深厚的绘画功力而折服。
侯晓东:像我收藏的这幅画,它的线条很干练,浓淡墨用的很准确,生动可爱。特别是后边的这条狗,生活化很强,因为狗在行走中总是在闻着什么,前边这只狗呢,也很悠闲自得。特别是像这狗的耳朵,它体会到这个中国画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它不没有线条描写这只耳朵,但它的立体感很强,而且它这个爪子的骨骼结构非常的合理、准确。我觉得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一幅墨宝。
音乐家用音符抒发情怀,作家用文字表达情感,画家们内心的情感则是用手中的笔墨在宣纸上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侯晓东先生父亲的朋友,刘海粟先生从干校回到北京后,画了这幅山水画送给了他们。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幅画,他的收获可谓不小,因为这幅画不仅蕴涵了父辈们的深情厚谊,更重要的是独特的画风,为他以后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影响。
侯晓东:我收藏的这幅这个刘海粟的画,是刘海粟先生一张代表作,也是一张精品。因为刘海粟先生这种线条的东西呢不是很多的,见的比较多的是这种大泼墨、大泼彩,是非常有特点的。他的这个色彩在山水画这个里边也是呢比较这个突出的,比较有特色的。他的线条东西呢,比较有力量,有这个岩石的力度,另外它用瘴气呢把这个山也推得很远,他的这个色彩呢也是很丰富的,这是对我以后的绘画中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我在绘画中呢,吸取了他的这个岩石的这个力度的这个感觉,所以在我的绘画中,我也用了这种一种特出的方法,但是多数是从这些大家的这个绘画中呢吸取了一些这个养分。
收藏使侯晓东先生从众多绘画艺术家的作品中汲取了营养。如今他笔下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拘一格,大胆的为山水着色,创做出了新的绘画艺术风格。
主持人:侯晓东先生对他所收藏的这些名家名画爱不释手。每当说起这些艺术作品时,他的言谈之中总会让人感受到他对藏品的钟爱之情。因为这里有他所挚爱的艺术,也有他对老一辈艺术家和昔日的追忆。
侯晓东的父亲侯恺先生从建国初,就任荣宝斋经理近40个年头。在这个与众多艺术家交往的家庭里,使他从小就认识了许多书画艺术家,并受到浓厚的艺术熏陶,从此与绘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侯晓东:我小的时候,住在琉璃厂,离荣宝斋很近。所以我父亲在休息的时候经常带我们到他办公室去玩。在那儿呢,当时有很多画家在那儿聊天、绘画。我们有机会呢看到很多大家的作品,比如说像董寿平、何海霞、黄胄、许麟庐等各位先生。当时很小,不太懂得艺术,但是或多或少总有一些熏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呢,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步一步走上了这个绘画专业创作的这个道路。
人们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儿时的侯晓东与著名的书画大师近距离的接触,看他们做画、交流,他多么希望能得到一幅作品供自己临摹、学习啊。但严格的家庭教养,要想使他得到一幅画家的作品,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侯晓东:在五六十年代,当时美术界的画家们跟荣宝斋来往是非常密切的,我们那会儿也懂得一些美术欣赏,经常到荣宝斋去玩。我的父亲对荣宝斋的职工要求就是,只能给画家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不许跟画家张嘴要画,对我们也同样这个严格的要求,不许跟画家要画。我们从那儿呢,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作为学习、鉴赏,提高自己的水平。
父母的告诫,在年幼的侯晓东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逢看画家做画,他都把画家用笔用墨、一招一拭都记在心里,一回到家里就开始练习。当有一天他终于得到了一幅名家的作品时,侯晓东先生已经由一个少不更事的男孩儿步入了青年时代。
侯晓东:50年代的时候,黄胄从西北部队调到军博,他经常到荣宝斋临摹,当时呢我的父亲认识他以后,觉得他非常刻苦,给他提供了很多这个便利的条件和支持,这样他们结下了这个深厚的友谊。7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家从干校回到北京,黄胄先生画了这幅画送给我们,表示一种关怀和问候,我把这幅画一直珍藏到现在。
侯晓东先生说,他之所以把这幅画一直珍藏到现在,因为在他看来,这已经不只是一幅名家的作品,更是父辈间友谊的见证,它寄托着老一代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谊。今天,当他把这幅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他又被艺术家深厚的绘画功力而折服。
侯晓东:像我收藏的这幅画,它的线条很干练,浓淡墨用的很准确,生动可爱。特别是后边的这条狗,生活化很强,因为狗在行走中总是在闻着什么,前边这只狗呢,也很悠闲自得。特别是像这狗的耳朵,它体会到这个中国画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它不没有线条描写这只耳朵,但它的立体感很强,而且它这个爪子的骨骼结构非常的合理、准确。我觉得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一幅墨宝。
音乐家用音符抒发情怀,作家用文字表达情感,画家们内心的情感则是用手中的笔墨在宣纸上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侯晓东先生父亲的朋友,刘海粟先生从干校回到北京后,画了这幅山水画送给了他们。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幅画,他的收获可谓不小,因为这幅画不仅蕴涵了父辈们的深情厚谊,更重要的是独特的画风,为他以后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影响。
侯晓东:我收藏的这幅这个刘海粟的画,是刘海粟先生一张代表作,也是一张精品。因为刘海粟先生这种线条的东西呢不是很多的,见的比较多的是这种大泼墨、大泼彩,是非常有特点的。他的这个色彩在山水画这个里边也是呢比较这个突出的,比较有特色的。他的线条东西呢,比较有力量,有这个岩石的力度,另外它用瘴气呢把这个山也推得很远,他的这个色彩呢也是很丰富的,这是对我以后的绘画中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我在绘画中呢,吸取了他的这个岩石的这个力度的这个感觉,所以在我的绘画中,我也用了这种一种特出的方法,但是多数是从这些大家的这个绘画中呢吸取了一些这个养分。
收藏使侯晓东先生从众多绘画艺术家的作品中汲取了营养。如今他笔下的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拘一格,大胆的为山水着色,创做出了新的绘画艺术风格。
主持人:侯晓东先生对他所收藏的这些名家名画爱不释手。每当说起这些艺术作品时,他的言谈之中总会让人感受到他对藏品的钟爱之情。因为这里有他所挚爱的艺术,也有他对老一辈艺术家和昔日的追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专栏|杨福音:雨余花(一)2022-07-18
- 艺海泛舟 志抵新岸——刘新安国画作品展在合2022-07-17
- “文脉传承——吴欢书画精品展”在公麟美术2022-07-17
- “逍遥游—汤达水墨鱼展”在南京开展2022-07-03
- 八益文化艺术空间新展 | 物我相融 超诣之境2022-06-27
- “物我相融 超诣之境——陈子庄书画作品展”2022-06-26
- “物我相融 超诣之境——陈子庄书画作品展”2022-06-24
- 日本每日拍卖行∣第714回 日本书画・当代美2022-06-24
- 保利香港十周年拍卖 | 古代书画精品 一览云2022-06-14
- 西泠印社即将举办“好古乐道——文蔚书画作2022-06-10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